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西葉M19

17.0(角分)由Charles Messier在1764年發現。 M19是由Charles

星系簡介

赤經 17 : 02.6(小時:分)
赤緯 -26 : 16(度:分)
距離 28.0(千光年)
視亮度 6.8(星等)
視大小 17.0(角分)

詳細信息

由Charles Messier在1764年發現。
M19是已知最扁的球狀星團,橢率約為E3-E4。Shapley發現其橢率為6,對應於E4,長軸方位角為15度。他估計沿著長軸數,恆星的數量會是短軸方向的兩倍。這個星團這種偏離球狀的形變可能是由於它靠近銀心而造成的:它距離我們的太陽系約28,000光年,相當靠近銀河系中心,只有約5,200光年遠。從地球上看,它位於銀盤平面上方9度的位置(即銀道坐標北緯9度)比銀心稍稍偏西一點;也許距離我們只比銀河系的中心稍遠一點。M19以146千米/秒的速度離我們而去。
M19中的恆星比較豐富和緻密,聚集度相當高(Shapley級別為VIII)。在它的距離上,17角分的視直徑對應的真實長度沿長軸方向約為140光年,絕對星等為19等左右。在業餘儀器中它顯得稍小,目視為6',照像觀測為13.5'——對應的真實直徑仍有110光年。
M19中最明亮的恆星約為14等,它的水平分支(赫羅圖上演化到晚期的巨星亮度)接近15.3等(Uranometria 2000.0的深空指南)。Helen sawyer Hogg給出其中25顆最明亮成員星的平均星等為14.8等,總光譜型為F5(按照Kenneth Glyn Jones的說法,見Handbuch der Physik)。M19中只發現了4顆天琴座RR變星。
M19是由Charles Messier首先發現的天體之一,在1764年6月5日被觀測到。1784年,William Herschel首次將其分解為“數不清的14,15,16等恆星”(John Herschel)。Admiral Smyth則用更生動的語言將M19描述為“一個美麗、孤立的球狀星團,由細小緻密的奶油色恆星組成,略顯白色,中心稍現光澤。”
從心宿二沿著銀河向東約8度就可以容易地找到M19,看起來像是個小圓斑,它的橢圓形狀非常顯眼。比較容易被分解成恆星。
更遠的一個8.4等,直徑1.9'的球狀星團,NGC 6293就位於東偏東南1.5度的地方,另一個9.5等,直徑1.5'的球狀星團,NGC 6284則位於北偏東北1.6度的位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