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居公益事業發展基金會

桃源居公益事業發展基金會

桃源居公益事業發展基金會是目前我國唯一一個專責從事社區公益組織建設的非公募基金會。其宗旨為:推進中國和諧社區建設,發展社區公益組織。

基本信息

簡介

桃源居公益事業發展基金會桃源居公益事業發展基金會

桃源居公益事業發展基金會,是由深圳桃源居集團捐資1億元人民幣發起設立的非公募基金會,其宗旨是“推進中國社區發展,發展社區民間組織。利用社區勞動力,發展社區經濟,完善社區服務,培育社區福利,積累社區資本,創建社區自救自助、民主自治的公共服務體系。”
桃源居社區公益事業發展基金會是目前我國唯一一個從社區建設、社區文化角度關注民生的新型公益基金會。其運作模式也非同一般,將扮演社區公益事業的“輸血者”、“風險投資者”的角色,不直接資助任何政府公共服務機構和個人,而是資助社區內的公益性社會組織,以培育社會組織來完善公共服務與福利體系,為社區公益事業的發展提供“源頭活水”,從而實現社區公共服務的良性運營和可持續發展。基金會計畫為社區公益組織提供資助或開辦資本金,廣泛開展社區公益服務項目,包括社區養老、社區教育、社區文化與體育、社區公共環境保護、社區公共醫療服務、義工獎勵、扶貧濟困等,力爭使社區居民能夠普遍受惠,以營造和諧的社區環境。

深圳桃源居是個不同凡響的社區

在桃源居公益事業發展基金會成立暨揭牌儀式上,著名愛心慈善家、深圳桃源居集團董事長、桃源居公益事業發展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李愛君女士發表講話。她說,深圳桃源居是個不同凡響的社區,這不僅是因為它房屋美麗,居住環境舒適,更因為這裡的居民能夠生活在一片社區公共福利制度完善、社區公共服務體系健全、社區居民民主自治的和諧環境之中。桃源居社區以其公共管理服務方面的成就,被聯合國授予“全球理想人居社區”,還先後被國家十二部委授予“平安家庭社區”、“學習型社區”、“健康示範社區”、“綠色示範社區”、“中國人居範例獎”等多個獎項。
李愛君說,一個成熟的企業的標誌,是它對社會的回饋。“商以國為本,企以民為先”,桃源居集團作為一家房地產公司,其產品不僅僅是房子,而是要協助政府幫助百姓營造一個安居樂業的家。因此,桃源居集團本著“發展公司、服務社會”的原則,承擔起企業對社區發展的公民責任,配合當地政府,在桃源居社區創新性地打造社區公共服務體系,以社區公益組織為載體,推動建設民主和諧的理想人居環境。深圳桃源居社區占地1.16平方公里,規劃建築面積180萬平方米,總人口5萬,興建了社區公共服務中心、老年協會、婦女成人學校、兒童教育中心等,目前已擁有社區資本逾千萬元,社區資產占地近千平方米。社區內的各類社會組織構成的社會體系,各類企業構成的市場體系,再加上社區的政務機構等,三者和諧地融為一體,共同形成了社區公共服務鏈。

為社區公益發展提供“源頭活水”

桃源居社區建設雖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是,如何建立起長效的公益機制,以培育社區社會組織,保障社區公共服務體系的生命力呢?李愛君表示,正是基於此種戰略考慮,桃源居集團決定捐資1億元人民幣,成立桃源居公益事業發展基金會,為社區公益事業的發展提供“源頭活水”,為社區公共服務體系提供良性運營、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並探索和推廣社區建設方面的有益經驗。桃源居公益事業發展基金會將搭建社區公共服務平台,搭建社區有效管理的平台,搭建社區民主參與自治的平台,搭建和諧社區發展的平台。我們期待通過桃源居公益事業發展基金會的努力,能夠使“三位一體”,即政府的公共服務體系、企業的市場服務體系、民非組織的公益慈善服務體系這三者達到完美的有機結合,有效地緩解社區矛盾,和諧居民關係,建設人人平等、尊富幫貧的和諧社區。

