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源

核電源

核電源一般均由熱源、換能器(熱電轉換器)和散熱器三部分組成。

簡介

航天使用的核電源有放射性同位素溫差發電器、核反應堆溫差發電器和熱離子發電器。一般均由熱源、換能器(熱電轉換器)和散熱器三部分組成。同位素溫差發電器的常用熱源(又稱燃料)為放射性同位素鈽 238或它的氧化物,它衰變時產生α粒子,不需要厚的禁止物。為防止發電器再入大氣層時燒毀而造成污染,熱源外盒由特種石墨材料製成。換能器的主要部分是溫差電偶,由碲化鉛、碲銻鍺銀四元合金或鍺矽合金的p型和n型等半導體元件組成。多對電偶經串聯和並聯構成電堆,熱端靠近熱源盒,冷端連線散熱器。散熱器由導熱良好的金屬製成,使冷端溫度儘量低,以增大溫差,提高熱電轉換效率。發電系統總的熱電轉換效率為4.2%~6.6%,比功率為 1.3~4.2瓦/千克。這種發電器系統簡單、可靠、熱源工作期長,但鈽238難於大量生產,價格高,電功率小(1千瓦以下),比功率和熱電轉換效率都低。1961年美國發射“子午儀”號導航衛星首次使用同位素溫差發電器,電功率為2.7瓦,比功率約為1.3瓦/千克。核反應堆溫差發電器的熱源為鈾235,衰變產生的熱用鈉鉬熱管導至溫差電堆的熱端。鈾 235衰變後產生大量快中子和γ射線,會嚴重影響太空飛行器上電子器件的功能,須用厚鉛層禁止。1965年發射的SNAP-10A衛星上採用了這種電源,電功率為560瓦,燃料11千克,工作43天。熱離子發電器將鈾 235衰變產生的熱傳到熱離子二極體的發射極,使之加熱產生熱離子,這些熱離子通過電極間的銫蒸汽傳至收集極而得到電能。一種實用的熱離子發電器的發射極溫度為1773K,收集極溫度為773K。每台發電器備燃料50千克,功率3~5千瓦。這類發電器使用的鈾235價格較低,供應容易,但發電器的可靠性較差(見太空飛行器電源系統)。

相關資料

開核成功與否大半部分要看CPU的選擇了,選擇了0935-0938的U,再在SB710、SB750基礎上、ACC功能的幫助下,X25000開核還是一件相當容易的事兒。

別讓電源成為開核的絆腳石

某論壇玩家集顯X25000的功耗測試

功耗測試結果
功耗測試結果

雖然開核超頻後的X25000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四核功耗大於雙核也是不爭的事實,在媒體及網友測試中,FX-5000比X25000功耗高出20W。而很多玩家採購X25000就是直奔開核+超頻而去的,這從淘寶上包超3G、3.2G、3.6GX25000的走紅上就可以看出。

在加壓、高頻的情況下,X25000的功耗越發誇張,雖然上圖的網友測試並不嚴謹,但可看出開核前後電源負載變化還是不小的,在默認電壓的情況下,超頻後功耗差甚至達到了60W之多!若是選擇不當,勢必影響自己的開核體驗。

功率不浪費,選個平民開核電源

X25000原本定位低端,若非支持開核,連最佳入門AMD處理器的寶座都要拱手讓給X2240。而相信不少玩家也是圖實惠,用雙核的價錢體驗四核的極速,對這部分玩家,那些論壇“大師”開出的動輒額定400W的配置單太遙遠,買個平民的開核電源是個不錯的選擇。

這裡筆者就為大家推薦目前市面上一些平民級的開核電源,給大家一點參考。

工包電源是DIY領域貓膩最多的,它價廉物美,價格往往只是行貨的幾分之一,比如同樣是400W或者550W的電源,工包只需要兩三百元,而行貨至少需要四五百元,不少對硬體精通的發燒友,都選擇購買這種工包電源

而不少普通網友也傾向於購買工包,打著工包名義的旗號賣假冒偽劣之時的商家也不在少數。如果能到的是正品的話,工包是搭配“神U”的最優平民選擇之一。當然參數虛標也是不少電源常幹的事兒,如果一個體質相當差的工包電源,很有可能導致開核不成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