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香祛暑散

桂香祛暑散

桂香祛暑散是中成藥,治療中暑的良藥,重慶科瑞製藥有限責任公司生產,國藥準字Z20026385 OTC藥品。通用名:桂香祛暑散。商品名稱:桂香祛暑散漢語拼音:Guixiang qushu san。

基本信息

簡介

桂香祛暑散桂香祛暑散

通用名:桂香祛暑散 商品名稱:桂香祛暑散 漢語拼音:Guixiang qushu san 藥品信息 【功能主治】用天中暑引起的噁心、嘔吐、胸悶、腹痛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0.9克。

處方

薄荷腦60g 冰片100g 丁香7.5g 肉桂7.5g 八角茴香7g ...

性狀

本品為紅色的粉末;有特殊清涼香

製劑/規格

散劑/每瓶裝5g

類別

本品為內科中暑類非處方藥藥品。

功能主治

芳香辟穢,解暑醒神。用於中暑引起的噁心嘔吐,胸悶,

不良反應

暫無醫學說明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0.9克。

注意事項

1.飲食宜清淡,忌煙、酒及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2.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滋補性中藥。
3.脾胃虛寒泄瀉者慎服。
4.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5.嚴格按用法用量服用,兒童、年老體弱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6.服藥3天症狀無緩解,應去醫院就診。
7..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8.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9.兒童必須在成人的監護下使用。
10.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製法

薄荷腦60g 冰片100g 丁香7.5g 肉桂7.5g 八角茴香7g 甘草150g 以上六味藥材,取丁香、肉桂、八角茴香、甘草粉碎成細粉,加入澱粉、糊精混勻;另將薄荷腦、冰片用乙醇混勻共熔。胭脂紅加水使溶解,與上述粉末及共熔物混勻,過篩,即得。

鑑別

(1)取本品0.2g,加醋酸乙酯10ml,超聲處理5分鐘,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薄荷腦冰片對照品,分別加醋酸乙酯製成每1ml各含2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苯-醋酸乙酯(9:2: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2)取本品0.5g,加乙醚20ml,加熱回流30分鐘,濾過,棄去濾液,藥渣揮乾,加乙醇25ml,加熱回流1小時,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甘草對照藥材0.1g,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6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甲醇-水(13:7:2)的下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檢查

水分 取本品10g,精密稱定,照水分測定法(中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附錄Ⅸ H,第二法)測定,不得過23.0%。 灰分 取本品3g,照灰分測定法(中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附錄Ⅸ K)測定,不得過3.0%。 其他 應符合散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中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附錄Ⅰ B)。

含量測定

照氣相色譜法(中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附錄Ⅵ E)測定。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聚乙二醇(PEG)-20M為固定相,塗布濃度為10%;柱溫為140℃。理論板數按龍腦峰計算應不低於1900。 校正因子測定 取水楊酸甲酯適量,精密稱定,加醋酸乙酯製成每1ml含20mg的溶液,作為內標溶液。另取龍腦對照品12mg,精密稱定,精密加入醋酸乙酯10ml使溶解,再精密加入內標溶液1ml,搖勻,吸取1μl,注入氣相色譜儀,計算校正因子。 測定法 取裝量差異項下的本品,混勻,取0.2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醋酸乙酯10ml,超聲處理5分鐘,再精密加入內標溶液1ml,搖勻,濾過,吸取續濾液1μl,注入氣相色譜儀,測定,即得。本品每1g含冰片以龍腦(C10H18O)計,不得少於40.0mg。

相關產品

內科 中暑 相關藥品

桂香祛暑散桂香祛暑散

白避瘟散
保濟丸
碧玉散
冰霜梅蘇丸
薄荷六一散
定中丸
複方草豆蔻酊
複方烏梅祛暑顆粒
複方香薷水
桂香祛暑散

紅色正金軟膏
藿香祛暑軟膠囊
藿香祛暑水
濟眾酊
金梅清暑顆粒
桔香祛暑和胃茶
流感茶
六神祛暑水
六一散

龍虎人丹
羅浮山涼茶顆粒

梅蘇丸
清涼油(白色)
清熱祛濕顆粒(沖劑)
清暑解毒顆粒
清暑解毒顆粒(沖劑)
清暑益氣丸
祛暑片

祛暑丸

清涼防暑顆粒(沖劑)
人丹
砂仁驅風油
山茄子清涼顆粒
暑熱感冒顆粒
暑熱康糖漿

關聯資訊

中暑是指在高溫環境下人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而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溫、烈日曝曬外,工作強度過大、時間過長、睡眠不足、過度疲勞等均為常見的誘因。

