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子[梧桐子]

梧桐子[梧桐子]
梧桐子[梧桐子]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梧桐子,中藥名。為梧桐科落葉喬木植物梧桐的種子。秋季種子成熟時將果枝採下,打落種子,除去雜質,曬乾。出自《本草經集注》,具有順氣和胃,健脾消食,止血功效。產於河北、山西、山東、江西、江蘇、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及雲南等地。使用注意:咳嗽多痰者勿食用。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梧桐子 梧桐子

梧桐樹是一種落葉喬木,高可達15米。樹幹直,枝肥粗,樹皮青色,平滑,芽近圓形,被褐色短柔毛。單葉互生,3~5掌狀深裂,長15~30厘米,寬11~20厘米,基部心形,裂片先端漸尖,幼時上面具毛,後則光滑,下面被星狀毛,詠掌狀;葉柄約與葉片等長,被褐色毛。圓錐花序頂生:花單性,細小,淡綠色;萼片,長約8毫米,外密被淡黃色小柔毛;無花瓣;雄花中的雄蕊柱約與萼片等長,花葯約15枚,藥室不等,聚合成一頂生的頭;雌花子房柄發達,心皮,基部分離,在其周圍常有無柄韻花葯環繞著,花柱聯合。果為蓇葖果,成熟前心皮裂成葉狀,向外捲曲;種子4~5粒,球形,生於心皮邊緣。花期6~7月。果期8~10月。常栽培作行道樹,村邊、路旁亦有生長。

秋末至冬初採收,除去雜質,曬乾。乾燥的梧桐子狀如豌豆,圓球形或類圓形,徑6~8毫米。 黃棕色至深棕色,表面皺縮成網紋狀。外層種皮較脆,易破裂,內層種皮堅韌,除去後,內有肥厚的淡黃色胚乳;子葉兩片薄而大,緊貼在胚乳上,胚根位於較狹的一端。氣、味均微。以個大、飽滿、棕色、無雜質者為佳。陶隱居云:"桐樹有四種,青桐葉皮青似梧而無子。梧桐色白,葉似青桐而有子,子肥亦可食。"李時珍說:"梧桐處處有之。樹似桐而皮青不皵,其木無節直生,理細而性緊。葉似桐而稍小,光滑有尖。其花細蕊,墜下如醭。其莢長三寸許,五片合成,老則裂開如箕,謂之藁鄂。其子綴於藁鄂上,多者五六,少或二三。子大如胡椒,其皮皺。""子,甘平無毒。"考《政和本草》及《本草綱目》所載之梧桐為梧桐科之梧桐。

顯微鑑別粉末特徵:

①外種皮石細胞表面觀多角形,直徑6-22μm,側面觀長方形,長38-48μm,細胞腔小。

②內種皮柵狀細胞長柱狀,長約190μm,兩端平截,直徑10-13μm,層紋及胞腔不明顯。

③外胚乳為淺紅棕色薄壁細胞,細胞壁呈念珠狀增厚,直徑15-30μm。④澱粉粒存在於內胚乳細胞中,單粒類球形、長橢圓形、廣卵形、梨形或不規則形,直徑3-13μm,臍點點狀、短縫狀、人字狀及星狀,層紋不明顯。

分布範圍

產於河北、山西、山東、江西、江蘇、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及雲南等地。

主要價值

梧桐葉、花、根、種子均可入藥。種子含脂肪、灰分、粗纖維、蛋白質、非氮物質、咖啡鹼等,油中分離出蘋婆酸,用於治療胃痛、腹脹、小兒口瘡、無名腫毒等症,還可治療白髮;葉用於治療高血壓、風濕痛、跌打骨折、哮喘及外傷出血等症;花用於治療燙傷、頭癬、無名腫毒、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皮中含有粗蛋白、粗脂肪、粗纖維、半乳聚糖、糖糠醛、甘八醇、羽扇烯酮等,用於治療風濕痹痛、肢體麻木。根用於治療肢體麻木、腰膝疼痛、萎弱無力、跌打損傷、閉經、月經不調、行經腹痛、咳嗽以及各種皮膚無名腫毒等。

營養價值

營養素含量(每100克)

