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姆女神山

格姆女神山

格姆女神山也叫獅子山,是瀘沽湖邊的一座摩梭神山,瀘沽湖旅遊除了遊覽高原明珠之外,首推格姆女神山,麗江金沙旅遊的瀘沽湖旅遊線路也包含了格姆女神山遊覽。瀘沽湖迪地區屬於漢族,藏族,納西族摩梭人、彝族都多民族聚居地,所有格姆女神山也有多種稱呼,摩梭語稱“格姆”,藏語稱“森格格姆”,“森格”意為獅子,“格姆”意為白色女神。摩梭人把格姆山神化,看作是女性的化身,頂禮膜拜,每年的農曆七月二十五日,全民祭祀女神,作為隆重的節日,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基本介紹

著名畫家方人也的油畫《摩梭人系列》著名畫家方人也的油畫《摩梭人系列》

獅子山,屹立於瀘沽湖北面,其山勢雄偉壯觀,倚天聳立,俯視從東北伸進湖中的狹長豐島(里格島),猶如“金獺捕魚”,又如蛟龍在追逐湖中珍珠。

格姆女神山最壯觀的要數遙望了,站在神山很遠的地方,隔著美麗的女明鏡一般的瀘沽湖遙望壯美的、高大的格姆女神山,仿佛來到了神仙的意境一般。

這裡的水是那么的透明,這裡的一草一木是那么的茂盛,空氣都十分的清新而自然,是大自然神秘原始的氣息。深深地感染著每一位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

獅子山,摩梭語稱“格姆”,藏語稱“森格格姆”,“森格”意為獅子,“格姆”意為白色女神。摩梭人把格姆山神化,看作是女性的化身,頂禮膜拜,每年的農曆七月二十五日,全民祭祀女神,作為隆重的節日,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格姆女神山格姆女神山

格姆女神山又叫獅子山,是位於瀘沽湖邊的一座摩梭族的神山,瀘沽湖旅遊除了遊覽高原明珠這個大湖之外,首推格姆女神山,麗江金沙旅遊的瀘沽湖旅遊線路也包含了格姆女神山遊覽。瀘沽湖地區屬於漢族、藏族、納西族摩梭人、彝族都多民族聚居地,所以格姆女神山也有多種稱呼。 格姆女神山南高北低,灰白色調鮮明,但當植被復蓋時,又顯出綠色,同名主峰海拔3754米,高出湖面1000米左右,所以是很高的一座山。這座山形狀酷似一頭獅子,所以又叫“獅子山。

格姆女神山千年來都為瀘沽湖的當地人所膜拜,只到最近幾年才為旅遊開發,瀘沽湖格姆女神山已經成為瀘沽湖旅遊的一大亮點,麗江金沙旅遊公司的瀘沽湖旅遊線路就包含了格姆女神山這個景點,遊覽格姆女神山可以乘坐索道上山,進入女神峰下的女神洞, 格姆女神洞位於獅子山脖子處,海拔3450米。洞口面向瀘沽湖,站在洞口觀景台上,從另一個方向上再次用廣闊的視覺把瀘沽湖框到心中。進入山洞,在幽暗的彩色燈光映照下,石鐘乳顯得光怪陸離。格姆女神的真實容顏就在攀爬過幾級台階後出現在眼前,女神活在摩梭人心中,卻也形象地存在於洞內。這一刻女神形象已經更深刻地銘刻在了每一個虔誠的人的腳步里。

美國學者約瑟夫·洛克在《中國西南古納西王國》一書中,有這樣的描述:“獅子山是永寧風景中最顯著

的景致,這山名副其實很像頭安睡的獅子,頭面對著湖,傾斜的橫嶺是獅子的腳爪,在綠色湖水中休息”。

格姆女神山自然風光格姆女神山自然風光
格姆女神山格姆女神山

線路

索道

4545

瀘沽湖格姆女神山旅遊,從山下的尼塞村格姆女神山風景區門口,乘坐索道上山,遊覽格姆女神洞,每年的農曆7月25日的轉山節,是摩梭人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也是最有“摩梭味”的節日,是朝拜格姆女神山的日子,也是傳說中女神的生日。如果你正好在瀘沽湖旅遊,千萬別錯過這個好機會。