根據臨床表現的輕重,中暑可分為先兆中暑、輕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它們之間的關係是漸進的。

先兆中暑症狀

高溫環境下,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症狀。

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

如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補充水和鹽分,短時間內即可恢復。

輕症中暑症狀

體溫往往在38度以上。

出頭暈、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等表現,或出現四肢濕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表現。

如及時處理,往往可於數小時內恢復。

重症中暑症

顧名思義,是中暑中情況最嚴重的一種,如不及時救治將會危急生命。這類中暑又可分為四種類型:熱痙攣、熱衰竭、日射病和熱射病。

熱痙攣症狀特點:多發生於大量出汗及口渴,飲水多而鹽分補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鈉濃度急速明顯降低時。這類中暑發生時肌肉會突然出現陣發性的痙攣的疼痛。

熱衰竭症狀特點:這種中暑常常發生於老年人及一時未能適應高溫的人。主要症狀為頭暈、頭痛、心慌、口渴、噁心、嘔吐、皮膚濕冷、血壓下降、暈厥或神志模糊。此時的體溫正常或稍微偏高。

日射病症狀特點:這類中暑的原因正像它的名字一樣,是因為直接在烈日的曝曬下,強烈的日光穿透頭部皮膚及顱骨引起腦細胞受損,進而造成腦組織的充血、水腫;由於受到傷害的主要是頭部,所以,最開始出現的不適就是劇烈頭痛、噁心嘔吐、煩躁不安,繼而可出現昏迷及抽搐。

熱射病症狀特點:還有一部分人在高溫環境中從事體力勞動的時間較長,身體產熱過多,而散熱不足,導致體溫急劇升高。發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繼而無汗、呼吸淺快、脈搏細速、躁動不安、神志模糊、血壓下降,逐漸向昏迷伴四肢抽搐發展;嚴重者可產生腦水腫、肺水腫、心力衰竭等。

【中暑的對策】
中暑以後怎么辦?

發現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輕症中暑表現時,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離引起中暑的高溫環境,選擇陰涼通風的地方休息;並多飲用一些含鹽分的清涼飲料。還可以在額部、顳部塗抹清涼油、風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中藥。如果出現血壓降低、虛脫時應立即平臥,及時上醫院靜脈滴注鹽水。

對於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從高溫環境中轉移至陰涼通風處外,還應該迅速將其送至醫院,同時採取綜合措施進行救治。若遠離醫院,應將病人脫離高溫環境,用濕床單或濕衣服包裹病人並給強力風扇,以增加蒸發散熱.在等待轉運期間,可將病人浸泡於湖泊或河流,或甚至用雪或冰冷卻,也是一種好辦法.若病人出現發抖,應減緩冷卻過程,因為發抖可增加核心體溫(警告:應每10分鐘測1次體溫,不允許體溫降至38.3℃,以免繼續降溫而導致低體溫).在醫院裡,應連續監測核心體溫以保證其穩定性.避免使用興奮劑和鎮靜劑,包括嗎啡;若抽搐不能控制,可靜脈注射地西泮和巴比妥鹽.應經常測定電解質以指導靜脈補液.嚴重中暑後,最好臥床休息數日,數周內體溫仍可有波動.

【對中暑的防護】
出行躲避烈日

夏日出門記得要備好防曬用具,最好不要在10點至16點時在烈日下行走,因為這個時間段的陽光最強烈,發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時的10倍!如果此時必須外出,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有條件的最好塗抹防曬霜;準備充足的水和飲料。此外,在炎熱的夏季,防暑降溫藥品,如十滴水、仁丹、風油精等一定要備在身邊,以防應急之用。外出時的衣服儘量選用棉、麻、絲類的織物,應少穿化纖品類服裝,以免大量出汗時不能及時散熱,引起中暑。

