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洛麗亞·馬卡帕加爾

格洛麗亞·馬卡帕加爾

格洛麗亞·馬卡帕加爾,全名叫格洛麗亞·馬卡帕加爾·阿羅約(Maria Gloria Macapagal-Arroyo,1947年4月5日-)是菲律賓現任第14屆總統。她是菲律賓第二位女總統,也是前總統奧斯達多·馬卡帕加爾的女兒。她曾就讀於華盛頓喬治敦大學,有金融學學士、經濟學碩士和博士學位。她與美國前總統比爾·柯林頓是同班同學。1992年5月,阿羅約夫人如願以償,當選國會參議員,她的政治生活翻開了新的一頁。阿羅約1992年和1995年兩度當選參議員,曾任貿工部副部長。1998年5月當選為副總統,兼任社會福利與發展部長,她是在2001年1月20日菲律賓叛亂中接替前總統擔任總統職務的。最高法院一致認同她的就任。2001年1月就任菲律賓第14任總統。在2004年5月舉行的大選中獲勝連任總統,6月30日宣誓就職。

基本信息

概述

格洛麗亞·馬卡帕加爾·阿羅約格洛麗亞·馬卡帕加爾·阿羅約

格洛麗亞·馬卡帕加爾,全名叫格洛麗亞·馬卡帕加爾·阿羅約(Maria Gloria Macapagal-Arroyo,1947年4月5日-)是菲律賓現任第14屆總統。她是菲律賓第二位女總統,也是前總統奧斯達多·馬卡帕加爾的女兒。她曾就讀於華盛頓喬治敦大學,有金融學學士、經濟學碩士和博士學位。她與美國前總統比爾·柯林頓是同班同學。

人物簡介

格洛麗亞·馬卡帕加爾·阿羅約格洛麗亞·馬卡帕加爾·阿羅約

格洛麗亞·馬卡帕加爾·阿羅約(Gloria Macapagal Arroyo) 1947年4月5日生於菲律賓班詩蘭省,是菲律賓前總統迪奧斯達多·馬卡帕加爾的女兒。她曾就讀於阿桑普申中學。1968年到華盛頓喬治敦大學學習,與柯林頓是同班同學。回國後,阿羅約繼續深造,先後獲得馬尼拉大學協會經濟學碩士學位和菲律賓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畢業後,阿羅約曾在大學裡任教。
1986年2月,馬科斯下台後,阿羅約進入新總統阿基諾夫人的內閣,擔任貿易和工業部的副部長。從1988年到1990年,她掌管紡織服裝出口局。阿羅約1992年和1995年兩度當選參議員,曾任貿工部副部長。1998年5月當選為副總統,兼任社會福利與發展部長,她是在2001年1月20日菲律賓叛亂中接替前總統擔任總統職務的。最高法院一致認同她的就任。2001年1月就任菲律賓第14任總統。在2004年5月舉行的大選中獲勝連任總統,6月30日宣誓就職。
阿羅約的丈夫何塞·米格爾·圖亞松·阿羅約是一名律師和商人,他們有三個子女。 阿羅約曾多次訪華。2001年於10月以總統身份出席在上海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並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2004年9月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

