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脅秋沙鴨

棕脅秋沙鴨

棕脅秋沙鴨主要生活在北美洲的東部和中部的小湖和池塘里。數量很少。西岸也有數量就更少了。冬天遷移到美國南方沿海地帶。棲息於森林、池塘、電站的水壩和庫區、沼澤、海狸池塘。喜歡在水面平靜和淺水的沙土或卵石上休息覓食。遷移,一般單獨飛行,也以夫妻或組成小集群作短距離和中距離的飛行。生活於大陸的大多數棕脅秋沙鴨營,一般住在淡水區域或沿海地區到南蘭奇北部生活。棕脅秋沙鴨結對的形成相當不確定,有些鳥到達繁殖地時已經形成配偶,但其他鴨仍然參預求偶儀式並導致選擇其他的合作夥伴。遷移到達的時間取決於該地區的緯度。最早是2月到達密蘇里州的大湖區,3月下旬至4月中下旬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一般是在目的地的冰地融化時到達。

基本信息

概述

棕脅秋沙鴨棕脅秋沙鴨

棕脅秋沙鴨(學名:Lophodytes cucullatus)為雁形目鴨科的鳥類。是美洲溫帶的小體型水鴨,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頭戴白帽的雄性棕脅秋沙鴨。它們通常利用湖畔的林木樹洞築巢,是少數會飛到樹上築巢的水鴨,因此科學家也將它列為樹鴨的分類中。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棕脅秋沙鴨

棕脅秋沙鴨棕脅秋沙鴨

外文名稱: Hooded merganser
別稱: 鏡冠秋沙鴨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綱: 鳥綱
目: 雁形目
科: 鴨科
屬: 棕脅秋沙鴨屬
拉丁學名: Lophodytes cucullatus
命名時間: Linnaeus, 1758

外形特徵

棕脅秋沙鴨身長42-50 cm,翼展56-70 cm。是北美最小的水鴨。雌雄相異形。雄鴨長得相當英俊,有紅棕色的龐克(Punk)頭,頭羽隆成脊狀時有大片的白色斑羽和界限分明的黑邊,休息時就會變成眼睛背後一種簡單的白色寬條紋斑;頭部與白帽鵲鴨相似,但身上斑紋較多,總體石板色,有黑色,白色和棕色的羽毛組合。頭部,頸部和翕為黑色;臀灰色;尾巴深褐灰色;喉嚨,胸部,腹部白色。胸部兩側是黃褐色或紅褐並有不規則的黑邊紋。[1]

棕脅秋沙鴨棕脅秋沙鴨

分布範圍

分布於北美地區,包括美國加拿大格陵蘭、百慕達群島、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及墨西哥境內北美與中美洲之間的過渡地帶。[2]

棕脅秋沙鴨分布圖棕脅秋沙鴨分布圖

生活習性

棕脅秋沙鴨主要生活在北美洲的東部和中部的小湖和池塘里。數量很少。西岸也有數量就更少了。冬天遷移到美國南方沿海地帶。
棕脅秋沙鴨(圖4)棲息於森林、池塘、電站的水壩和庫區、沼澤、海狸池塘。喜歡在水面平靜和淺水的沙土或卵石上休息覓食。遷移,一般單獨飛行,也以夫妻或組成小集群作短距離和中距離的飛行。生活於大陸的大多數棕脅秋沙鴨營,一般住在淡水區域或沿海地區到南蘭奇北部生活。在溫帶地區的物種通常定居生活。飛行高度低速度快。[1]

生長繁殖

棕脅秋沙鴨結對的形成相當不確定,有些鳥到達繁殖地時已經形成配偶,但其他鴨仍然參預求偶儀式並導致選擇其他的合作夥伴。遷移到達的時間取決於該地區的緯度。最早是2月到達密蘇里州的大湖區,3月下旬至4月中下旬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一般是在目的地的冰地融化時到達。
棕脅秋沙鴨2年性成熟,求愛涉及的群體是由一個或兩個雌鴨和幾個雄鴨同時進行。巢位於離地面3至6英尺的樹洞或空心樹樁里,也利用天然溶洞,甚至人工巢箱。雌鴨選址,通常距水源不遠處。用草料形成一淺碗狀巢,排卵後用腹部羽毛襯裡。平均產10枚卵,一般在5到13枚之間。這些卵放入巢之前被覆蓋著羽絨層。孵化期長達32到33天。一旦雌鴨開始孵化,雄鴨就離開現場,並繼續為餘下的繁殖期準備。
孵化出的雛鳥長滿絨毛,留在巢里24小時後就可以走動並養活自己。雌鴨用軟喉發聲引並導它的小鴨子到具有豐富的無脊椎動物和魚類的水域去覓食。幼鴨可以潛水,初步嘗試的深度很淺。經過70天,幼鴨就具備了飛行能力。[1]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國際鳥類紅皮書,2009年名錄 ver 3.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