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營養器官的變態

在我們的印象中,莖總是生長在地面以上,而根則在地面以下。但是有些植物的根、莖卻不是如此。例如蓮藕是從泥中挖出來的,人們總誤以為它是根,其實,它是莖變來的。在自然界中,有些植物的營養器官,適應不同的環境,行使特殊的生理功能,其形態結構就發生變異,經歷若干世代以後,越來越明顯,並成為這種植物的特性,這種現象稱為營養器官的變態。植物的根、莖、葉都有變態的現象。

根的變態有以下幾種:
(1)肉質直根——這類根是胚根和胚軸發育來的,變態根內薄壁組織發達,細胞內貯藏著大量的營養物質。如蘿蔔、胡蘿蔔。
(2)塊根——由不定根或側根發育來,主要是澱粉。如甘薯。
(3)氣生根——由不定根暴露在空氣中形成,可從空氣中吸收水分。如玉米。
(4)寄生根——也是不定根的變態,它們直接伸入到寄主的組織中,吸收生活所需要的物質,因而嚴重影響寄主植物的生長。如菟絲子,它的葉退化,不能進行光合作用,靠寄主生活,是田間的有害雜草。
莖的變態有地下莖變態和地上莖變態。地下莖變態是生長於土壤中的枝條,它的形態結構發生明顯變化,但仍保持枝條的基本特徵,常見的根狀莖、塊莖和鱗莖。
(1)根狀莖——如藕就是蓮的根狀莖,其上有節和節間,在節處有小而退化的鱗片及不定根,葉腋有芽發育成地上枝,地下莖頂端有頂芽繼續生長。
(2)塊莖——如馬鈴薯植株的基部長出來的枝伸入到土壤中,頂端膨大長成塊莖,上有節有芽,保留著莖的特徵,內薄壁組織發達,有大量的澱粉。
(3)鱗莖——如洋蔥有許多鱗片葉著生在扁平的鱗上,中央有頂芽,下邊生有許多不定根,大量營養物質貯藏於鱗片葉內,形成鱗莖。
有些植物的地上枝條也可以發生變態,如葡萄的卷鬚,山楂的刺。
葉的變態常見的有葉卷鬚和葉刺。
(1)葉卷鬚如豌豆的葉為具有多片葉的複葉,在複葉頂端的幾片小葉變成卷鬚,其它小葉如常。葉卷鬚和莖卷鬚一樣,都有將植株攀緣在其它物體上的功能。
(2)葉刺是葉或葉的一部分的變態,如刺槐複葉葉柄基部有一對堅硬的刺,就是托葉變來的。葉刺和莖刺一樣,對植物都有保護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