人物背景

格洛麗亞·馬卡帕加爾格洛麗亞·馬卡帕加爾·阿羅約

阿羅約是菲律賓已故前總統迪奧斯達多·馬卡帕加爾之女。2001年1月,阿羅約就任菲律賓第14任總統,成為繼科拉松·阿基諾之後該國歷史上第二位女總統。2004年6月,阿羅約競選成功,獲得連任。執政期間,阿羅約一方面致力於發展經濟、消除貧困,另一方面採取強硬措施打擊包括綁架在內的各種犯罪活動,使曾一度被稱為“世界綁架之都”的菲律賓治安狀況開始好轉,經濟也步入健康發展的軌道。
最近幾年,每當舉行世界峰會,人們便會在男人們中間發現一位嬌小的女性身影,她就是菲律賓總統阿羅約。在當選菲律賓總統之前,阿羅約已經是國內的政治精英了。 1995年贏得了菲律賓歷史上最高的選票數,入選國家參議院。2001年,阿羅約就任菲律賓第14任總統。當時人們很難相信,這位小巧玲瓏、美麗優雅的女總統已經54歲了。阿羅約外表看上去總顯得那么年輕。她不僅容貌俏麗,長相還酷似菲律賓的女明星諾拉奧諾,因此以近花甲的高齡被人尊稱為“美女總統”。無論走到哪裡,她都會引起大眾的矚目,成為媒體追逐的焦點。
阿羅約是菲律賓歷史上民主選舉產生的第二位女總統,她個子矮小,似乎沒有前總統埃斯特拉達的領袖魅力,但是卻同樣獲得了尊敬。一來她曾經是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在喬治敦大學的同學;二來她的父親是菲律賓前總統奧斯達多·馬加帕加爾。生活中的阿羅約是真實而可愛的,在周日,她喜歡和家人呆在一起共享天倫之樂,陪丈夫打打高爾夫球,陪兒女看看影視劇,而且她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影視迷”。