老年人、孕婦、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溫季節要儘可能地減少外出活動。

別等口渴了才喝水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為口渴已表示身體已經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據氣溫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較多時可適當補充一些鹽水,彌補人體因出汗而失去的鹽分。另外,夏季人體容易缺鉀,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鉀茶水是極好的消暑飲品。

飲食

夏天的食的蔬菜,如生菜、黃瓜、西紅柿等的含水量較高;新鮮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為80%至90%,都可以用來補充水分。另外,乳製品既能補水,又能滿足身體的營養之需。其次,不能避免在高溫環境中工作的人,應適當補充含有鉀、鎂等元素的飲料。

保持充足睡眠

夏天日長夜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勞。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鬆,既利於工作和學習,也是預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寢時間是22時至23時,最佳起床時間是5時30分至6時30分。睡眠時注意不要躺在空調的出風口和電風扇下,以免患上空調病和熱傷風。

怎樣預防中暑?中暑了怎么辦?

中暑是高溫影響下的體溫調節功能紊亂,常因烈日曝曬或在高溫環境下重體力勞動所致。

重度中暑還可繼續分為:
中暑高熱,即體內大量熱蓄積。中暑者可出現嗜睡、昏迷、面色潮紅、皮膚乾熱、無汗、呼吸急促、心率增快、血壓下降、高熱,體溫可超過40度。
中暑衰竭,即體內沒有大量積熱。中暑者可出現面色蒼白、皮膚濕冷、脈搏細弱、呼吸淺而快、暈厥、昏迷、血壓下降等。

中暑痙攣
即與高溫無直接關係,而發生在劇烈勞動與運動後,由於大量出汗後只飲水而未補充鹽分,導致血鈉、氯化物降低,血鉀亦可降低,而引起陣發性疼痛性肌肉痙攣(俗稱抽筋),口渴,尿少,但體溫正常。

【中暑小結】

日射病:
即強烈的陽光照射頭部,造成顱內溫度增高。中暑者出現劇烈頭痛、頭暈、噁心、嘔吐、耳鳴、眼花、煩躁不安、神志障礙,重者發生昏迷,體溫可輕度增高。

中暑時的緊急救護:
脫離高溫環境,迅速將中暑者轉移至陰涼通風處休息。使其平臥,頭部抬高,松解衣扣。

補充液體:
如果中暑者神志清醒,並無噁心、嘔吐,可飲用含鹽的清涼飲料、茶水、綠豆湯等,以起到既降溫、又補充血容量的作用。

人工散熱:
可採用電風扇吹風等散熱方法,但不能直接對著病人吹風,防止又造成感冒。

冰敷:
亦可頭部冷敷,應在頭部、腋下、腹股溝等大血管處放置冰袋(用冰塊、冰棍、水激凌等放入塑膠袋內,封嚴密即可),並可用冷水或30%酒精擦浴直到皮膚發紅。
每10—15分鐘測量1次體溫。

中暑野外防患措施及事後的緊急處理要點
戶外運動者到山野,往往奔放追逐,而長時間曝曬在猛烈的陽光下,體內的熱溫未能充分散發,使體溫升高,腦內部的體溫調節中樞連受破壞而停止活動,這就是中暑。

中暑者頭痛、發高燒、嘔吐或昏倒,有時會造成死亡,因此野外活動者不可不注意防範及急救,最好戴上遮陽帽,並防止曝露在陽光下太久。

萬一有中暑現象,應該趕快急救,以免虛脫而斃。首先,將病者移到陰涼的地方,鬆開或脫掉他的衣服,讓他舒適地躺著,用東西將頭及肩部墊高。

次以冷濕的毛巾覆在他的頭上,如有水袋或冰袋更好。將海綿浸漬酒精,或毛巾浸冷水,用來擦拭身體,儘量扇涼以降低他的體溫到正常溫度。

最後測量他的體溫,或觀察患者的脈搏率,若在每分鐘110以下,則表示體溫仍可忍受,若達到110以上,應停止使用降溫的各種方法,觀察約10分鐘後,若體溫繼續上升,再重新給予降溫。

