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頓堡林山之戰

條頓堡林山之戰

公元9年,日耳曼人反對羅馬侵略的一次戰鬥。羅馬帝國初期,奧古斯都派兵侵入日耳曼地區,於公元5年在萊茵河以東設定行省。羅馬執政官P.Q.瓦魯斯統率5個軍團駐於威悉河上游一帶。日耳曼人對羅馬統治者的盤剝壓榨極為不滿嗦引起的戰爭。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條頓堡林山之戰條頓堡林山之戰
中文名稱: 條頓堡林山之戰
又名: 條托堡森林之戰
發生時間: 公元9年
發生地點: 條頓堡林山

事件介紹

日耳曼人反對羅馬侵略的一次戰鬥。羅馬帝國初期,奧古斯都派兵侵入日耳曼地區,於公元5年在萊茵河以東設定行省。羅馬執政官P.Q.瓦魯斯統率5個軍團駐於威悉河上游一帶。日耳曼人對羅馬統治者的盤剝壓榨極為不滿。公元9年,在羅馬軍中任騎兵軍官的凱魯斯奇人年輕首領阿爾米紐斯,乘瓦魯斯率3個軍團和輔助部隊從威悉河畔的夏營向西部阿里索冬營轉移之機,散布日耳曼人即將起義的假情報,誘騙瓦魯斯率軍進入條頓堡林山(在今德國威悉河與埃姆斯河之間代特莫爾德附近)預設伏擊圈。羅馬軍遭日耳曼部落夾擊,全軍覆沒,瓦魯斯自殺。此戰遏止了羅馬帝國向日耳曼地區擴張的勢頭,使羅馬北部邊界大體維持在萊茵河上游和多瑙河一線。
國家: 日耳曼帝國 羅馬帝國
相關人物: 奧古斯都

日耳曼人介紹

日耳曼人

日耳曼人日耳曼人

日耳曼人(Germani或Germans)亦稱條頓諸民族(TeutonicPeoples),指使用印歐語系中日耳曼諸語言的任何一個民族。日耳曼人是一些語言、文化和習俗相近的民族的總稱。這些民族從前2千年到約4世紀生活在歐洲北部和中部,即波羅的海沿岸和斯堪的納維亞地區。日耳曼人屬於雅利安人種,語言屬印歐語系的日耳曼語族,日耳曼人不稱自己為日耳曼人。在他們的漫長歷史中他們可能也沒有將自己看作是同一個民族。民族大遷徙後從日耳曼人中演化出斯堪的納維亞民族、英格蘭人、弗里斯蘭人和德國人,後來這些人又演化出荷蘭人、瑞士的德意志人、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和南非的許多白人。在奧地利也有許多日耳曼人後裔。許多這些新的民族今天都是與其它民族混合而成的。

歷史意義

條頓堡林山之戰條頓堡林山之戰

羅馬帝國的衰落恰恰在於奴隸來源的枯竭。帝國由盛而衰的轉折點是羅馬在條頓堡林山之戰被德國人的祖先打敗。這場戰役的重要性在於,羅馬皇帝從此放棄了武力征服多腦河流域的努力,停止了向外擴張。“但由此奴隸市場所需的源源不斷的人力供應也就停止了”(甘陽選編,1997,pp.1-26)。正如Kasler所言,韋伯這部著作的社會學意義在於,“韋伯試圖從古代社會的社會結構變化的角度解釋相當複雜的歷史轉型過程,即羅馬帝國及其文明的衰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