成立

受國家民政部部長李學舉的委託,民政部副部長姜力發表講話。她說,值此桃源居公益事業發展基金會成立之際,她謹代表國家民政部向基金會的成立表示熱烈祝賀,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慈善事業的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謝。她說,慈善事業以扶貧濟困、促進社會進步為宗旨,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誌,是實現社會財富第三次分配、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方式。發展慈善事業,一方面可以為完善我國社會保障體系提供增量資源,有利於困難民眾分享發展的成果。另一方面,還可以弘揚互愛互助的社會風尚,促進和諧文化的建設,因此,發展慈善事業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

姜力指出,基金會具有募集、使用、管理資金的優勢,是慈善事業發展的重要組織載體。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民間資金日益雄厚,這為慈善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適應這一形勢,《基金會管理條例》根據資金來源的不同,將基金會分為公募和非公募兩類,從而為社會力量從事慈善事業提供了組織保障和長效機制。民政部門支持基金會,特別是非公募基金會的設立,對從事民政類慈善事業的,還積極承擔業務主管單位的職責,幫助他們解決設立登記中遇到的困難。截至目前,全國已設立基金會1350個,其中公募基金會1015個,非公募基金335個。在民政部登記的120個基金會中,有公募基金會83個,非公募基金會37個。《基金會管理條例》實施以後,民政部門登記了38個基金會,有24個是非公募基金會,這其中又有20個是由企業和個人出資設立的,包括中遠、香江、南航、南都、人壽、人保、萬科等知名企業,原始基金達到12.1億元,平均每個基金會為6000多萬元。在民政部登記的基金會2007年捐贈收入達到46.1億元,用於公益事業的支出有34.5億元。基金會的健康發展,有力地支持了教育、衛生、慈善、醫療、環保等社會公益事業,為促進社會和諧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基金會介紹

桃源居公益事業發展基金會是由深圳桃源居集團發起並捐資設立的一家非公募基金會,桃源居集團是國內地產百強企業之一,所開發的深圳桃源居社區先後被聯合國授予“全球理想人居”、“2005國際花園社區金獎”、“最佳社區商業示範獎”等,同時也獲得多項國家級榮譽。隨著企業的發展,現在該集團以社區名稱命名設立非公募基金會,旨在通過這一形式,回響黨的十七大號召,完善社區公共服務機制,建立社區公益慈善體系,促進社區公共服務和福利事業、社區公共服務體系和社區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促進和諧社會建設。在此,我對公司董事長李愛君女士致以誠摯的感謝。希望基金會成立後,按照國家法律規定,建立與章程為核心的內部管理制度,合法、安全、有效地運作資金,科學合理地設計公益項目,努力創出自己的公益品牌,實現基金會的宗旨,使基金會成為企業提供慈善服務的平台。相信在深圳桃源居集團的大力支持下,桃源居公益事業發展基金會一定能夠健康成長,不斷提高社會公信力,成為管理有序、行為規範、公益活動效果顯著的公益組織。作為業務主管單位,民政部也將竭誠為基金會的發展提供指導和服務,幫助基金會迅速成長起來,實現自己的公益使命,使發起人、捐贈人的社會責任理念得以實現和傳播。

基金會具有募集、使用、管理資金的優勢,是慈善事業發展的重要組織載體。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民間資金日益雄厚,這為慈善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適應這一形勢,《基金會管理條例》根據資金來源的不同,將基金會分為公募和非公募兩類,從而為社會力量從事慈善事業提供了組織保障和長效機制。截止目前,全國已設立基金會1350個,其中公募基金會1015個,非公募基金335個。在民政部登記的120個基金會中,有公募基金會83個,非公募基金會37個。在民政部登記的基金會2007年捐贈收入達到46.1億元,用於公益事業的支出有34.5億元。基金會的健康發展,有力的支持了教育、衛生、慈善、醫療、環保等社會公益事業,為促進社會和諧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揭牌儀式