恢復知覺後,供給鹽水喝,但不能給予刺激物。此外,依患者之舒適程度,供應覆蓋物。

 高溫影響下,體內熱積蓄過多或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出現紊亂,致生命活動受到危害的一種急症。人體能維持體溫37℃左右,是由於體內各器官、組織的新陳代謝和運動時所產生的熱量,能夠通過皮膚表面、呼吸和出汗等途徑所散失的熱量,在體溫中樞的調節下達到平衡。當環境溫度高於皮膚溫度且濕度過大時,蒸發散熱受阻,大量熱積蓄,如不及時採取措施,就會引起中暑。野外作業者、過度疲勞者、久病者、老年人以及產婦等均屬易中暑者。輕度中暑時表現為精神恍惚、疲乏無力、頭昏、心慌、大汗、噁心、體溫超過37.5℃等症狀。有這些症狀的人,如及時離開高溫環境,一般休息3~4小時後可以恢復。重症中暑常有四種類型:①中暑衰竭:此類型最為常見。由於大汗及周圍血管擴張致血容量不足而引起。起病較急,常在站立或勞動時突然昏倒,多見於老年人和未能及時適應高溫者。②中暑痙攣:大汗後暢飲又未及時補充鈉鹽,致骨胳肌收縮時發生陣發性疼痛、抽搐,多見於青壯年。③日射病:烈日暴曬頭部(大腦溫度可達40~42℃),引起腦組織充血、水腫。以劇烈頭痛、嘔吐為特徵,重者昏迷,但體溫不一定升高。④中暑高熱:患者體內大量熱能滯留,體溫高達41℃以上,皮膚乾燥無汗,意識模糊,精神失常、躁動以至昏迷。對中暑者,應使之立即移至陰涼通風處休息,補充含鹽清涼飲料或注射葡萄糖生理鹽水。對重症病人首要措施是降溫:用冰水、井水或酒精擦洗全身;在頭部、腋下、腹股溝等大血管處放置冰袋;或將全身(頭部除外)浸光在4℃水浴中,努力使體溫回降,並送醫院急救。

【病因病機】
夏季暑氣當令,氣候炎熱,人若長時間在烈日下或高溫中勞作,勞則傷氣,暑熱之邪乘機侵入而發病。依臨床表現可分為輕證和重證兩類。

【辨證治療】
(一)輕症
主證:頭痛頭暈,汗多,皮膚灼熱,氣粗,舌燥,口乾煩渴,脈浮大而數。
治法:取督脈、手厥陰、陽明經穴為主。針刺用瀉法,以泄熱祛暑。
處方:大椎、內關、曲池、委中。
方義:大椎瀉全身之熱;委中又名血郄,放血以清血分熱;曲池清熱要穴;內關清熱泄三焦火。

(二)重症
主證:先頭痛,煩渴,呼吸喘息,繼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汗出,脈沉而無力。
治法:取督脈經穴為主。針刺用瀉法,以開竅、泄熱、祛暑。
處方:水溝、百會、十宣、曲澤、委中。
方義:神志昏迷,取水溝、百會以開竅醒神;曲澤為心包經合穴,配委中刺血以清血熱;十宣放血以開竅蘇厥。

【其他療法】 刮痧療法:適用於中暑輕證,用光滑平整的湯匙蘸食油或清水,刮背脊兩側,頸部,胸肋間隙,肩臂,胸窩及膕窩等處,刮至皮膚出現紫紅色為度。

職業性中暑診斷標準】
中暑先兆(觀察對象)是指在高溫作業場所勞動一定時間後,出現頭昏、頭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症狀,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職業性中暑是在高溫作業環境下,由於熱平衡和(或)水鹽代謝紊亂而引起的以中樞神經系統和(或)心血管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
(一)診斷原則
根據高溫作業人員的職業史(主要指工作時的氣象條件)及體溫升高、肌痙攣或暈厥等主要臨床表現,排除其他類似的疾病,可診斷為職業性中暑。
中暑先兆
中暑先兆(觀察對象)是指在高溫作業場所勞動一定時間後,出現頭昏、頭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症狀,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
診斷及分級標準
輕症中暑
輕症中暑除中暑先兆的症狀加重外,出現面色潮紅、大量出汗、脈搏快速等表現,體溫升高至38.5℃以上。
重症中暑
重症中暑可分為熱射病、熱痙攣和熱衰竭三型,也可出現混合型。
熱射病
熱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稱中暑性高熱,其特點是在高溫環境中突然發病,體溫高達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繼之"無汗",可伴有皮膚乾熱及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等。
熱痙攣
熱痙攣主要表現為明顯的肌痙攣,伴有收縮痛。好發於活動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腸肌為著。常呈對稱性。時而發作,時而緩解。患者意識清,體溫一般正常。
熱衰竭
起病迅速,主要臨床表現為頭昏、頭痛、多汗、口渴、噁心、嘔吐,繼而皮膚濕冷、血壓下降、心律紊亂、輕度脫水,體溫稍高或正常。
二)治療原則
中暑先兆:暫時脫離高溫現場,並予以密切觀察。
輕症中暑:迅速脫離高溫現場,到通風陰涼處休息;給予含鹽清涼飲料及對症處理。
重症中暑:迅速予以物理降溫和(或)藥物降溫;糾正水與電解質紊亂,對症治療。