熱量(大卡)45.00

碳水化合物(克)9.00

脂肪(克)0.70

蛋白質(克)2.10

梧桐子 梧桐子

纖維素(克)1.50

維生素A(微克)423.00

維生素C(毫克)90.00

維生素E(毫克)一

胡蘿蔔素(微克)2540.00

硫胺素(毫克)0.05

核黃素(毫克)0.07

煙酸(毫克)0.90

膽固醇(毫克)一

鎂(毫克)一

鈣(毫克)315.00

鐵(毫克)3.20

鋅(毫克)一

銅(毫克)一

錳(毫克)一

鉀(毫克)一

磷(毫克)39.00

鈉(毫克)一

硒(微克)一

營養成分

1.富含蛋白質,具有維持鉀鈉平衡,消除水腫的功效。提高免疫力,有利於生長發育。

2.富含磷,具有構成骨骼和牙齒,促進成長及身體組織器官的修復,供給能量與活力,參與酸鹼平衡的調節。

3.富含碳水化合物,構成機體的重要物質,調節脂肪代謝,提供膳食纖維,節約蛋白質,解毒,增強腸道功能。

4.富含脂肪,維持體溫和保護內臟,提供必需脂肪酸,促進這些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增加飽腹感。適宜人群:適宜積滯,消瘦,免疫力低,貧血,鬚髮早白 ,小兒口瘡 ,胃脘疼痛,傷食腹瀉等症狀的人群。

梧桐子油

概述

梧桐種子中含有油脂、 蛋白質、 還原糖、 粗纖 維、咖啡鹼、 VC 及多種礦物質元素, 尤其是其含油 率高達 50%左右。 梧桐子油有消食和中、 行氣健脾、 止血、 降壓之功效。 有研究結果表明, 梧桐子油中主要含有棕櫚酸、 油酸和亞油酸, 且其含量與產地有關。 梧桐子油中不飽和酸介於普 通食用油不飽和脂肪酸含量 ( 73%~94%) 之間, 含 量為 80%左右, 且亞油酸含量高於茶油和菜油。 由 於梧桐種仁含油率高達 50.75%, 所以建議食用。

展望

梧桐子的營養價值高、 含油量高、 油品質好, 可以作為一種新型食用油料大力發展, 但是我國的 梧桐子一部分磨成粉末用於藥用, 另一部分則用於 榨油。 梧桐子中蛋白質含量高達 23%, 使用壓榨法 榨油將造成蛋白質大量變性, 因而只能作為飼料供 動物使用, 從而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梧桐子的綜合生物利用率。

食用方法

1. 秋季種子成熟時將種子採下,可直接生食。

2. 成熟時將種子收集起來,在清水裡淘洗乾淨,晾乾後用放點鹽用油炒著吃,味道好特別香,可以當零吃。

3. 入藥做成梧桐子丸,一般情況把丸做成如小指的半個指甲那樣大小就可以了。每次吞服的總量按50到70來計算。

藥性論述

性味歸經

⑴性味:味甘;性平。

①《綱目》:“甘,平,無毒。”

②《本草再新》:“味苦辛,性溫,無毒。”

⑵歸經:心;肺;胃經。

①《本草再新》:“入心、肺、腎三經。”

功效主治

順氣和胃;健脾消食;止血。用於胃脘疼痛;傷食腹瀉;疝氣;鬚髮早白;小兒口瘡。

各家論述

①《綱目》:“治小兒口瘡,和雞子燒存性研摻。”

②《隨息居飲食譜》:“潤肺,清熱解毒。”

③《南寧市藥物志》:“煅末敷爛瘡,收口生肌。”

④《四川中藥志》:“順顛氣,和胃。治胃痛。”

⑤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健脾消滯。”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研末,2-3g。外用:適量,煅存性研末敷。

【附方】①治疝氣:梧桐子炒香,剝(去)殼食之。(《貴州省中醫驗方秘方》)

②治傷食腹瀉:梧桐子炒焦研粉,沖服,每服一錢。(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③治白髮:梧桐子三錢,何首烏五錢,黑芝麻三錢,熟地五錢。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藥理作用

(1)止血:梧桐子粉6g/kg灌胃,連續3天,對兔血小板聚集有促進作用,其有效成分為生物鹼。

(2)降壓:梧桐子總生物鹼0.3、0.6g(生藥)/kg靜脈注射,對麻醉貓有降壓作用,並使心率減慢,對兔有類似作用,心率減慢更明顯,總生物鹼具有抑制膽鹼酯酶的作用,增強乙醯膽鹼的作用,可能降壓與此有關。

