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飄族

所謂“校漂族”,泛指那些畢業後仍留連在學校周圍,沒有長期職業,過著類似漂泊生活的青年。 一部分瀟灑的“校漂”純粹出於對母校的依賴,流連在校園周圍,感受和回味單純的象牙塔式的生活。 還有一小部分特殊的“校漂族”選擇了放棄所學專業,在學校周圍嘗試開店,小本經營,享受生活。

所謂“校漂族”,泛指那些畢業後仍留連在學校周圍,沒有長期職業,過著類似漂泊生活的青年。他們多為幾個同學結伴而居,生活內容簡單,出入學校食堂、圖書館、體育館、澡堂,有如未畢業之前。根據向陽生涯職業諮詢機構的研究,“校漂族”主要有五大類型:
1. “考研型”
考研族是這一族群中的主力。抱著 “曲線救國”的心理,已經落榜一次或者在求職中不如意者,選擇了艱難的“再考研”之路。對於前途的未知,很多“校漂”態度樂觀堅定,對於學長中的成功案例不吝讚美與嚮往之詞。
2. “留學型”
等待簽證結果或者準備簽證的“校漂”相對比較輕鬆,但也有部分是一些求職或者考研失敗的畢業生,拿到畢業證書之後,萬般無奈才開始著手出國的準備。他們利用暑假上外語班,力求在明年的這個時候順利出國,當然艱辛程度絕不亞於考研。
3. “保持信息型”
學校是各類信息交匯的地方,比如考研信息,專兼職信息,出國、創業政策信息,很多在畢業前沒有找到如意工作,或者在試用期內感覺不如意的同學,選擇留在學校附近,通過一個暑假的準備,在9,10月份招聘專場開始之際,利用經驗,搶得先機。這些同學往往感覺第一次的就業缺乏準備和經驗,錯失了太多機會,但是又不願意在一個不滿意的公司屈就,寧可等待觀望一段時間,再打一個翻身仗。
4. “母校依戀型”
一部分瀟灑的“校漂”純粹出於對母校的依賴,流連在校園周圍,感受和回味單純的象牙塔式的生活。BBS,球場、圖書館,實惠的食堂,這些都讓很多人不願放棄“學生”的頭銜,在這之中,一些同學家境富裕,不願意面對擇業壓力,對職場前途悲觀,通過寄居在學校的周圍,延續校園式無憂的生活,聊以慰籍。
5. “創業型”
還有一小部分特殊的“校漂族”選擇了放棄所學專業,在學校周圍嘗試開店,小本經營,享受生活。他們看中學校周圍旺盛的人氣,昔日的學弟學妹們成了創業的“目標顧客”。特色餐飲業,娛樂業,電子消費品,琴行,電腦配件,往往是他們的創業首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