中央文明辦、國家民政部、住房與城鄉建設部、全國婦聯、重慶市、深圳市有關部門領導,中國社會組織促進會、中華慈善總會等全國性社會組織代表,北京大學和北京市社科院等院校、科研機構著名專家學者,以及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等58家媒體的記者,總計200餘人出席了基金會的成立大會暨揭牌儀式。

公益項目

基金會成立後,在鞏固桃源居公益事業發展中心的基礎上,將社區公益組織成功移植到重慶。桃源居公司落戶重慶後,企業投資公共環境與公益事業先行,基金會成立後,對重慶市開展了一系列慈善公益項目的捐贈:
捐資60萬元,在重慶30個社區興建全民健身體育設施;
2008年捐資2030萬元,與民政部和重慶市政府共建重慶第一福利院之“桃源頤康園”項目;
桃源居基金會捐資700萬元,與民政部、重慶市政府共建重慶兒童愛心莊園之“桃源居源源特教樓”項目;
與重慶市渝北區政府及桃源居(重慶)房地產公司共同投入兩億元興建桃源公園項目,其中有5千萬元是基金會定向捐資用於社區八大公益中心的建設;
2011年,基金會再次捐資800萬元用於桃源大道的商業街環境改造。

創始人

創始人創始人

李愛君,桃源居(深圳)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畢業於河南省鄭州大學法律系,曾任教師、律師等職。2005年至2007年,在深圳航空城(東部)實業有限公司任總經理;現任深圳航空城(東部)實業有限公司任董事長。曾榮獲中國地產二十年最具影響力人物,2006年度中國十大經濟女性年度人物獎,打造出國際人文和諧社區和理想人居社區--深圳桃源居,桃源社區曾榮獲“全球理想人居社區獎”、“國際花園社區”金獎、2008年度中華慈善獎“最具愛心慈善捐贈個人”稱號等一系列國際榮譽,李愛君為我國的人居建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作為桃源居集團(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愛君把“愛與責任”作為立業之本。今年11月8日,這位女企業家在北京捐贈1億元設立“桃源居公益事業發展基金會”。這是我國首個社區公益基金會,旨在“推進中國社區發展,發展社區民間組織。利用社區勞動力,發展社區經濟,完善社區服務,培育社區福利,積累社區資本,創建社區自救自助、民主自治的公共服務體系”。重慶是該基金會首個捐助地區,受贈60萬元,專項用於解決社區公益體育設施。“5·12”汶川地震後,這位企業家更是第一時間捐資2030萬元,支持抗震救災。她還專門從四川都江堰市聚源中學接了20名學生飛抵深圳,與桃源居社區內清華實驗學校的學生們共度“六一”兒童節。摟著這20個孩子,她動情地說:“孩子,深圳就是你的家,我願意成為你們的媽媽。”

基金會組織機構盤點十

基金會是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捐贈的財產,以從事公益事業為目的,按照本條例的規定成立的非營利性法人。基金會分為面向公眾募捐的基金會和不得面向公眾募捐的基金會。

中央財經大學教育基金會
張學良教育基金會
周培源基金會
桃源居公益事業發展基金會
南通泰慕士愛心基金會
雲南省青年創業就業基金會
詹天佑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
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扶貧基金會
雲南國際文化交流基金會
莊希泉基金會
雲南蒲公英民族扶貧助學基金會
援助西藏發展基金會
南通市見義勇為基金會
雲南省禁毒與防治愛滋病基金會
雲南聶耳音樂基金會
韜奮基金會
南寧市教育基金會
雲南大益愛心基金會
紹興市人民教育基金會
紹興市越城區人民教育基金會
紹興縣人民教育基金會
紹興縣小百花越劇基金會
紹興縣中廈慈善基金會
射陽縣慈善基金會
泰順縣雅陽教育發展基金會
泰順縣育才教育基金
雲南滇池保護治理基金會
泰州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
雲南海佳助老基金會
雲南教育基金會
雲南俊發教育扶貧基金會
雲南民族文化發展基金會
泰州市見義勇為基金會
太原市興業互助基金會
雲南三益文化國防基金會
雲南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
雲南省董勒成公益發展基金會
雲南省兒童少年基金會
雲南省法律援助基金會
雲南省扶貧基金會