鍋莊會

清晨,太陽還未升起,永寧壩還沐浴在晨霧中,村子裡就已歡鬧起來。小伙子們準備著盛裝,姑娘們在阿媽的操勞下打扮得花枝招展,老人們則在為歡度轉山節而準備著經幡。扎美寺的僧侶們騎著馬,當頭戴高高的雞冠帽出現在公路上時,朝拜的隊伍便緊跟其後,浩浩蕩蕩,場面十分壯觀。到山腳祭拜山林後,人們紛紛把準備好的“風馬旗”布條拴在樹上,喇嘛們則坐成幾排吹響長號和鎖吶,人們此起彼伏面山叩拜,在喇嘛的育經聲中,朝拜的隊伍緩緩繞祭壇及女神三周,並在女神廟裡焚香、升篝火、獻祭品、叩頭祈禱,祭畢人們便在草地上圍成一個最熱烈的是“鳳凰舞”。隨著鼓聲,兩隻“鳳凰鳥”歡快起舞,一群身著百褶長裙的摩梭少女手持花環,在“獅子”與“鳳凰”之間來回穿梭歌舞,充滿歡快的節日氣氛。入夜,人們就地露宿,跳鍋莊舞。年輕的小伙姑娘隨著長笛聲手挽手地歡快漫舞,姑娘的百褶裙像白雲在空中飄動———鍋莊會,已成為摩梭男女一年一度的狂歡盛會。

徒步環湖

我一直想去徒步環湖,順便可以遊覽瀘沽湖周圍的景點。那天早上便收拾了簡單的行裝,踏上路程。花了半天時間才好不容易看到里戈村,一會兒下雨,一會兒停,我的鞋又滑,明顯地影響了我的行走速度。一路有不少汽車呼嘯而過,我這個孤獨的旅人一步一步向著我的目的地走去。

這雨天,這泥路,這青山,伴著我的湖……

前方又是一段塌方,雖然在這雨季,這樣的塌方隨處可見,但我還是有點犯怵!還好,遇見個本地人推著一輛馱滿沉重的行李的腳踏車向前,我趕緊趕上前去與他搭伴而行,而這位“同志”卻走得很快,我緊一步,慢一步,一腳深,一腳淺地攆在他後面。當我發現我的腳步越來越沉時,低頭一看,原來我的鞋上粘滿了又濕又黏的紅泥巴,我不得不停下來,用小石片把泥颳去,費了老大的勁才使我的腳步恢復正常,抬頭一望,卻見那位“同志”已經走遠,我只能巴瞪著眼,唉,終究還得靠自己,人家沒有義務等你。我又一個人踏上征程,慢慢地,一旦克服了走過塌方的恐懼,便可以一邊欣賞著這藍澄澄的溫柔湖水,一邊呼吸山里純淨的空氣,漸漸感悟到人在山中行,雲在霧裡繞的意境……

偶入尼塞村

又不知走了多遠,正研究著地圖,迎面走來四個當地的村婦,她們是到山上去采松茸(當地山上的一種野菌,據說可以賣好價錢),她們主動與我搭話,我指著地圖告訴他們我要去“格姆女神廟”。其中有個婦女告訴我格姆女神洞在那山上,至少還要走2個小時的山路,“你租我家的馬,讓我家的男人帶你去”。於是我便跟著她來到了尼塞村。奇怪的是我的地圖上並沒有尼塞村,這破地圖!看來紙上談兵是遠遠不夠的。那戶人家有個老母,還有一對兒女,那女孩的眼睛很純,好奇而害羞地打量著我,我把身上唯一帶出來的上海出的肉脯送給了她。我在那戶人家裡稍作歇息,吃了午飯。那家男人便牽著一頭驢(不是馬),帶了幾把乾木棍,我便跟著他(以下稱“導遊”)上路了。

騎驢上山

不過一聽說可以騎驢上山,我就來勁了,當時重來未騎過驢的我要是知道騎驢上山、下山對我這個城裡來的胖妹妹是件多么艱巨的任務的話,打死我也不會去的!

那山路遠本不是我想像的,其實根本沒路,只是一條由當地村民自己修的稍微緩一點的僅夠一個人或一批馬行走羊腸小道。開始上坡的路還不算太陡,有一種探險的心理。由那頭驢馱著我,我第一次“站”得那么高,可以望得更遠的地方,感覺還真不錯,雖然不由地要低頭閃過樹枝,繞過石頭,撥開樹葉或蜘蛛網,真是頭一次在這真正的原始森林中披荊斬刺,歷盡險阻,好刺激!

