楊屋

楊屋(Yángwū),在中國有兩個地方,其中之一在花縣縣城北6.3公里。屬獅嶺鎮。含17個居民點。 明洪武二年(1369),楊氏從馮村來此建村,故名。村民說粵語,姓楊。1956年為中華、五一等5個高級農業合作社,1958年合併為新村大隊,1963年改稱中華大隊,1987年改楊屋村委會至今。有國小、衛生站各2所。107國道、芙蓉大道、楊赤公路在村旁經過,交通方便。另外一個在廣東東莞市大嶺山鎮。

簡介

楊屋村委會位於大嶺山鎮中心區南部,坐落在馬鞍山下,村內環境優美,交通便利,莞長路、楊朗路、常虎高速公路跨村而過,楊屋處於東莞與深圳交界處。

楊屋村面積約15.3平方公里,建成面積.5平方公里1.5平方公里,轄下大圍、石嶺仔等8條自然村,由14個村民小組組成。現常住人口有1287戶4839人,新莞人有2.7萬人,現正式黨員130人,預備黨員5人。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楊屋村委會抓住機遇,積極招商引資,外商在村內投資達30多家,民營、個體企業250多家。楊屋村委為使下一代能就近入學,加大教育事業投入,現有國小1間,幼稚園2間。

為了改善楊屋村容村貌,為村民及新莞人營造一個更好居住、生活與娛樂的環境:在2006年,楊屋村感時政之文化,體民情之康樂,投資五百多萬元,巧布景觀,輕築圍柵,修階1688多級,馬鞍山公園遂成,於2008年開放,讓村民與新莞人在節假日多了一個休閒娛樂的好地方,2009年,馬鞍山生態公園升級改造納入鎮十件民生實事,改造後,登山景觀道將可以跨過整座山,登山者可以一次遊覽整座馬鞍山的景觀。投入資金大量資金(含市、鎮劃拔部分)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包括:新陂河水利一期工程(投入500萬元)、新陂水利二期工程(投入600萬元)、楊屋文化廣場的啟動(投入400萬元),現文化廣場已完工,可以供村民及新莞人休閒娛樂、楊屋大道升級改造在2010年開始施工(1000萬),預計在2010年年內能完工通車、三角小公園建設(50萬元)、飲水管網工程(投入200多萬元)、舊管網改造(投入80萬元)、崖坑水庫堤壩防護、防洪加固工程(投入70萬元)。這個力度前所未所的,效果顯著,受到村民民眾的好評。

特產

楊屋最出名的就是荔枝。如果從產量上看,世界荔枝看中國,中國荔枝看茂名。而從質量和口感上,世界荔枝看中國,中國荔枝看楊屋。在楊屋村擁有東莞最原始生態的馬鞍山森林公園,而楊屋荔枝生態農場則在馬鞍上公園內。每年,海南、茂名的荔枝都是賣6-8元的時候,楊屋荔枝普遍賣18元。特別是楊屋荔枝生態農場的桂味、糯米糍,則賣到35元/斤。每年,國家及海外一些重要官員及富豪,專門派人從楊屋荔枝生態農場採購荔枝空運回去,被稱為貢品。

由於荔枝產業在國內難易獲利,廣東省很多地方都是砍樹平地做工業發展。楊屋村委會也準備砍伐荔枝,改為工業園,從一小撮人利益出發,做工業是暴利,如果從東莞整體利益出發,則在割肉賣血之行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