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附理中丸

桂附理中丸

桂附理中丸,中成藥名。為補益劑,具有補腎助陽,溫中健脾之功效。主治腎陽衰弱,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四肢厥冷。肉桂、附片、黨參、白朮 (炒)、炮姜、炙甘草。本品為棕褐色的大蜜丸;氣微,味甜而辛辣。用薑湯或溫開水送服,一次1丸,一日2次。

基本信息

性狀

本品為棕褐色至棕黑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氣微,味甜而辛辣。

現代套用

用於治療腹瀉,特發性水腫,消化不良。

藥性分析

本方炮姜溫中止痛;黨參、白朮益氣健脾燥濕,以助脾運;肉桂補火助陽,散寒止痛;附子溫腎散寒,回陽救逆;炙甘草益氣和中。諸藥共奏補腎助陽,溫中健脾之功。

藥品說明書

藥品名稱

桂附理中丸桂附理中丸

商品名稱:桂附理中丸

拼音全碼:GuiFuLiZhongWan

主要成分

肉桂、附片、黨參、白朮 (炒)、炮姜、炙甘草。

性狀

本品為棕褐色的大蜜丸;氣微,味甜而辛辣。

功能主治

補腎助陽,溫中健脾。用於腎陽衰弱,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四肢厥冷。

規格

每丸重9克。

用法用量

用薑湯或溫開水送服,一次1丸,一日2次。

注意事項

1、忌不易消化食物。

2、感冒發熱病人不宜服用。

3、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師的指導下服用。

4、孕婦慎用,哺乳期婦女、兒童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5、吐瀉嚴重者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6、嚴格按照用法用量服用,本品不宜長期服用。

7、服藥2周內症狀無緩解,應去醫院就診。

8、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9、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10、兒童必須在成 人監護下使用。

11、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貯藏

密封。

包裝

每盒裝10丸。

有效期

36個月,

中藥方劑

處方來源

《飼鶴亭集方》。

藥物組成

附子1兩,肉桂5錢,人參1兩,白朮2兩,乾薑1兩,炙草1兩。

製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

方劑主治

脾胃虛寒,痰飲內停,中焦失運,嘔吐食少,腹痛便溏,脈來遲細者。

用法用量

每服用3錢,開水送下。

中醫方劑詞典-丸類

中藥藥丸雖然苦口,但療效相較來說會更好一些。藥丸又有很多種類,我們來盤點一下這些中藥藥丸吧!

決明子丸
銀翹解毒丸
黃氏響聲丸
桂附地黃丸
冠心蘇合丸
牛黃天南星丸
乳香犀角丸
麻仁丸
金箔十珍丸
牛黃丸
天麻丸
蟬蛻丸
定神琥珀丸
赤箭丸
保命龍虎丸
經進骨碎補丸
搜風順氣丸
金箔丸
大神效活絡丹
陷胸丸
牛黃清心丸
麝香保心丸
橘紅丸
檳榔四消丸
槐角丸
疏風定痛丸
舒筋丸
鎖陽固精丸
蛤蚧定喘丸
葛根芩連微丸
琥珀抱龍丸
清瘟解毒丸
清眩丸

清咽丸
清肺抑火丸
清寧丸
麻仁潤腸丸
抵當丸
黃連羊肝丸
黃連上清丸
潤腸丸
消癭丸
金沙流濕丸
理中丸
首烏丸
秦艽丸
大金花丸
豶肝丸
腦麝祛風丸
黃蓍丸
吳茱萸丸
息神丸
愈癇丸
犀角丸
芍藥檗皮丸
道秘丸
三黃丸
鷺鷥咯丸
礞石滾痰丸
石菖蒲丸
豨薟丸
茯神丸
滿山紅油滴丸
解肌寧嗽丸
催湯丸
硃砂丸
循經丸
強陽保腎丸
痛經丸
抱膽丸
舒肝和胃丸
舒肝丸
五膽丸
跌打丸
上清白附子丸
越鞠丸
金箔牛黃丸
白薇丸
透關丸
檀香丸
牛黃定志丸
清胃黃連丸
清肺消炎丸
水瓢丸
七寶丸
羚羊清肺丸
乳香尋風丸
得生丸
犀角搜風丸
控涎丸
羚羊角丸
御愛姜蘇丸
白花蛇丸
梅花點舌丸
通宣理肺丸
調經促孕丸
黃連木通丸
腦得生丸
腦立清丸
健脾丸
健步丸
柴胡舒肝丸
荷葉丸
桂附理中丸
乳香寬筋丸
守宮丸
祛風舒筋丸
洋參保肺丸
金虎丸
潔白丸
香薷丸
髒連丸
青州白丸子
神功丸
消暑丸
木瓜虎骨丸
天竺黃丸
蠟梅丸
枳殼人參丸
輕腳丸
苦參丸
清氣化痰丸
上馬丸
沉香桂附丸
乳香沒藥丸
活血潤燥丸
龍腦丸
消風丸
導水丸
搜風丸
萬靈丸
水葫蘆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