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學宮

梅州學宮

梅州學宮又稱孔廟、文廟,坐落於梅州城區江北位於梅州市凌風西路南門考院前,建於南宋淳祐元年(1241年),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了。孔廟是當時梅州最高學府,也是教授、學正等古代教育官員聚集生員講學、宣“聖諭”和“謁聖”的場所。

建築特點

清末廟內建築計有:大成殿、明倫堂、文昌殿、崇聖祠、欞星門、東廡、西廡、教諭署、戟門、魁星樓、泮池、拱橋等。大成殿為重檐歇山頂,面闊三間,進深四間,副階周匝,建築面積300多平方米,殿前月台正中設台階。東、西廡,硬山頂,灰瓦面。

歷史沿革

客家人根在河洛,當先民們南遷找到一個比較理想的生息之地梅州之後,把中原崇文尚儒、重視教育之風氣也帶到了梅州,把上學求知、教化子女視為客家人的頭等大事。而在北宋崇寧二年(1103年)(據《梅州史跡縱覽》第151頁)由知州膝元發在程鄉縣(今梅縣區)縣城西區創辦梅州學宮,內設文廟和明倫堂教授生徒,其時被視為當地最高學府。
學宮於南宋淳祐6年(1241年)移遷於梅州城區江北中區考院前南門(今梅州學宮)。元朝17年(1286年)毀於戰亂,元成宗貞2年(1296年)修復,初具規模。此後數遭破壞,多次重修、擴建。至清末,有大成殿、東廡、西廡、明倫堂、教諭署、文昌殿、崇聖祠、天池、魁星樓等建築。
1929年朱德率紅四軍來梅時,曾在大成殿門口廣場演講。民國年間創辦新學,市立國小、市立中學(一中)校址,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豪1925—1927年曾在此讀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學宮曾作為興梅地區行政專員公署、梅縣區幹部招待所、梅州市革命委員會辦公地址、梅縣區黨校校址等。

保護歷史

1978年11月16日學宮被定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被列為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梅州學宮幾度滄桑,後長期挪作他用,年久失修,主體建築已成危房危樓,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2002年10月28日,市委、市政府決定將梅州學宮及周邊地帶劃歸梅江區 管理,經廣東省文物主管部門批准,由梅江區 按“修舊如舊”的原則承擔修繕工作。多方籌資122萬元,經過四年多的努力,終於在2006年12月15日修繕竣工。學宮主體建築大成殿內有反映孔子講學論道內容的巨幅壁畫組圖。從左至右依次排列著《孔子與弟子七十二賢圖》、《周遊列國圖》、《習射圖》、《孔子觀瀑圖》、《杏壇講學圖》和《古樂圖》,在巨幅壁畫下面羅列著描繪孔子生平事跡的34幅連環畫圖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