有條從山上流下來的小溪隔斷了路,正愁怎么過呢,只見那導遊三步並作兩步,極其輕鬆自如地躍了過去,宛如一頭靈敏無比的羚羊,我正看得呆呆的,卻發現該輪到我的驢了,我緊緊地貼著那驢,心裡直祈禱,不要把我摔下去啊!而那導遊一邊安撫那驢;一邊安慰我。那驢先試探了一下,站穩了,疾步跨了過去,好棒!還沒等我慶幸我是騎驢上山的,導遊便讓我從驢上下來了,前面的山路太陡,必須自己爬。

往上爬

攀山路本來就是我的最大弱項,何況在這海拔3000米以上,但也只能硬著頭皮,爬幾步,喘三下。有一段山路全是山上滾下了的大石頭,根本沒路,我只能緊拽著導遊小心翼翼地往前挪,一不留神,摔一跤是很正常的,拍拍屁股,再往前趕。每上一個階段,導遊都會讓我坐下來稍作歇息,回頭再看那瀘沽湖,那是最美妙的時光,此格姆女神山該是附近最高的山了,此山附近的山都是男山,這些男山神又都是女神的“阿注”(情侶)。從山上可以俯視瀘沽湖全貌,形狀各異的里戈島、蛇島一覽無餘,尼塞村、小落水村、大嘴村分布有致,遠處山巒重重疊疊,薄霧繚繞,似披著雲霧作彩衣,盡展婀娜動人的風姿。乘歇息之機,我便與導遊聊起了家常,導遊告訴我他的母親是摩梭人,他的父親卻是藏族人,他曾去過很多地方走婚,這些年才來到尼塞村走這戶人家,而兩個孩子也是他幾年前走婚留下的,這家女主人很善良,所以才暫居下來,不過若干年後他要回西藏的。

我不停地驚嘆著湖光山色,導遊告訴我,在格姆女神山上俯瞰瀘沽湖是最佳之處,最美的風景在格姆女神洞口,還得往上爬。最後的一段路驢是上不去了,導遊把它拴在一棵樹上,領著我做最後的衝刺。

探詢女神洞

格姆女神洞終於到了,這時我才發現我們上的是格姆女神洞,而不是地圖上展示的格姆女神廟。洞口有一些山民供奉的供品,導遊點燃了兩把木棍,把我的行李包和相機放在了洞口。進石洞必須要過三關。那洞口是由很窄小的石縫縫組成,僅夠一人匍匐進入,仿佛是把著門阻止不合格的草民的進入。導遊先擎著火把進了洞,那石頭又涼又滑,一陣亂蹬亂踢,在導遊的協助下,好不容易過了第一關;接著第二關是沿著人工木梯向上攀岩,曾經有過爬華山的經驗的我,小心謹慎地貓著腰,匍匐進了洞口。洞內空闊深邃,導遊舉著火把,我借著微弱的火光,可以洞察石洞竟如此之大,至少可容納幾千人,幾尊由石體天然的“女神”安然端坐,其旁任何一點岩石上突起,哪怕是一指小階,都端坐著一位“女神”, 導遊告訴我他也是第三次進此洞,他對著女神不停地膜拜,嘴裡不停地念著經。我驚嘆之餘由衷地生起敬意,感謝“女神”們容許我這位不速之客的到來。最後一關是一階很高的石梯,導遊說你反正也已經進來了,不上來也罷,我的倔脾氣上來了,不,我一定要上去,調整了一下身體一步上去了。我看見了更大更完整的“女神”,俯視著我們那么渺小的人。原來這些就是主宰這裡的農事豐歉、人丁興衰和男女愛情的女神。據說每年一度“轉山節”,萬千盛裝的摩梭男女老少會來此洞祭奠女神,企求女神保護著山下摩梭人民的平安幸福,讓百姓多子多孫,讓姑娘健壯美麗,讓莊稼茂盛,牛羊興旺。想必這就是他們祭祀的場所。

出洞難

出洞口那個難,我都奇怪當初是怎么進來的!我整個身子孵在一塊大岩石上,兩手緊緊攀著兩邊,而我腳下根本沒有任何阻力,沒有任何可以放重心的地方。要是我萬一不留神,可就跌進萬丈深淵,粉身碎骨了!最多給明天的當地報紙多一條新聞:“昨有一上海籍女子在攀格姆女神山時不慎跌入谷地,不幸喪身,請各位遊客注意人身安全”。連個姓名也不會登,我就這么不明不白地歸西了!唉,也不能想得太多,但我也不能老孵在洞口,天色漸暗,太陽一下山,會越來越冷,在這山上該怎么辦?一狠心,試探著往下滑,到那個時候,我才知道什麼叫作“狗急了跳牆”、“兔子急了咬人“人急了……?”。這個時候,什麼體面呀,髒呀,根本顧不得,能得著什麼就象是救命稻草死抓住不放,滑一步,停一停,也許正是因為我胖,反而多了些阻力,我慢慢地竟然滑出了洞口,導遊也送了口氣,嚇著了吧?我哭喪著臉,後怕!

