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方烏梅祛暑顆粒

複方烏梅祛暑顆粒,為棕黃色的顆粒,用於清熱,祛暑。

基本信息


藥品介紹

拼音名:FufangWumeiQushuKeli
劑型:顆粒劑
書頁號:GLF─448
標準編號:WS-10760(ZD-0760)-2002
【處方】忍冬藤700g烏梅100g山楂100g薄荷素油2ml枸櫞酸5g蔗糖819g糊精91g───製成1000g
【規格】每袋裝10g
【貯藏】密封。
【有效期】1.5
【生產企業】成都九芝堂金鼎藥業有限公司
【標準來源】WS-10760(ZD-0760)-2002

性狀

本品為棕黃色的顆粒;氣香,味甜、酸、略辛涼。

功能主治

清熱,祛暑。用於高溫所致的心煩、口渴。

用法用量

開水沖服,一次10g,必要時飲用。

鑑別方法

取本品10g,加熱水50ml使溶解,放冷,用醋酸乙酯振搖提取2次,每次30ml,合併醋酸乙酯液,蒸乾,殘渣加無水乙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烏梅對照藥材2g,加水50ml,煮沸1小時,放冷,濾過,濾液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8μl,分別點於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矽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5:3: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螢光斑點。
【檢查】應符合顆粒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中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附錄ⅠC)。
【製法】以上四味藥材,忍冬藤、烏梅和山楂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時,第二次2小時,合併煎液,濾過,濾液加枸櫞酸使溶解,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2~1.34(50~55℃)的稠膏,加入蔗糖、糊精混勻,製成顆粒,乾燥,噴入薄荷油,混勻,即得。
【含量測定】照高效液相色譜法(中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附錄ⅥD)測定。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用十八烷基矽烷鍵合矽膠為填充劑;乙腈-0.4%磷酸溶液(13:71)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327nm。理論板數按綠原酸峰計算應不低於2000。對照品溶液的製備精密稱取綠原酸對照品適量,置棕色量瓶中,加50%甲醇製成每1ml含25μg的溶液,即得(10℃以下保存)。供試品溶液的製備取本品裝量差異項下的內容物,研細,取3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50ml,稱定重量,超聲處理(功率250W,頻率30kHz)3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加50%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離心,取上清液,即得。測定法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本品每袋含忍冬藤以綠原酸(C16H18U9)計,不得少於2.0mg。

注意事項

1.飲食宜清淡,忌煙、酒及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2.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滋補性中藥。
3.孕婦及脾胃虛寒泄瀉者慎服。
4.高血壓、心臟病、肝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5.兒童、年老體弱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6.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7.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8.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9.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