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爆圓頂館

原爆圓頂館

原爆圓頂館,是指1945年8月6日美軍核子彈炸毀的原廣島縣產業獎勵館的殘骸。這座建築作為杜絕核武器和追求人類永久和平的象徵,1996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基本信息

簡介

原爆圓頂館 原爆圓頂館

原爆圓頂(原爆ドーム,又譯為核子彈爆炸圓頂屋、原爆圓頂館、原爆穹頂、原爆棟墓或核子彈棟墓),是一座建築物遺址,位於日本廣島縣廣島市市中心、元安川河畔。
這座建築原來是日本的廣島縣產業獎勵所,是捷克建築師簡·勒澤爾設計的一座框架結構鋼筋混凝土建築。

1945年8月,美國在廣島上空投擲核子彈,建築屋頂及地面結構部分完全破壞,一樓以上的牆壁全部倒塌。由於爆風是由正上方垂直落下來,使得建築物中心一部分得以倖免。

歷史

原爆圓頂館 原爆圓頂館

在遭到轟炸之前廣島縣產業獎勵館,是一座新古典主義框架結構鋼筋混凝土建築,建築本體為地下一層地上三層,但中間的圓頂部分則有五層樓高。

1945年8月6日上午8點15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核子彈,在距離廣島縣產業獎勵館上空東南約160m,高度約580m處爆炸。因核子彈產生的暴風幾乎從正上方降臨,故只有主樓的正中部分的牆壁免遭倒塌,爆炸中心附近的建築物幾乎全數被夷為平地,僅此圓頂屋勉強屹立沒有傾倒,後來就形成了目前所看到的露出鋼架的圓屋頂的形狀。
在決定是否保存原爆圓頂館之前,曾經過多次的反覆討論。既有“為了向後人昭示核子彈爆炸所造成的戰爭災難,應予以保存。”的意見,也有“為了不再觸及人們對爆炸的慘狀的回憶,應拆除。”這樣的意見。

經過一番周折之後,原爆圓頂被作為該起事件的紀念物而獲得保存,屬廣島和平紀念公園的一部份。

199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此紀念碑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為了更好地保存建築的原貌,已經實施了三次工程。

現狀

由於正處於核子彈爆炸中心,雖然被焚毀,但沒有受到衝擊波的影響,所以是爆炸中心唯一沒有倒的建築,保留下來作為核子彈爆炸的紀念物,頂架上居住著許多烏鴉,推測沒有放射性的殘留。 它基本上保留了爆炸後的原貌,不斷告訴人們核子彈和戰爭的恐怖與悲慘。

原爆圓頂館1996年已被列為世界遺址,並視為世界永久和平的標誌。原爆圓頂館不得入內參觀,只能在外部進行參觀。

耐震調查

廣島核爆原點遺址 廣島核爆原點遺址

2013年5月13日,據日本新聞網報導,日本廣島市開始對世界遺產廣島核爆原點遺址進行耐震水平調查,這是廣島核爆原點遺址成為世界遺產以來首次進行耐震調查。據廣島市對廣島核爆原點遺址建築物進行的一份調查顯示,該建築物的抗震能力較弱。廣島市計畫挖取建築物內的15處圓柱的牆壁,之後對這些挖取的牆壁強度進行調查。
廣島核爆原點遺址是在1996年成為世界文化遺產,這次調查將從13日開始持續到7月26日。據悉,廣島市從2007年就開始著手對遺址展開抗震調查。在2012年1月至10月,廣島市首次使用電腦對調查數據進行解析,解析結果顯示,即使是發生了6級地震,“遺址也不會馬上受到破壞”。

交通

原爆圓頂館乘車路線:從JR“廣島站”步行約3分鐘,或到廣島電鐵“廣島站”乘坐2、3、6、7號線約15分鐘,在“原爆圓頂館前站”下車即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