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機場

梁山機場

梁山機場,中國軍事史上著名的抗戰機場,二戰時期飛虎隊主戰基地,拱衛陪都重慶、轟炸日本東京,聞名海內外。

基本信息

簡介

梁山機場梁山機場
梁山機場,我國軍事史上著名的抗戰機場,二戰時期飛虎隊主戰基地, 拱衛陪都重慶、轟炸日本東京,聞名海內外。1952年梁山縣改名為梁平縣,梁山機場隨之改名為梁平機場,梁平機場成為解放軍空軍飛行員培養基地,這裡培養出我國首批全天候殲擊機飛行員,“中國太空第一人”楊利偉就是從這裡脫穎而出的。

地理位置

梁山機場,坐落於重慶市梁平縣(原四川省梁山縣)縣城(梁山鎮)以北1公里處,1928年由當時主政四川的21軍軍長劉湘開始修建梁山機場,以構建大西南的空中防線。

戰功

梁山機場梁山機場
1937年抗戰爆發後,梁山機場成為大後方離日軍前哨最近的機場,中國、美國、蘇聯大量空軍戰機入駐梁山機場,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在梁山縣上空與敵機展開了長達5年多的殊死博斗,立下赫赫戰功。
1944年初夏,中方應美軍要求,為供美軍的B-29遠程轟炸機起降,緊急徵召4萬餘民工對機場進行擴建,梁山機場成為當時在亞洲範圍內最適合B-29起落的機場之一。
1952年梁山縣改名為梁平縣,梁山機場隨之改名為梁平機場。
此後,梁平機場成為解放軍空軍飛行員培養基地,這裡培養出我國首批全天候殲擊機飛行員,“中國太空第一人”楊利偉就是從這裡脫穎而出的。

歷史沿革

1923年,軍閥楊森為檢閱其駐梁部隊原招安的“綠林”魏凱師部,選定了梁山縣北門外的一壩農田,建成一塊600公尺見方的檢閱場。當時征地名為“臨時借用,檢閱後還田”,當然,所謂還田於民是做不得數的。檢閱之後,部隊不時前去操練,因此得名為“北門操場”。
1926年,楊森再次檢閱所屬二師吳行光師,由於該師隊伍遠比魏凱師多,因而北門操場便顯太小,於是再次擴建北門操場。
1928年,21軍軍長劉湘為了構築大西南的空中防線,開始修建梁山軍用機場。
1933年,紅四方面軍入川,創建川陝革命根據地。參與圍剿紅軍的四川軍閥24軍軍長劉文輝從義大利高價購回三架飛機(另有說法為五架),運抵萬縣港口時被軍閥21軍軍長劉湘截獲,而此時,劉湘已經趕走楊森,將萬縣、梁山縣據為己有。得到這三架飛機後,出於地理位置(地勢開闊平坦)、政治角度(梁山縣駐文廟為“剿共第五指揮部”)和軍事戰略角度(梁山縣與川陝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區域通、南、巴較近,隨時可派飛機參戰)出發,劉湘將三架飛機部署在梁山機場,三架編為“行天1-3號”的兩翼黃色小飛機參加了圍剿紅軍活動。
1937年抗戰爆發後,梁山軍用機場成為大後方離日軍前哨最近的機場。國民政府正式設立空軍梁山站,中國空軍入駐梁山。10月,為完善軍事工程,航空委員會決定在梁山機場附近修建高噪隱蔽地建築射擊場、轟炸場、轟炸瞭望台、機場校正靶、瞄準避彈室、機場石板暗溝涵洞、停機坪、場站房屋等,再次徵調民工限定3個月完成,此次擴建了1620市畝地之多。梁山縣政府奉命徵調萬餘民工擴建梁山機場,11月1日開工,12月2日完成。
1938年9月,為應蘇聯援華參戰飛機作戰需要,再次調集民工晝夜趕修,一個月內完成新辟跑道一條,拆除已嚴重損毀的北極塔,至此,梁山機場在原來的基礎上擴大了一倍。
1938年10月,再次修建特種電台、防空洞、滑行道、營房、臨時課堂、禮堂、修理廠、交通路、醫療所等14項軍事工程,10月17日開工,12月16日完工,逾期11日。
1938年10月4日,日機54架分三批首次襲梁,炸毀機場跑道等設施,至此,掀開了梁山機場和梁山縣人民苦難的篇章。此次徵調千餘民工星夜搶修機場。
1938年10月22日,日機襲梁,機場中彈104枚,徵調4000餘民工修補。
1939年9月1日,日機襲梁,機場中彈6枚,9月2日即徵調數百民工修復。
1943年5月28日至6月10日,再次徵召梁山縣14個鄉鎮5500餘民工再次搶修被炸機場。
1943年9月、10月,徵召梁山縣20個鄉鎮5430名民工補修梁山機場。
1944年3月,中方應美國軍方要求為適應美國援華轟炸機、驅逐機進駐需要,徵召民工6300餘名修建機場新跑道,限15日完成。此次搶修新跑道總計用工146913個,用去食米折合8951893元。
1945年,抗日戰爭進入反攻階段。為適應美國重型轟炸機B29起降的需要,梁山機場進行大規模擴建。6月1日,四川省分配徵調梁山、大竹、開江、墊江、達縣、萬縣、忠縣共7縣民工35000人擴修梁山機場。分配給梁山的民工配額為5430人,實際增加到6230名,7月17日實到7411人。由於工程浩大,工期緊迫、督促嚴厲,各縣實際到工人數均超過額派人數。此次擴建機場新修跑道一條,長1800米,寬60米,擴建滑行道、聯絡道、停機坪等附屬工程及10多幢營房,限一個月完工,後延至45天,最後延至80天始竣工。該次擴建,由於人數眾多,無法有效管理,民工吃住均借用民房,但仍然有大部分民工露宿屋外,口糧單薄、飲水困難,加上天氣炎熱,從7月5日在開江縣民工中出現急性霍亂死亡後,疫情迅速蔓延,臨時醫院每日收病工三四十人不等,有時甚至達100餘人,未送至醫院的則無法計數。據當時有醫院記錄的資料官方不完全統計,此次梁山縣民工因患霍亂死亡522人,殃及民工駐地民眾患霍亂死亡125人。(當然,官方不完全統計肯定比實際數字小得多,而其他縣的死亡民工則沒有詳細數據。)該次再度擴建,梁山機場成為當時在亞洲範圍內,最適合B29起落的機場之一。
解放後,梁山機場一直停止使用。
1967年解放軍空軍部隊正式駐進梁平機場,對機場進行整修,將原來的碎石跑道改建為混凝土跑道。
1969年8月竣工後,成了空軍某部的甲級場站與訓練飛行員的重要基地。
改革開放以來,為了方便長江三峽沿岸百姓出行,打通三峽的空中交通瓶頸,1987年,四川航空公司報請解放軍總參謀部同意,在梁平軍用機場開設了民用航線,先後開通了至成都、重慶、廣州等城市的航班。三峽工程動工後,梁平機場成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到三峽庫區視察、國內外科學家支援三峽庫區經濟建設的惟一空中走廊。在這段時間裡,梁平軍民兩用機場為三峽庫區的發展和經濟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15年中,梁平機場共運送旅客近60萬人次。其中,1992年和1993年期間是其“黃金歲月”,梁平機場的業績在中國110個機場中排名第54位。
2003年5月29日,隨著萬州五橋機場正式通航,梁平機場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退出了歷史舞台。
2009年2月20日起,梁平機場開始執行新的軍事任務。中國人民解放軍95762部隊開始對機場進行嚴格管理控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