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田煙薊馬

棉田煙薊馬

華北地區年生3~4代,山東6~10代,華南10代以上。多以成蟲或若蟲在棉田土縫裡或未收穫的蔥、蒜葉鞘及雜草殘株上越冬,少數以蛹在土中越冬。

基本信息

主要危害作物

棉花、蔥、蒜、蘋果、李、梅、葡萄、柑桔草莓鳳梨、菸草等。

形態特徵

棉田煙薊馬棉田煙薊馬

成蟲體長1.0~1.3mm,黃褐色,背面色深。觸角7節,複眼紫紅,單眼3個,其後兩側有一對短鬃。翅狹長,透明,前脈上有鬃10~13根排成3組;後脈上有鬃15~16根,排列均勻。

卵乳白,長0.2~0.3mm,腎形。若蟲體淡黃,觸角6節,第4節具3排微毛,胸、腹部各節有微細褐點,點上生粗毛。4齡翅芽明顯,不取食可活動,稱偽蛹。

生物學特性及發生消長規律

春季蔥、蒜返青開始恢復活動,為害一段時間後,便飛到棉等作物上為害繁殖。5~6月是為害盛期。成蟲活躍,能飛善跳,擴散快,白天喜在隱蔽處為害,夜間或陰天在葉面上為害,多行孤雌生殖,雄蟲少見。卵多產在葉背皮下或葉脈內,卵期6~7天。初孵若蟲不太活動,多集中在葉背的葉脈兩側為害,一般氣溫低於25℃,相對濕度60%以下適其發生,7~8月間同一時期可見各蟲態,進入9月蟲量明顯減少,10月早霜來臨之前,大量薊馬遷往蔥、蒜、白菜、蘿蔔等蔬菜田。雜草多的棉田或棉花與薊馬的越冬寄主於早春進行間作、套種或鄰作的棉田,煙薊馬發生早,且為害重。

防治方法

3片真葉前百株有蟲10頭,4片真葉後百株有蟲20~30頭,開始防治。具體方法參見棉田花薊馬

地理分布

分布幾遍全國各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