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糖15號

桂糖15號

桂糖15號是廣西甘蔗研究所研究出的雜交甘蔗

基本信息

品種信息

桂糖15號(原品系名84/332)是廣西甘蔗研究所1983年冬以華南56/12為母本,內江59/782為父本,委託海南甘蔗育種場進行有性雜交,得到種子後在廣西甘蔗研究所經過9年的試驗鑑定選育而成的中熟品種。1993年8月11日通過自治區品種審定。品種審定編號:桂審證字第102號。

產量表現

桂糖15號品種經1986至1989年進行三年的春植宿根品比試驗,平均畝產蔗量6286公斤,比對照桂糖11號的5507公斤增產14.1%;10月至翌年1月份平均蔗糖份為13.68%,與桂糖11號同期的14.06%相當;但畝含糖量為852.3公斤,比桂糖11號的735.2公斤增產15.9%。1989至1991年在百色、欽州、桂林、柳州地區農科所和桂平、貴港、合浦、橫縣、賓陽、南寧市郊等12個點進行區試,其中新植區試26次,平均畝產蔗量6924公斤,宿根區試13次,平均畝產蔗量6365公斤,新植宿根平均畝產蔗量6815公斤,分別比桂糖11號的新植、宿根和新植宿根平均畝產蔗量增產20.74%、24.6%、23.3%。新植、宿根和新植宿根10至翌年1月份的平均蔗糖份分別為13.43%、13.68%和13.50%,與桂糖11號同期的13.58%,13.57%和13.58%相當;但平均畝含糖量分別為921.4公斤、951.8公斤、930.5公斤,分別比桂糖11號增產17.9%、33.5%和22.3%。

1992年12月上旬,經組織同行專家對大田試種的桂糖84/332進行查定結果:新植、宿根和新宿植根平均畝產蔗量分別是6624公斤,5437公斤和6031公斤,比桂糖11號分別增產27.9%、40.4%和34.2%。新植宿根平均蔗糖份為14.85%,比桂糖11號的14.73%提高0.12%,平均畝含糖量900.5公斤,比桂糖11號的668.2公斤增產34.8%,基本與區試相似。該品種1992年在合浦、欽州、賓陽、桂、柳等地試種700多畝。

特徵特性

中莖、直立、節間長度較長。蔗莖遮光部分為黃綠色,露光部分為淺褐色。蠟粉中等,蠟粉帶較明顯。節間圓筒形,芽小,卵形,芽基於葉痕處,芽尖近生長帶,芽溝淺。葉翼半月形,葉鞘紫紅色,易剝落,鞘背有57號毛群,數量中等,葉片稍彎,寬度中等,淺黃綠色。豐產性特別優良,高產穩產。中熟高糖,經多年與桂糖11號相比,10至12月上旬,蔗糖份含量略低於桂糖11號,12月中旬已趕上桂糖11號的水平,以後均高於桂糖11號,並且沒有明顯的退糖現象。經1992年12月15日中樣壓榨試驗,平均蔗糖份15.69%,比同期的桂糖11號的14.78%高0.91%(絕對值)。宿根性好,表現為出苗較多,成莖率比桂糖11號高19.7%。對黑穗病表現為高度抗性,耐旱及耐寒性與桂糖11相仿。

栽培要點

桂糖15號為中熟、高產、高糖、宿根性較強的品種。前期生長較快,宜早種早管,早施肥,並注意氮、磷、鉀配合。該品種萌芽中等,種植時要合理密植,一般每畝播種3700至4200個雙芽段為好。下種時要下足基肥。管理過程中要注意氮、磷、鉀肥配施,及時中耕培土,防治病蟲害,促進蔗苗的早生快發,提早分櫱成莖。拔節時蔗莖粗壯,要注意防止倒伏。

適應範圍

適宜在全廣西甘蔗區中等以上水肥條件的水田和旱坡地種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