連滾帶爬

開始下山,連滾帶爬,我真後悔沒帶一雙好一點的鞋,而我又穿了條防雨褲,那時也沒什麼腿力了,一滑,便毫不留情地失去重心,一路滑下去,也不知摔了幾跤,都快摔暈了,導遊看我實在“無能”,便提出要背我,我實在不好意思,後在他的堅持下,也顧不得害羞,由他背了一段。開始我還很害怕,他這么精瘦,又要顧腳下的陡坡,又要防止失衡。而且自從我們上山後,他不停地在喝酒,我想他至少喝了有一斤白酒了。卻不知他的腿勁真厲害,我只感到了安全。下山騎驢比走路還累得多,我得不停地直著腰,抓緊馬鞍子,要防止身體向前過度傾斜,還要克服恐懼感,好辛苦。導遊也不讓我多歇,我想大概是怕耽誤了下山的時間,陷進黑暗裡。我只能堅持,咬著牙,不讓自己叫出來(其實我已經尖叫了無數次了)。好不容易下了山,我騎著驢悠悠進了村子,導遊指給我看他家的蘋果樹和玉米地。唯有這時,我才稍感悠閒。

下了驢,我渾身酸疼酸疼,腰都直不起來了,惹得女主人只笑我。我還是感到慶幸的,不是每個人都有這種經歷的!導遊一家盛情地款待我,豬剽肉、蔬菜湯,看得出他家並不富裕,卻把家裡最好的拿出來。用完餐,還幫我泡腳,刷鞋,把我視作上賓。最後我被引進一間客房,居然裡面有三個客床,床上鋪著草墊子,床單非常乾淨,我仿佛見了親爹娘,倒頭睡去……

格姆女神山格姆女神山

攀岩登山

這座山如果是登山攀岩的話,應該會很有意思,因為山崖很陡的,從山下到山頂又比較高,相對高度有1000多米呢。所以帶上保險繩子,去登格姆女神山很有意思的啊。可以在夏季去,一方面還可以避暑,另外夏天的草木比較茂盛,有綠色。

神話傳說

格姆女神山自然風光格姆女神山自然風光

姆山的成因,當地民間流傳著一個動人的神話故事。傳說瀘沽湖一帶原來並沒有山,而格姆女仙經常和眾男山神夜裡從北方飛來湖裡洗澡,談情說愛,雄雞報曉時又飛回北方。某夜,眾男山神等候了很久,格姆女仙姍姍來遲,他們正要嬉戲,可是雄雞報曉,東方發白,他們飛不回去了,於是格姆便流落在瀘沽湖畔,變成了格姆女神山,眾男仙則簇擁在她的周圍,分別變成了哈瓦男神山、則支男神山、阿沙男神山等。還傳說格姆女神很是個很善良的神,她經常騎著白馬(一說騎鹿)外出巡遊,不僅保佑這一帶的人畜興旺,風調雨順,五穀豐收,而且特別賜予婦女體壯貌美、婚姻幸福、子孫繁衍。又說這位恪姆女神十分美麗,她與周圍的男山神結交"阿夏"(情侶),過著自由的生活。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五日是格姆女神的節日,各地山神都要前來聚會歡娛。

這一系列傳說,使獅子山成為當地摩梭人頂禮膜拜的女神山。在其南麓松林中,還建有神廟,廟內牆壁上繪有披髮跣足,騎鹿的格姆女神畫像。此外,瀘沽湖的里格島上也有一神龕,內供騎馬張弓的格姆女神泥塑像。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五日,這裡都要舉行一次盛大的朝山活動,摩梭語稱之為"格姆刮",意為"轉女山"。從祭女神的活動及其神話傳說中,可以窺見婦女在摩梭人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阿夏走婚的婚姻形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