中醫對中暑的論述與救治

中暑者,形同而病別,延醫亦各不同。暑之為氣,時應乎夏。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人為心。暑之傷,先著於心。其症∶頭痛眩暈,心煩面垢,身熱口渴,其脈虛濡。昏仆不知人,亦與中風相似。名曰中暑。中暑者,中氣虛而受於暑也。中寒治以溫散;中暑治以清涼。先候天時,次隨症治。大小須則形殊,病症漫同一例,因時視症,舉一隅而類三隅

切忌飲冷水,不可令臥冷地。當急移陰處,用大蒜搗爛,加路上熱土和水去渣灌之。再掬路上熱土,擁擠臍間作窩,令眾人尿滿,暖氣透臍即蘇。
又法∶急以薑湯或童便乘熱灌下,外用布蘸熱湯熨臍下三寸穴立醒,醒後忌飲冷水,飲之立死。
又曰∶暑月曬衣,不可便入箱櫃之中,恐冬月服之,有中暑者。若吹透再收,便無此患。

加味人參白虎湯:人參 石膏(生) 知母(生) 粳米 甘草 蒼朮 水煎服。

相關知識

什麼是OTC藥物:OTC即Over The Counter的首字母縮寫,指可以在櫃檯上買到的藥物,簡稱OTC藥物,是指不需要醫師處方、可根據自己所掌握的醫藥知識而選擇套用的藥物,又稱非處方藥。
OTC藥物的特點:質量穩定、療效確切、套用方便、安全有效,在日常劑量下按照規定用藥是安全的。需要注意的是,任何藥品不可避免的具有一些潛在的不良反應或藥物相互作用,加之每個人身體狀況的不同,所以患者在選用時仍要慎重,要仔細閱讀藥物的說明書並儘可能了解更多的禁忌注意事項,條件允許最好去醫院就診或在專業的藥師或醫護人員指導下用藥。
選用OTC藥物的方法及注意事項:(1)正確判斷所患疾病的種類,根據症狀選藥,如果你沒有足夠關於疾病與藥物的相關知識,到醫院就診是最明智的選擇;(2)儘量到正規藥房或藥店購藥;(3)認真閱讀說明書,特別是服藥方法、禁忌症、注意事項等項,任何疑問或不解信息諮詢相應的專業人員(執業藥師、專業的醫護人員等);(4)在治療過程中不可隨意與其它藥物聯用或增加服藥劑量;服藥過程中如有不適或發生一些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及時到醫院就診;(5)特殊人群(如嬰幼兒、老年人、體質衰弱者、身體原有其它疾患等)選用OTC藥物應特別注意,以到醫院就診或根據專業人員的指導用藥為好。

生產企業

桂香祛暑散 重慶科瑞製藥有限責任公司 國藥準字Z20026385

藥物相互作用

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中暑解暑治療知識

【heatstroke】俗稱發痧,古稱中暍。以出汗停止因而身體排熱不足、體溫極高、脈搏迅速、皮膚乾熱、肌肉鬆軟、虛脫及昏迷為特徵的一種病症,由於暴露於高溫環境過久而引起身體體溫調節機制的障礙所致.夏天來了臨我們對於生活中的解暑,治療中暑的藥品做一個全面細仔的了解.做到對中暑全方面的預防,治療全方位的認識和怎樣用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