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鱭魚

梅鱭魚

梅鱭被譽為"太湖三寶"之一,它體側扁,尾尖,形似竹刀,銀白色,因其尾部分叉,短呈紅色,尖細窄長,猶如鳳尾,故又稱鳳尾魚,是太湖名貴的魚類品種,產量要占到太湖魚產量的40%,也是食肉性魚類的天然餌料。東山常見為梅鱭和刀鱭,頭大,尾長而尖,體形側扁似竹刀,骨嫩鱗細,銀光閃閃,肉質肥嫩,一般長六至十二厘米,隔年的刀鱭可長達三十厘米左右。

概述

明洪武年間,每年歲貢梅鱭魚萬斤,故梅鱭魚又稱貢魚

特點

梅鱭魚肉質肥嫩鮮美,營養豐富,其嫩骨與卵含有大量的鈣質。太湖生產的梅鱭魚,小部分供應市場,大部分曬乾後遠銷,還加工成烤梅紡、魚糜和罐頭製品等。太湖年產梅鱭魚700噸左右,8~10月 是梅鱭旺訊,產量占全年8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