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桓

桓桓

桓桓,拼音huán huán,詞語出自《詩經》,本意為威武的樣子,引申為高大的樣子,又引申為寬廣、坦然的樣子。此詞僅見於古漢語。

出處

《詩經·魯頌·泮水》:“桓桓於徵,狄彼東南。”本意為威武的樣子。

釋義

1.〈文言義〉〖形〗勇武、威武貌

《尚書·牧誓》:“勗哉夫子!尚桓桓。” 孔 傳:“桓桓,武貌。”

晉·陶淵明《命子》詩:“桓桓 長沙 ,伊勛伊德。”

唐·杜甫 《北征》詩:“桓桓 陳將軍 ,仗鉞奮忠烈。” 仇兆鰲 註:“桓桓,武勇貌。”

2. 〈文言義〉〖形〗高大的樣子

南朝 陳 徐陵 《司空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巖巖天柱,大矣 周山 之峰;桓桓地軸,壯哉 崑崙 之阜。”

3. 〈文言義〉〖形〗寬廣、坦然的樣子

宋 曾鞏 《朝中祭錢純老文》:“利害之際,人鮮能安。彼為惴惴,公獨桓桓。”

明·黃道周《節寰袁公(袁可立)傳》:“至乘朝車,執宮戈,桓桓德心者,皆有重寄。捨命豹袖之下,即獨行安之,如張然明、皇甫義真其人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