(3)提高免疫力: 蛋白質:是維持免疫機能最重要的營養素,為構成白血球和抗體的主要成份。

礦物質:鋅、硒、銅、錳等礦物質形式與免疫機能有關的酵素。

(4)清熱除火:能清心瀉火,清熱除煩,能夠消除血液中的熱毒。

(5)解毒:清理身體內長期淤積的毒素,增進身體健康。增加免疫細胞的活性,消除體內的有害物質。

(6)健脾:適用於脾氣虛弱,運化無力所致的脘腹脹滿,大便溏泄,食欲不振,肢倦乏力等症。

(7).消食:有助於胃酸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宜於治療飲食積滯證。

(8)和胃:治療胃氣不和,症見胃脘脹悶,噯氣吞酸,呃逆噁心,厭食,舌淡苔白等。

(9)止泄:適宜傷食型患者,症狀是:大便酸臭、腹脹、腹痛、食慾減退、口臭等症狀。

(10)護髮:含蛋白質的食物,經胃腸的消化吸收形成各種胺基酸,是合成頭髮角蛋白的必需成分。含鋅食物可以預防大量脫毛及毛髮顏色變淡,防治白髮。

(11)涼血:含有大量膠質,生成血小板,有止血功效。適宜出血性疾病的患者。

用藥注意

①《本草衍義》:“炒作果,動風氣。”

②《調疾飲食辨》:“多食令人耳聾,素有耳病人不宜入口也。”

③《本草求原》:“生食無益。”

④《陝西中草藥志》:“咳嗽多痰者勿食用。”

藥方選錄

1、治疝氣:梧桐子炒香,剝(去)殼食之。(《貴州省中醫驗方秘方》)

2、治傷食腹瀉:梧桐子炒焦研粉,沖服,每服一錢。(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3、治白髮:梧桐子三錢,何首烏五錢,黑芝麻三錢,熟地五錢。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4、治口瘡:梧桐子數枚燒灰存性,研細為末和雞蛋清調成糊狀塗抹,1日2—3次。

5、治爛瘡:梧桐子適量煅研細末外敷,1日1次。

6、治肺炎:梧桐子129,黃芩129,魚腥草99,杏仁69,桔梗69,瓜萎69,甘草39,水煎服,1日2次。

7、治胃脘痛:梧桐子適量研細為末,溫開水沖服,1次69,1日2次。

【各家論述】

1.《綱目》:治小兒口瘡,和雞子燒存性研摻。

2.《隨息居飲食譜》:潤肺,清熱解毒。

3.《南寧市藥物志》:煅末敷爛瘡,收口生肌。

4.《四川中藥志》: 順氣,和胃。治胃痛。

5.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健脾消滯。

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

種子球形,狀如豌豆,直徑約7mm,表面黃棕色至棕色,微具光澤,有明顯隆起的網狀皺紋。質輕而硬,外層種皮較脆易破裂,內層種皮堅韌。剝除種皮,可見淡紅色的數層外胚乳,內為肥厚的淡黃色內胚乳,油質,子葉2片薄而大,緊貼在內胚乳上,胚根在較小的一端。以飽滿、完整、淡綠色者為佳。

顯微鑑別

種子的切面,最外層為一列排列整齊的石細胞,向內為一列扁平的長方形細胞,再向內為10數列排列不整齊的薄壁組織,向內有2列左右排列緊密的結晶層,幾乎每個細胞均含有方晶,直徑3~9μm,也有大到13μm者。內種皮為排列整齊的柵狀層。向內數列細胞為外胚乳。內胚乳細胞,排列緊密,除含脂肪油外,細胞內含澱粉粒及糊粉粒。

化學鑑別

取梧桐粗粉2g,加0.5%鹽酸溶液10ml,溫浸20分鐘,濾過,取濾液1ml,滴加碘化鉍鉀試液2~3滴,生成橘黃色沉澱。另取濾液2ml,滴加矽鎢酸試液2滴,生成乳白色沉澱。

