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抬兒調

梁平抬兒調

第三類是“龍槓調”,是民間辦喪事時抬工抬送棺木吼唱的調子,又叫“上山調”。 梁平抬兒調,一般為4句或8句(也有極少6句的)。 即興編詞也是“梁平抬兒調”的一大特點。

概述

抬工號子,可為抬工協調行動,統一步伐,活躍氣氛等作用。一般以七字句為主,也有五言和七字以上的長短句。其內容豐富多彩,一般以宣揚倫理道德,民風民俗為主,也有敘事抒情的。抬匠們用這種富有音樂感的吟唱,來協調整個集體的行動,俗有“不喉號子路難走”之說。
2008年,梁平抬兒調被國務院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起源

梁平抬兒調,是梁平人民在生產勞動、生活禮俗活動中產生的。在1980年以前十分常見,
8人抬
修水利、橋樑等工程,搬運大型構件都是用抬工,有抬工就有抬兒調。成千上萬的抬工組合,號子聲此起彼伏,場面極為壯觀,聲勢極為浩大。
傳說,天上玉帝不知人間的苦樂。一次太白金星問玉帝,人間什麼樣的人最苦,什麼樣的人最快樂?玉帝笑答:當然飲酒者最苦,抬腳兒最樂。太白金星不解,玉帝說,你不見飲酒者眉頭緊鎖苦不堪言,而抬腳兒草履赤臂,肩負重物仍歌之舞之喜形於色,豈不樂乎?這是對“梁平抬兒調”歡快風格最貼切的描述。
在民間人們不管是建房造屋、修橋鋪路都要運抬石料,迎親娶媳要抬花轎,遇有喪事要抬棺木,都少不了抬工或俗稱“抬腳兒”的活。抬腳兒在這些活動過程中必吼唱抬工號子,其號子弦律優美,節奏高亢明快,韻轍嚴謹,唱詞樸實、風趣、幽默、內容豐富。抬腳兒通過吼唱號子抒發內心的情感、釋放緩解疲勞,使步伐輕鬆協調,步力和一。

組合

抬工組合,有2人抬、4人抬、6人抬、8人抬、16人、32人、48人抬、64人和128人抬等。所抬貨物視重量配備相應人數,人均負重在50-80公斤,頭槓和尾槓負重能力高些,一般在100
8人抬
-200公斤,128人抬的組合能抬5噸左右的重物。抬工技術要求很高,抬肩,起步十分講究,頭槓和尾槓作為領杠人,既要力氣大,也要樁子穩,才能全面指揮全體抬工。人越多,場面越驚險,表演越精彩,越顯示出整個隊伍的技能。
少於6人抬的組合一般不吼調子,達到8人組合,一般都要吼調子;路程再遠,大多都不會重複某一首調子。抬工人數越多,往往就越要唱歌吼調,吼出的調子也越有氣勢,越動聽。

分類

根據所抬對象不同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是從事勞動,抬運重物時吼唱的叫“踏腳調”,這也是流傳最廣、用得最多、內容最豐富的一種。抬工人數視物品輕重,有2人抬,一般喉著“嘿呦嘿呦”就起步;4人以上,可以有16人抬、32人抬。
第二類是抬花轎時所用的“調子”叫“四轎調”其特點是只吼不唱;大戶人家的
仁壽抬工128人抬虞丞相塑像
花轎往往用8人抬。
第三類是“龍槓調”,是民間辦喪事時抬工抬送棺木吼唱的調子,又叫“上山調”。有的是龍槓會上輩傳下來的,有的是即興編唱。“龍槓”一般由8人抬,遇特重物件,或隆重物件,可以有16人抬、32人抬,抬工人數越多,對路況要求越高,所喉調子也要求越整齊,步伐才能一致。
不論那一類,哼唱的調子都分上下兩句,前槓哼唱上句,後槓跟著重複哼唱上句;前槓再哼唱下句,後槓也跟著哼唱下句。調子的唱詞有全縣域內普遍流傳的,這類唱詞大同小異;有局部區域各龍槓會上輩傳下來的;也有某些老抬工即興新編的,這一類大多是臨時所見的事物現編現唱,調侃、風趣、幽默,即興編詞也是“梁平抬兒調”的一大特點。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梁平抬兒調”已形成較成熟的一種民間音樂形式。不局限於抬工們在從事抬工活動中吼唱,而是逐漸演變成一種休閒娛樂哼唱音樂。在鄉間的田間院壩,甚至在城市裡都能聽到哼唱這一富有地域特色的—抬兒調,相當於民歌。

韻律

“梁平抬兒調”弦律優美,節奏高亢明快,韻轍嚴謹,語言樸實,內容豐富。
抬工作品-滑石古寨
抬兒通過吼唱“抬兒調”抒發內心的情感、釋放緩解疲勞、使步伐輕鬆協調步力和一。梁平抬兒調,一般為4句或8句(也有極少6句的)。1、2、4句押韻,第3句可押韻也可不押韻。哼唱的調子分上下兩句,前槓哼唱上句,後槓跟著重複哼唱上句,前槓再哼唱下句,後槓也跟著哼唱下句。調子的唱詞有全縣域內普遍流傳的,這類唱詞大同小異。有局部區域各龍槓會上輩傳下來的,也有自己新編的,還有抬兒臨時根據所看見的事物即興現編的詞,這一類大多是調侃之詞,風趣幽默。即興編詞也是“梁平抬兒調”的一大特點。

傳承

梁平抬兒調,是梁平人民世代相承,與民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傳統文化形式。搶救梁平抬兒調,有利於保護具有地域特點的民間音樂藝術。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