政治生涯

格洛麗亞·馬卡帕加爾·阿羅約格洛麗亞·馬卡帕加爾·阿羅約

留學美國,與柯林頓是大學校友
阿羅約是菲律賓前總統迪奧斯達多.馬卡帕加爾的女兒,出嫁前叫格洛麗亞。
以前,格洛麗亞是個書蟲,一個專心致志的優秀學生,那時格洛麗亞髮型糟糕,就像一隻“醜小鴨”。而15歲搬進總統府馬拉卡楠宮後,並且經常展現閃光的眼睛和亮麗的笑臉。她在馬拉卡楠宮開始擁有一個屬於她私人的接待廳———紫羅蘭屋,一間她的客人可以進出的舒適幽靜的所在。格洛麗亞和她的客人們可以聽唱片,在高保真音響伴奏下跳舞、看電影,或者舉辦她們自己的秘密聚會
在總統府度過了兩年難忘的時光後,格洛麗亞即將中學畢業,格洛麗亞聽從了父親的建議,前往美國留學。
馬卡帕加爾為格洛麗亞選擇了位於美國政治中心華盛頓的喬治敦大學。喬治敦大學的外交學院是美國國際關係學的學術重鎮,學院建於1919年,宗旨是“為世界培養領導人”。21歲的她來到了那個她嚮往的國度。
這天是格洛麗亞入學的日子,她謝絕了菲律賓駐美大使館的幫助,獨自一人走進喬治敦大學。在新生登記處,格洛麗亞像其他學生一樣按照程式回答老師的提問。“姓名?”“格洛麗亞.馬卡帕加爾。”“住地?”“菲律賓!”這時從背後傳來一個聲音:“菲律賓在哪個洲?”格洛麗亞萬萬沒有想到居然會有人不知道自己的祖國,她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這時另外一個聲音回答了那個問題,他滔滔不絕地講述菲律賓的歷史以及菲律賓與美國的淵源。格洛麗亞回過頭朝那個聲音望去,卻看到一個高大的美國男孩,金色頭髮、白色T恤、藍色牛仔褲。
後來她知道那個男孩來自阿肯色州,名字叫比爾.柯林頓。入學時的那場小風波使兩人的關係十分融洽。
15歲的時候,在同學的生日聚會上,嬌小美麗的格洛麗亞與高大英俊的何賽.阿羅約相遇,何賽出身於菲律賓歷史最悠久的名門望族,當他看到格洛麗亞的時候,他知道自己愛上了她。
春去秋來,格洛麗亞在美國已經留學兩年了。何賽.阿羅約向格洛麗亞提出了結婚的請求。馬卡帕加爾夫婦經過深思熟慮,決定讓女兒中止在美國的學習,回國與何賽結婚,在國內繼續學業。於是格洛麗亞便在結束大二的課程後,啟程回國。格洛麗亞與何賽.阿羅約邁入了神聖的婚姻殿堂,格洛麗亞如願以償地成為格洛麗亞.阿羅約。
脫穎而出,不惑之年當議員
格洛麗亞.阿羅約回國時,馬卡帕加爾已不再是菲律賓總統,但他依然在菲律賓政壇擁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作為女婿的何賽被理所當然地看作馬卡帕加爾的接班人。然而何賽的興趣並不在政治方面,他更樂意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維護法律的公正。阿羅約夫人婚後的世界中只剩下父母和丈夫。父親不滿她的碌碌無為,如夢方醒的阿羅約夫人來到阿桑普申大學,重新拿起了課本,阿羅約夫人先後取得經濟學的碩士和博士學位。為了追求更高的學術境界,她決定留校做一名教師。
l969年,阿羅約夫人的長子邁克.阿羅約出生了,阿羅約夫人欣喜若狂。她快樂而充實地生活著。直到馬卡帕加爾的回憶錄出版,閱讀了父親的回憶錄,阿羅約夫人覺得很慚愧。她回想起父親在馬拉卡楠宮總統辦公室操勞的身影,開始問自己,究竟想要怎樣的生活?
阿羅約夫人開始走出校園,她為菲律賓《每日詢問者報》撰寫專欄文章,在電視台主持經濟節目。文靜秀麗的阿羅約夫人很快以鮮明的觀點、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聲名鵲起。
1986年馬科斯政權在“人民革命”中被推翻,阿基諾夫人上台,阿羅約被任命為貿工部部長助理。阿羅約夫人對政壇上的權力鬥爭視而不見,一門心思撲在工作上。1988年,她被任命為紡織工業出口局局長,開始獨當一面。
出口局的腐敗分子根本不把容貌秀麗、身材嬌小的阿羅約夫人放在眼裡,然而阿羅約夫人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讓他們瞠目結舌。通過突查走私商的賬本,走私商幾乎被一網打盡。老大難問題在短短几個月內就有了顯著改善,服裝出口大幅度地增長。
阿羅約夫人雷厲風行的作風開始為菲律賓人所熟知。1989年5月,她由於其出色的政績被阿基諾夫人任命為貿易工業部副部長,分管政策研究室和服裝出口。
1992年1月,阿羅約夫人決定競選參議員,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在不惑之年跨入政壇,阿羅約夫人強烈地感覺到屬於自己的時間不多,她必須創造政治奇蹟來實現自己的理想。幾個月前,從大洋彼岸傳來了一個驚人的訊息,柯林頓當選美國總統。向同窗好友發去賀信後,阿羅約夫人更加感到出奇制勝的必要。馬卡帕加爾全家都非常支持阿羅約夫人的決定。阿羅約夫人十多年的執教經驗鍛鍊了她的口才,使她能夠在萬人集會上依然雄辯滔滔,在媒體的工作經驗使她在與新聞機構打交道時遊刃有餘。
1992年5月,阿羅約夫人如願以償,當選國會參議員,她的政治生活翻開了新的一頁。
直面“錄音風波”,鐵腕柔情挽狂瀾
