桄榔子

桄榔子

喬木,高可達12米。樹幹有疏離的環紋。羽狀複葉,葉柄基部有黑色纖維狀的鞘,具極多數小葉,每側可達100枚以上,線形,先端分裂,基部有2耳。肉穗花序腋生,花梗粗壯下彎,分枝極多花單性,雌雄同株,但生於不同的肉穗花序上;雄花成對,萼片圓形,雄蕊多數,花絲短,花葯頂端有短突起;雌花花瓣三角形,萼片擴大,退化雄蕊多數或缺如。果實球形或扁球形,有種子2~3枚。花期4月。果期11月。生長於溫濕地區的石灰岩山林中。

基本信息

簡介

桄榔子桄榔子
桄榔子,別名姑榔木,面木,董棕,鐵木,糖樹,山椰子、南椰、砂糖椰子。為棕櫚科植物桄榔的果實。桄榔(《廣志》),又名:姑榔木(《臨海異物志》),面木(《洛陽伽藍記》),董棕(《卮言》),鐵木(《綱目》),糖樹(《兩般秋雨庵隨筆》),山椰子、南椰、砂糖椰子
本植物莖幹髓部的澱粉(桄榔面)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形態特徵

桄榔子桄榔子
喬木,高可達12米。樹幹有疏離的環紋。羽狀複葉,長6~8.5米,葉柄基部有黑色纖維狀的鞘,具極多數小葉,每側可達100枚以上,線形,長達1~1.5米,先端分裂,基部有2耳。肉穗花序腋生,花梗粗壯下彎,分枝極多,長達1米左右,花單性,雌雄同株,但生於不同的肉穗花序上;雄花成對,長1.2厘米,萼片圓形,雄蕊多數,花絲短,花葯頂端有短突起;雌花花瓣三角形,萼片擴大,退化雄蕊多數或缺如。果實球形或扁球形,有種子2~3枚。花期4月。果期11月。
形態特徵:常綠大喬木,高可達20米。單幹直立,有環狀葉痕。二回羽狀複葉,大而粗壯,先端下垂,羽片厚而硬,形似魚尾。花序長達約3米,多分枝,懸垂。花3朵聚生,黃色。果球形,成熟後淡紅色。花期7月。魚尾葵喜溫暖,濕潤。較耐寒,能耐受短期-4℃低溫霜凍。根系淺,不耐乾旱,莖幹忌曝曬。要求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土壤。

生長習性

生長於溫濕地區的石灰岩山林中。也有栽培者。

地理分布

分布廣東、廣西雲南、海南等地。

藥用價值

藥材

桄榔子桄榔子

乾燥果實呈球形或扁球形,直徑約2.5~5厘米;果皮灰黃色,堅硬,頂端具三角形的花萼。剖開果實,可見種子2~3枚,呈半球形,外包具有細毛的膜;種仁土棕色,在種臍處發出幾條白色的裂紋。
【採集】冬季果熱時採取。

性味

①《開寶本草》:"味苦,乎,無毒。"
②《本草匯言》:"味苦,氣溫,無毒。"

功用主治

①《開寶本草》:"主宿血。"
②《本草匯言》:"破宿食、積血。磨汁治婦人產後兒枕血瘕諸疼,及心胃寒疼。"

開寶本草

《開寶本草》中的介紹
1.《廣志》:桄榔樹大四、五圍,長五、六丈,拱直,傍無枝條,其巔生葉不過數十,似棕葉。破其木,肌堅難傷,入數寸,得面,赤黃密緻,可食。
2.《南方草木狀》:桄榔樹似栟櫚。皮中有屑如面,多者至數斛。食之與常面無異。木性如竹,紫黑色,有文理。
3.《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山椰子,種子和果肉有毒。果皮上的毛會使皮膚瘙癢。中毒症狀:頭暈嘔吐,有如喝醉酒相似的感覺。廣東海南地區有誤食未經加工處理的果,發生中毒事例。解救方法:中毒初期可洗胃,然後服蛋清或麵糊;晚期則導瀉;如嘔吐劇烈,可服顛茄酊或注射阿托品;飲糖水或注射25-50%萄萄糖液加維生素C。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