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園莊街道

梅園莊街道

梅園莊街道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安陽市殷都區下轄的一個鄉鎮級行政單位。下轄梅園社區、鋼四區社區、鋼五區社區、鋼六區社區、福利路社區、鋼花路社區、鋼四路社區、鋼二路社區、果園社區、北辛莊社區、東風社區。

基本信息

簡介

國務院於2002年12月28日批准“國函[2002]123號”檔案,關於安陽市市轄區和安陽縣行政區划進行了調整:
(1)同意撤銷安陽市鐵西區、郊區,設立安陽市殷都區、龍安區;調整安陽市北關區、文峰區和安陽縣的行政區域。
(2)殷都區轄原鐵西區鐵西路、梅園莊、電廠路、水冶、李珍、紗廠路6個街道,原郊區的西郊鄉、北郊鄉的三家莊、大司空、西大姓、前皇甫、後皇甫、皇甫屯、杜小屯、大碾屯、郭王度、武官、侯莊、小營、秋口、雙塔、東大姓、西司空、枯河17個村,東郊鄉的任家莊村。區人民政府駐梅東路。
(3)龍安區轄原郊區文明大道、太行小區2個街道,東風鄉、龍泉鎮,東郊鄉的侯七里、蘇七里、李七里、肖七里、宗村、四府墳、余家莊、侯家莊、燒盆窯9個村,原安陽縣的馬投澗鄉、善應鎮的中龍山、張家莊2個村,曲溝鎮的西高平村,水冶鎮的北彰武村,寶蓮寺鎮的丁家莊、郜家莊、楊家莊、北田村、南田村5個村。區人民政府駐文峰大道西段。
(4)北關區轄紅旗路、豆腐營、洹北、解放路、燈塔路5個街道,原安陽縣柏莊鎮的東石桃、西石桃、桃村口、田桃村、李桃村5個村,韓陵鄉的西良貢、養魚屯、六寺、唐莊、羊毛屯、黃家營、西見山、西於曹8個村,白壁鎮的前崇義、中崇義、後崇義、西六村4個村,原郊區北郊鄉的屈王度、方北營、周家營、安陽橋、西漳澗、東漳澗、董王度、馮家廟、宋家廟、十里舖、馬家壘、張賀壘、程寸營、韓王度、緱家壘15個村,原東郊鄉的小營、李家莊、杏花村、蘇家村、南漳澗5個村。區人民政府駐洹濱南路。
(5)文峰區轄南關、東關、西關、甜水井、頭二三道街、東大街、西大街、唐子巷、北大街9個街道,原安陽縣的高莊鄉、寶蓮寺鎮的郭村集、西郭村、楊家井、馬束莊、皇甫莊、三十里舖、黎莊、梁家莊、崇召、何官屯、任莊、南馬莊、袁薛莊、孫薛莊、張薛莊、劉薛莊、張村、黎官屯、趙官屯、東風、劉王坡、馬官屯、二十里舖、小營、魏家營、牛房26個村,白壁鎮的鄭家村、晁家村、蓋津店、三府村、任家莊、西瓦亭、東瓦亭7個村,原郊區東郊鄉的汪家店、大營、三官廟、石家溝、王村、郭家街、東關、南關、聶村、後張村、郭家莊11個村。區人民政府駐文明大道。

 轄區

 殷都區轄9個街道、1個鄉:梅園莊街道、李珍街道、電廠路街道、紗廠街道、鐵西路街道、水冶街道、清風街街道、北蒙街道、相台街道、西郊鄉。區人民政府駐梅東路。
梅園莊街道 代碼:410505001 
2006年,轄11個社區:梅園社區、鋼四區社區、鋼五區社區、鋼六區社區、福利路社區、鋼花路社區、鋼四路社區、鋼二路社區、果園社區、北辛莊社區、東風社區。
李珍街道 代碼:410505002 
2006年,轄5個社區:銅冶煤礦社區 、紅嶺煤礦社區積善社區、李珍社區、崗子窯社區。
電廠路街道 代碼:410505003 
2006年,轄2個社區:萬金社區、電廠社區
紗廠街道 代碼:410505004 
2006年,轄3個社區、1個村委會:,南區社區、北區社區、新村社區 、大司空村。
鐵西路街道 代碼:410505005 
2006年,轄9個社區、1個村委會:平安社區、星海社區仁和社區 、世紀名城社區、平原社區、同樂社區 、新興社區、文源社區、商城社區、任家莊村。
水冶街道 代碼:410505006 
2006年,轄5個社區:礦務局社區、濮化社區、王家嶺社區、水鐵社區、馬村社區。
清風街街道 代碼:410505007 
2006年,轄5個社區:安彩社區、隆昌社區、小花園社區 、魯園社區、幸福社區。
北蒙街道 代碼:410505008 
2006年,轄16個村委會:三家莊村、西司空村、武官村、侯莊村、小營村、秋口村、枯河村、郭王度村、大碾屯村、雙塔村、東大性村、西大性村、前皇甫村、後皇甫村、皇甫屯村、杜小屯村。
相台街道 代碼:410505009 
2006年,轄6個村委會:鐵佛寺村、孝民屯村、梁邵村、段邵村、焦邵村、柴庫村。
西郊鄉 代碼:410505200 
2006年,轄19個村委會:西梁村、東梁村、王邵村、南流寺村、北流寺村、郭流寺村、史車村、駢家莊村、小屯村、花園莊村、王裕口村、小莊村、四盤磨村、范家莊村、豐安村、北士旺村、蘆士旺村、趙常莊村、南士旺村。

歷史

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姬發率諸侯之師,與商紂王戰於牧野(今淇縣西南),紂王兵敗自焚,殷亡。周滅殷後,分畿內地為邶、?、衛3國,安陽隸屬衛。魏文侯七年(前440),建都於鄴,以西門豹為鄴令,安陽為都畿之地。春秋時,先屬衛,後屬晉,稱東陽。
戰國時,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秦將王?克"寧新中邑",改"寧新中"為安陽,安陽之名始見史冊。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行郡縣制,始置安陽縣,隸屬邯鄲郡。
東漢末年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先後建都於, 譖孟嘀蕁⑽嚎ぁ②?,安陽均為屬地。北周大象二年(580),楊堅輔政,相州總管尉遲迥不服,發兵討楊堅兵敗自殺,楊堅下令焚毀鄴城,並徙相州、魏郡、鄴縣治所及鄴民於鄴南40里之安陽城,安陽城遂為相州、魏郡、鄴縣治所。
隋大業元年(605),廢相州,存魏郡,治安陽,領11縣。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復改魏郡為相州,領8縣。宋初,相州隸屬河北西路,並置彰德軍節度。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彰德升為府,領5縣。明、清亦稱彰德府,領6縣1州(磁州)。民初,沿清制。
1932年10月,國民政府在省下設區,安陽為河南省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治所,領11縣,直到1949年5月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為止。1949年8月1日,成立平原省,安陽為省轄市。1952年11月30日,撤銷平原省,安陽市劃為河南省,仍為省轄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