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群體遺傳學

內容介紹

《植物群體遺傳學》較系統地闡述了各種進化因子對植物群體遺傳結構的影響,重點強調如何利用遺傳數學模型研究複雜的植物群體遺傳問題;全書共十一章,第一章和第二章是群體遺傳學學習的理論與技術基礎,第三章至第八章論述交配系統、選擇、遺傳漂移、突變及遷移對植物群體遺傳結構產生的影響,第九章介紹現實植物群體遺傳多態性產生、維持機制及其度量,第十章介紹數量性狀遺傳,第十一章介紹群體遺傳學在生物分子進化與物種形成中的套用。全書內容基本上反映了20世紀群體遺傳學的主要理論和研究成果。
《植物群體遺傳學》可作為高等農林院校、師範院校生物類專業研究生及高年級本科生和其他院校相關專業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生物類專業教師及從事遺傳多樣性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參考。

作品目錄

前言緒論 一、群體遺傳學概念 二、群體遺傳學發展簡史 三、植物群體遺傳學研究的內容 四、植物群體遺傳學研究模型第一章分子生物學與生物統計學基礎第一節基因及其有關概念 一、DNA與染色體 二、基因與基因表達 三、遺傳密碼第二節生物統計基礎 一、機率基本概念 二、隨機變數分布 三、隨機變數的數字特徵 四、抽樣分布 五、顯著性檢驗及參數估計第二章植物群體遺傳變異第一節植物群體變異來源 一、環境條件 二、基因重組 三、突變 四、表觀遺傳修飾第二節遺傳變異基本規律 一、遺傳學基本術語 二、遺傳變異基本規律第三節植物群體遺傳變異檢測 一、基於表型的遺傳標記檢測技術 二、分子標記檢測技術第三章理想群體與Hardy-Weinberg法則第一節Hardy-weinberg法則 一、理想群體 二、等位基因頻率與基因型頻率 三、Hardy-Weinberg法則 四、理想二倍體群體平衡的性質 五、Hardy-Weinberg法則套用第二節Hardy-Weinberg法則推廣 一、復等位基因 二、性連鎖基因 三、多基因座第三節同源多倍體 一、同源四倍體的等位基因分離 二、理想同源四倍體植物群體平衡第四章植物非隨機交配系統第一節植物交配系統 一、植物繁殖與性別系統 二、避免自交機制 三、自交率第二節近親交配系統 一、近交程度的度量 二、自交 三、近交 四、混合交配第三節遺傳異型與同型交配系統 一、配子體自交不親和 二、孢子體自交不親和 三、顯性同型交配受阻第四節表型同型與表型異型交配系統 一、表型同型交配 二、表型異型交配第五章自然選擇第一節選擇的遺傳學基礎 一、選擇類型 二、適應度和選擇係數 三、選擇效應一般遺傳模型第二節定向性選擇 一、隱性純合體淨化選擇 二、顯性個體淨化選擇 三、顯性不完全選擇 四、加性基因選擇第三節平衡選擇 一、超顯性選擇 二、依頻選擇 三、減數分裂驅動 四、依密選擇 五、環境異質性選擇第四節其他類型選擇 一、雜合體淨化選擇 二、性別差異選擇 三、配子選擇第六章遺傳漂移第一節遺傳漂移的成因及特徵 一、遺傳漂移的成因 二、遺傳漂移的特徵第二節有效群體大小 一、雌雄數目不等 二、群體大小波動 三、家系大小變異 四、排除近親交配 五、混合交配群體 六、世代重疊 七、群體地理散布第三節有限群體中選擇第七章基因突變第一節基因突變基礎 一、核苷酸替換 二、缺失、插入和倒位 三、轉座第二節中性突變 一、不可逆突變 二、可逆突變 三、有限群體中可逆突變第三節非中性突變 一、完全隱性有害突變 二、不完全隱性有害突變 三、加性基因突變 四、顯性有害突變 五、有限群體中突變與選擇聯合作用第四節中性突變模型 一、無限等位基因模型 二、Ewens抽樣方程 三、無限位點模型 四、逐步突變模型第五節溯祖理論第八章植物群體階層結構與遷移第一節植物群體分化與階層結構 一、Wahlund效應 二、群體遺傳分化的度量 三、遺傳距離第二節植物群體間遷移 一、陸島模型 二、島嶼模型 三、距離隔離模型第三節遷移與選擇、突變聯合作用 一、遷移與選擇 二、島嶼模型有限群體的遷移 三、島嶼模型有限群體遷移與突變第四節植物基因流 一、基因流直接測量 二、基因流間接測量第九章植物群體遺傳多態性第一節遺傳多態性產生及維持機制 一、超顯性假說 二、依頻選擇 三、時空異質性 四、中性突變 五、減數分裂分離比例偏移 六、聯合超顯性第二節植物遺傳多態性度量 一、多態基因座百分比與等位基因數目 二、基因多樣性 三、核苷酸多態性與核苷酸多樣性 四、Shannon信息指數與多態信息含量第三節遺傳負荷 一、突變負荷 二、分離負荷 三、置換負荷第十章植物數量性狀遺傳第一節數量性狀的遺傳基礎 一、數量性狀的遺傳機理 二、數量性狀表型值及其分解 三、數量性狀表型方差及其分解 四、親屬間遺傳相似第二節數量性狀進化潛力與遺傳力 一、遺傳力概念 二、遺傳力估算第三節選擇應答第四節數量性狀的基因定位 一、QTL定位原理和步驟 二、QTL定位基本方法第十一章分子進化與物種形成第一節分子進化 一、分子序列進化演變 二、中性理論第二節分子系統發育 一、基本概念 二、分子系統發育分析第三節性的起源與進化 一、性的起源 二、性的進化第四節物種的形成 一、物種概念 二、物種形成的方式主要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