雲南省公安民警英烈基金會
雲南省見義勇為基金會
泰安市教育基金會
雲南省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
雲南省綠色環境發展基金會
雲南省普洱市教育基金會
天津寶坻桑梓助學基金會
雲南省社會科學發展基金會
雲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會
雲南省生物品種保護與開發基金會
雲南省視界留學基金會
雲南省醫療扶貧基金會
雲南士恆教育基金會
雲南中美二戰國際友誼基金會
雲霄縣下坂扶貧助學基金會
天津大學北洋教育發展基金會
湛江市見義勇為基金會
張家港保稅區慈善基金會
張家港市慈善基金會
張家港市韓山福民基金會
張家港市見義勇為基金會
張家港市巨橋惠民基金會
張家港市李巷益民基金會
張家港市農聯愛心基金會
張家港市七里廟村利民基金會
張家港市永聯為民基金會
張家港市閘上慈善基金會
張家界市武陵源區教育基金會
天津理工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
漳州市見義勇為基金會
漳州市李瑞河茶文化教育基金會
招商局慈善基金會
肇慶市端州區教育基金會
肇慶市見義勇為基金會
肇慶市教育基金會
肇慶市職工解困基金會
舟山市定海區人民教育基金會
舟山市普陀區人民教育基金會
舟山市人民教育基金會
舟山市偉興教育基金會
天津南開大學教育基金會
株洲市教育基金會
珠海市扶貧基金會
珠海市禁毒基金會
珠海市凝警心醫療救助基金會
諸暨市九鼎教育基金會
諸暨市農民小康工程基金會
諸暨市人民教育基金會
上虞市人民教育基金會
準格爾旗教育發展基金會
資陽市雁江區教育基金會
淄博市見義勇為基金會
淄博市淄川區楊寨愛心救助基金會
紫金山天文台小行星基金會
自貢市教育基金會
中科院研究生教育基金會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
中南民族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
中山市教育基金會
中山市職工解困基金會
韶關市幫扶困難職工基金會
中遠慈善基金會
蘇州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
蘇州高新區慈善基金會
蘇州工業園區慈善基金會
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教育發展基金會
蘇州匯凱愛心基金會
蘇州科技學院教育發展基金會
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教育基金會
蘇州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
蘇州市滄浪區慈善基金會
蘇州市慈善基金會
蘇州市兒童少年基金會
蘇州市法律援助基金會
蘇州市見義勇為基金會
蘇州市金閶區慈善基金會
蘇州市平江區慈善基金會
蘇州市吳中區慈善基金會
蘇州市相城區慈善基金會
蘇州市職業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
蘇州心怡幫困助學基金會
蘇州園區技術學院愛心助學基金會
余彭年慈善基金會
餘姚市人民教育基金會
榆林市胡星元慈善基金會
玉環縣人民教育基金會
韶關市教育基金會
岳陽市教師獎勵基金會
岳陽市特困家庭大病醫療慈善救助基金會
岳陽市岳陽樓區教師獎勵基金會
岳陽市雲溪區慈善基金會
雲和縣人民教育基金會
海南南海研究基金會
海南瓊劇基金會
海南三亞南山功德基金會
海南省見義勇為基金會
海南省教育基金會
海南省李惠智教育基金會
海南省青少年社科教育基金會
海南省青少年希望基金會
海南省情系農墾教育基金會
海南省醫療救助基金會
海南省宗教慈善基金會
邵東縣教師獎勵基金會
南平市困難黨員幫扶基金
南師大泰州學院教育發展基金會
南通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
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發展基金會
南通高等師範學校發展基金會
南通市愛心幫困基金會
南通市崇川區慈善基金會
南通市崇川區見義勇為基金會
南通市慈善基金會
南通市法律援助基金會
南通市港閘區慈善基金會
紹興市見義勇為基金會
南通市老區扶貧基金會
泰安市社會治安見義勇為獎基金會
南通職業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