她的勤奮工作得到了菲律賓上下的一致認可。擔任參議員不久,她就被任命為四個重要的經濟委員會的主席。她數次當選“傑出參議員”。她還被香港一家周刊評選為1998年“亞洲最有影響力的婦女”。她的政績吸引了一大批追隨者,於是她決定參加第二次參議員競選。
阿羅約夫人成為1995年參議員選舉的“選舉皇后”,所獲選票不僅是當年之冠,而且超過了菲律賓建國以來任何單個候選人所獲得的選票數。競選的輝煌勝利使她雄心萬丈,她開始向更高的目標———馬拉卡楠宮邁進,然而面臨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埃斯特拉達
1998年的總統選舉,雖然最終結果是阿羅約夫人成為埃斯特拉達的副手,但畢竟已離總統寶座只有一步之遙。
2000 年機會來了。埃斯特拉達爆出收受賭博集團賄賂醜聞和艷史秘聞,要求他辭職的聲音不斷高漲。根據菲律賓憲法,如果總統任期內由於種種原因無法完成任期,應當由副總統接任。在得到菲律賓前總統阿基諾夫人等菲政壇重量級人物明確支持後,阿羅約開始與埃斯特拉達劃清界限,同時她所領導的力量黨和其他兩個主要在野黨在宿務市組成了反對埃斯特拉達的聯合陣線。軍方和內閣要員先後表態支持她領導的反對派。菲律賓最高法院宣布,總統職位懸空,由副總統阿羅約宣誓就任總統。
阿羅約總統在就職演說中提出:消除貧困、打擊腐敗、擯棄親屬政治等等。實施這個建國方案的將是一個勤奮務實的總統和一個高效廉潔的政府
儘管是一位女性,與埃斯特拉達相比,阿羅約總統表現得更像一位總統。埃斯特拉達經常和最親近的政客和商人半夜在總統府或者馬尼拉的豪華飯店狂飲至酩酊大醉,媒體稱之為“午夜內閣”。埃斯特拉達還在一次演講中把自己的私生女介紹給全國。儘管在外人眼裡看來,埃斯特拉達的生活亂七八糟,總統不像個總統,然而就是這種亂七八糟的生活使埃斯特拉達帶上了不同尋常的平民色彩。而阿羅約總統每天準時上下班。第一次內閣會議結束後,教育部長習慣地詢問總統關於午飯的安排,“沒有安排。”阿羅約夫人說完後飄然而去,內閣成員留在會議室裡面面相覷。阿羅約總統嚴於律己,工作勤奮,對內閣成員非常嚴格。執政4年,阿羅約夫人大力發展經濟,並在促進與國內反政府武裝和解,打擊政府官員腐敗行為以及綁架、搶劫等犯罪行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首任期間,菲律賓人民平均薪資上漲11%%,外國投資增加了26%%,國內罷工現象減少了一半。
2005年6月5日,菲律賓一家廣播公司通過電台播放了一盤據稱是阿羅約與一名選舉官員在去年大選期間的電話錄音,阿羅約在電話中涉嫌示意選舉官員舞弊。全國譁然。6月28日,阿羅約表情凝重,在對全國電視講話中作出出人意料的表態,“我道歉。我將對自己的行為負全部責任。”7月8日,一直支持阿羅約的內閣成員發生分裂,10名部長級官員集體辭職並且加入反對阿羅約的陣營,令風雨飄搖中的菲政局更添動盪。
儘管身陷政治漩渦,但從始至終,阿羅約在三個問題上立場堅定。第一,她承認曾在大選期間因關心自己的票數致電選舉委員會官員,但那是在計票和審票過程結束之後,不會影響選舉結果,所以不構成舞弊行為。第二,她始終堅持不辭職,特別是在一直支持她的內閣成員、商界人士和包括前總統阿基諾夫人在內的社會名流都“掉轉槍口”後,阿羅約依然端坐浪尖,強調自己在去年大選期間的清白,“我不會屈服於壓力。”第三,阿羅約一直希望這場政治危機能在憲法允許的範圍內解決,所以歡迎反對派與她在國會“對簿公堂”。
兩天后,菲律賓影響最大的天主教會發表聲明,表示不贊成反對派要求阿羅約辭職的立場,但同時要求成立真相調查委員會,調查反對派對阿羅約選舉舞弊的指控。菲律賓約有84%%國民信奉天主教,教會的聲明使菲律賓持續一個多月的政局動盪出現了緩和轉機。
在得到教會的溫和表態後,阿羅約發表聲明,表示“謙卑的感謝”,並承諾遵從教會的建議,反省自己的道德問題,歡迎反對派對錄音事件的調查甚至彈劾。
從阿羅約夫人宣誓就任菲律賓共和國第十任總統第一天開始,何賽.阿羅約就開始經歷作為“第一先生”的煩惱。有一次,阿羅約夫人正在台上發表就職演說,台下千百萬人向她歡呼,忽然,廣場之上手機鈴聲大作。幾乎所有的人同時接到了簡訊息,所有的人都停止歡呼,低頭定睛向手機上看去,“請大家注意何賽.阿羅約先生,他現在就像一頭飢餓的禿鷲,渴望著權力和財富!”這條短訊息很快隨著手機的電波傳遍了全國各地。
何賽.阿羅約就是在諸如此類的傳聞中進入公眾生活的!對於手機和網路上的誣衊之詞,阿羅約夫婦無可奈何。好在沒有人對這些傳聞太過認真。何賽也慢慢地習慣,同時他也做好了迎接更多誣衊誹謗的心理準備。
在2005年錄音事件發生以前,何賽.阿羅約再次被稱捲入非法賭博69。為了避免家人的醜聞“火上澆油”,6月29日,阿羅約再次放低姿態,宣布丈夫將暫時遠居國外,為她的政治生涯作出犧牲。宣布這一訊息時,阿羅約眼含熱淚,回顧自己的父親、已故前總統馬卡帕加爾當年對她的訓導———上帝第一,國家第二,家庭第三。
現在,狂瀾已挽,菲律賓又恢復了平靜與安寧。望阿羅約夫婦能繼續相扶相持,共同面對未來道路上可能隨時來臨的風風雨雨,更祝願他們能夠相敬相愛,白頭偕老。