法國梧桐簡介

法國梧桐與中法國梧桐簡介

世界上著名的行道樹——法國梧桐,在我國公園和行道兩旁可常常見到。而今在我國北自大連、北京、河北,西至陝西、甘肅,西南至四川、雲南,南至廣東及東部沿海各省都均有栽培。在南京老百姓們都把它簡稱為“法桐”或“法梧”,然而它卻既不是梧桐樹,亦非產自法國,而我們常說的梧桐樹實際上是指“中國梧桐”。人們習慣所說的“法國梧桐”只是懸鈴木中的一種。

原來,懸鈴木一屬有8種,原產北美洲、墨西哥、地中海和印度一帶。引入我國栽植的有3種。懸鈴木果序柄的果實,有的1個果球,有的2個果球,有的3個以上果球,因此名稱就不同,分別叫做一球懸鈴木、二球懸鈴木和三球懸鈴木,這是三個不同的種。禮氏物語把其歸結如下:

1、一球懸鈴木( Platanus occidentalis,原產北美洲,俗稱“美國梧桐”或“美桐”)

2、二球懸鈴木( Platanus acerifolia,俗稱“英國梧桐”或“英桐”)

3、三球懸鈴木( Platanus orientalis,原產歐洲東南部、印度一帶,俗稱“法國梧桐”或“法桐”)

為什麼懸鈴木叫“法國梧桐”呢?

原來,這種樹木,葉子似梧桐,而被大家誤以為是梧桐。

17世紀,在英國的牛津,人們用一球懸鈴木(又叫美國梧桐)和三球懸鈴木(又叫法國梧桐)作親本,雜交成二球懸鈴木,取名“英國梧桐”。因為是雜交,沒有原產地。在歐洲廣泛栽培後,法國人把它帶到上海,栽在霞飛路(今淮海中路一帶作為行道樹)。人們就叫它“法國梧桐”,人云亦云,把它當作梧桐樹了。

相信很多在南京長大或玩耍過的孩子們,都會把法國梧桐的果拿來玩(1925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籌建中山陵,在中山大道和陵園路兩旁栽種行道樹即法國梧桐,而後在國民政府的規劃下,南京市曾擁有達20萬棵法國梧桐樹)。 一是把果上的毛掰下來吹,二是種子上有一層網狀物,孩子們都把它取下來說是小漁網。

法國梧桐 法國梧桐

法國梧桐夏天樹下經常可以看見“吊死鬼”,昆蟲學上叫做“蓑蛾”或“袋蛾”,這種蟲子會利用小枝小葉吐絲編織成一個袋子保護自己,會吐絲從樹上垂吊下來。一般的農家戶如若家裡養雞,就抓它們回去後剪開蓑袋,把蟲體拿出來餵雞。

在植物學上,法國梧桐(二球懸鈴木)屬於落葉大喬木,高可達35米。枝條開展,樹冠廣闊,呈長橢圓形。樹皮灰綠或灰白色,片狀脫落。柄下芽,單葉互生,葉大,掌狀5-9裂,幼時密生星狀柔毛,後脫落。花期4-5月,頭狀花序球形。球果下垂,通常2球一串。9-10月果熟,堅果基部有長毛。落葉喬木,高可達35米;枝條開展,樹冠廣闊;樹皮灰綠色,不規則片狀剝落,剝落後呈粉綠色,光滑。葉片三角狀,長9—15厘米,寬9—17厘米,3—5掌狀分裂,邊緣有不規則尖齒和波狀齒,基部截形或近心臟形,嫩時有星狀毛,後近於無毛。球形花序直徑2。5—3.5厘米,通常2個一串,狀加懸掛著的鈴;花長約4毫米;萼片4;花瓣4;雄花;雄花有4—8個雄蕊;雌花有6個分離心皮。花期5月,果熟期9—10月。

中國梧桐簡介

真正的梧桐( Firmiana simple)即“中國梧桐”是梧桐科梧桐屬的植物,英文名為 Phoenix Tree、別名青桐、桐麻 ,也屬落葉大喬木,高達15米;樹幹挺直,樹皮綠色,平滑。原產中國,南北各省都有栽培,也為普通的行道樹及庭園綠化觀賞樹。

《花鏡》:“梧桐,又叫青桐。皮青如翠,葉缺如花,妍雅華淨。四月開花嫩黃,小如棗花。五、六月結子,蒂長三寸許,五稜合成,子綴其上,多者五、六,少者二、三,大如黃豆。”