總統生活

格洛麗亞·馬卡帕加爾·阿羅約格洛麗亞·馬卡帕加爾·阿羅約

阿羅約生於1947年,2001年就任菲律賓總統時年過半百,但外表看上去卻顯得非常年輕。當有媒體問及有何保養秘訣時,阿羅約說:“我沒有美容秘密。我從沒有過於擔憂我的容貌。也許上帝給了我讓我看上去年輕的基因。”
如果說嬌美的容貌是與生俱來,那么阿羅約在著裝上的高雅獨到無疑又為她加分不少。
阿羅約對中國的旗袍一直情有獨鍾。在2001年上海APEC會議上,阿羅約身著一件大紅色的中國旗袍,站在眾元首政要中,顯得格外精緻動人。後來阿羅約在總統府國宴廳宴請華文媒體主要負責人時,再次穿上了那件紅色的旗袍,立馬成為惹人注目的焦點。她興奮地表示:“因為春節快到了,我特地穿上這套服裝。”談笑中,對於旗袍的喜愛溢於言表。

2002年9月,菲律賓一本名叫《Tatler》的雜誌剛一上市即在首都馬尼拉引起轟動,因為該期雜誌的封面人物是他們的女總統阿羅約和4位政府部長。4位政府部長全都穿著一身黑西裝戴著墨鏡,與平時的形象判若兩人,而嬌小的阿羅約被四位人高馬大的部長簇擁其中,明星氣派十足。他們這一造型完全是照抄好萊塢電影《黑衣人》裡面的兩位男主角威爾. 史密斯和湯米.李.瓊斯的打扮,令人忍俊不禁。總統發言人解釋道,該雜誌是一本生活雜誌,而並非像《時代》那樣嚴肅,阿羅約只是想藉此體現自己平易近人、風趣幽默的一面。
作為一位極具明星氣質的女總統,阿羅約總統憑藉的不僅僅是其美麗,她秉承了其父親民主的作風。在當上菲律賓總統後不久,她就宣布開放總統府供民眾參觀,以拉近與公眾的距離。英國路透社的記者曾經拍攝到這么一張照片:一個菲律賓小男孩緊緊地拽住總統的手不放,而阿羅約也毫不介意地將頭探出車窗,望著這個孩子,臉上露出慈祥的笑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