中國梧桐它喜光,喜深厚濕潤土壤,生長快。果實分為5個分果,分果成熟前裂開呈小艇狀,種子生在邊緣。我國產兩種梧桐,一是梧桐。一是雲南梧桐。雲南梧桐樹皮粗糙,呈灰黑色,葉緣一般三裂。

中國梧桐樹高大魁梧,樹幹無節,向上直升,高擎著翡翠般的碧綠巨傘,氣勢昂揚。樹皮平滑翠綠,樹葉濃密,從於到枝,一片蔥鬱,顯得清雅潔淨極了,難怪人們又叫它“青桐”啦。“一株青玉立,千葉綠雲委”,這兩句詩,把中國梧桐的碧葉青乾,桐蔭婆娑的景趣寫得淋漓盡致。

中國梧桐也是一種優美的觀賞植物,點綴於庭園、宅前,也種植作行道樹。葉掌狀,裂缺如花。夏季開花,雌雄同株,花小,淡黃綠色,圓錐花序,盛開時顯得鮮艷而明亮。民間傳說,鳳凰喜歡棲息在梧桐樹上,李白也有“寧知鸞鳳意,遠托椅桐前”的詩句。實際上,這只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希望。

中國梧桐還有有趣的一說,禮氏物語這就為你解說:中國梧桐能“知閏”、“知秋”。說它每條枝上,平年生12葉,一邊有6葉,而在閏年則生13葉。這是偶然巧合演繹出來的,實際沒有這種自然規律。至於“知秋”卻是一種物候和規律,“梧桐一葉落,天下皆知秋”,既富科學,又有詩意。

中國梧桐樹皮青綠色,平滑。葉心形,掌狀3-5裂,直徑15-30厘米,裂片三角形,頂端漸尖,基部心形,兩面均無毛或略被短柔毛,基生脈7條,葉柄與葉片等長。圓錐花序頂生,長約20-50厘米,下部分枝長達12厘米,花淡黃綠色;萼5深裂幾至基部,萼片條形,向外捲曲,長7-9毫米,外面被淡黃色短柔毛,內面僅在基部被柔毛;花梗與花幾等長;雄花的雌雄蕊柄與萼等長,下半部較粗,無毛,花葯15個不規則地聚集在雌雄蕊柄的頂端,退化子房梨形且甚小;雌花的子房圓球形,被毛。蓇葖果膜質,有柄,成熟前開裂成葉狀,長6 -11厘米、寬1.5-2.5厘米,外面被短茸毛或幾無毛,每蓇葖果有種子2-4個;種子圓球形,表面有皺紋,直徑約7毫米。花期6-7月,果熟期10-11月。

法國梧桐與中國梧桐的主要區別

中國梧桐樹身很象白楊樹,很直(可用於製作古箏琴身),葉片呈三角星狀,樹幹一般不粗。秋天裡,葉子變成淡黃色,很富詩意。果實是球狀的實心果,直徑約4-5毫米,有一層薄薄的殼,可生吃,也可炒來吃,只有豌豆那么大,跟豌豆的味道也差不多,吃著非常香,時令季節時可採摘。

法國梧桐則樹幹粗大(也不是很粗,比中國梧桐粗),葉片亦呈三角星狀,只是大得多。果實非常小,不能吃。葉子在秋天變成褐黃色,肯定沒有中國梧桐的葉子好看。樹冠很大,且因葉子很大,幾乎完全遮住了樹冠上面的陽光,所以最是適合做人行道遮蔭樹。

中國梧桐的花朵與法國梧桐的樹葉也各自有自己的特色:開著喇叭形狀花的是中國梧桐,樹葉似手掌形的側是法國梧桐。還有一點有意思的民間說法是:法國梧桐會生毛毛蟲,而中國梧桐卻不會喔!

化學成分

含脂肪油其脂肪酸有蘋婆酸( oterculic acid),錦葵酸( malvalic acid)等,還含具止血作用的生物鹼及咖啡鹼( caffein)。脂肪油(不幹性油)39.69%,灰分4.85%,粗纖維3.69%,蛋白質23.32%,非氮物質28.45%。

梧桐子網站首頁 梧桐子網站首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