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尉營國小

校尉營國小創建於清朝光緒32年(公元1906年),現址是西校尉營21號,學校占地面積12823平方米,現有26個國小教學班和一所附屬幼稚園。

基本信息

簡介

太原市迎澤區校尉營國小原名太原府陽曲縣高等國小堂,創建於清朝光緒32年(公元1906年)。民國初,稱陽曲縣第一高等國小堂,其後改為太原市第一實驗國小,抗戰時期更名為太原市第一新民國小,抗戰勝利後改名為太原市內一區中心國民國小校,新中國成立後改成為太原市第一完全國小校,1956年改稱為太原市南城區校尉營國小,1998年改成迎澤區校尉營國小。學校地處太原市文化經濟發展中心地段,現址是西校尉營21號,與鐘樓街、柳巷毗鄰。學校歷經百年風雨,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優良的辦學傳統。

設施

學校占地面積12823平方米,現有24個國小教學班和一所附屬幼稚園,有近1400名學生。學校實行四軌制,班容量平均50人,每年招生人數約在180人。學區範圍東起五一路,西至大剪子巷、靴巷、南倉巷及西夾道,南到開化寺街,北臨鼓樓街、南肖牆。

師資

學校確立“團結、勤奮、求實、文明”的校風,倡導“教書嚴謹、育人精心、為人師表、務實求真”的教風,教師們師德高尚,學識淵博,愛生如子,樂於奉獻,有著較雄厚的師資力量。全校共有112名教職工,106名專任教師,其中有國小特級教師1人,國小高級教師61人,國小一級教師43人,國小二級教師4人,有一大批愛崗敬業、脫穎而出的青年教師。
學校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弘揚“刻苦努力、勤于思考”的學風,嚴守“自強不息、勵學敦行”的校訓。在全國九五實驗課題“科學學習方法的指導實驗國小科技實驗研究”、省級課題“國小低年級語文課、數學課學習質量標準及測評方法”、市級課題“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整體結構改革”、“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整體結構改革”及“校本研究機制的探索”的多項研究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學校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積極開展行為規範教育,不斷最佳化育人環境。重視親職教育指導、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構建素質教育三元整合管理模式,已逐步形成學校特色。
學校大力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計算機教室”、“多媒體製作中心”等一批現代化教育設施已初具規模。
學校教育質量的不斷提高和良好的校風學風,在市內外享有良好聲譽,學校被山西省教委命名為山西省義務教育示範國小,被山西省政府命名為山西省德育示範學校,山西省文明學校等稱號。如今,校尉營國小正成為太原市教育現代化的一個視窗學校,正以百倍的熱情和超前的理念進行著全新的教育改革
2006年09月13日 迎澤區校尉營國小迎來百歲生日。

校史

清光緒32年(公元1906年),清政府詔令全國各地將書院(當時的太原府陽曲縣有漢山書院)改為學堂,開始了中國教育的劃時代改革。也是在這一年,太原府陽曲縣高等國小堂正式成立 。名為太原府陽曲縣高等國小堂,民國初,易名為陽曲縣第一高等國小堂,1932年改為太原市第一實驗國小,抗戰時期更名為太原市第一新民國小,抗戰勝利後改名為太原市內一區中心國民國小校,新中國成立後更名為太原市第一完全國小校,1956年改稱為太原市南城區校尉營國小,1998年因區域的得新劃分改成迎澤區校尉營國小。學校地處太原市文化經濟發展中心地段,現地址是西校尉營21號,與鐘樓街、柳巷毗鄰。學區範圍東起五一路,西至大剪子巷、靴巷、南倉巷及西夾道,南到開化寺街,北臨鼓樓街、南肖牆。1999年校尉營國小將橋頭街國小、柳巷國小合併,橋頭街國小成為校尉營國小分校,位於大濮府33號,於2003年市政改建中拆除,柳巷國小成為校尉營國小附屬幼稚園,位於小水巷8號。
1906年—1920年,不詳。
1921年,李興義任校長。
1932年,劉逢炎任校長,張鳳香任教導主任。
抗戰時期,郭世五、吳存福先後任校長。
抗戰勝利後,李士軒、楊邦媛任校長,張翼中任教務主任,訓育主任張明秀。
1946年—1948年,校長楊邦媛,教導主任蘆翰林。
1949年4月—6月,軍代表米紫珊接管。
1949年—1952年,校長楊邦媛,教導主任蘆翰林,1950年9月,鄭仁俊任副校長,於仁義任教導主任。
1952年—1953年,郭奮堂接任校長,張啟雲任副校長,教導主任董效榮,曾昭蓉任教導副主任。
1953年—1955年,郭大年任校長,楊澤民任書記,張啟雲、周勇先後任副校長,柳雲靄、郭仲汾先後任教導主任,曾昭蓉任教導副主任。
1956年—1964年,劉山泉任校長兼書記,其中1957年至1959年郭大年任校長,周勇、劉山泉、田開盛周海勝先後任副校長,郭仲汾、柳雲靄先後任教導主任,曾昭蓉任教導副主任。
1964年,李學忠任校長兼書記,張天和任副校長,張華任教導副主任。
1970年—1976年,李守義任革委會主任兼書記,李翠屏任革委會副主任,齊明德任副校長,後任書記,張華任教導副主任。
校尉營國小的歷史由此開啟。從此,課堂里不再是古典的“四書五經”,操場上出現了新式運動器材。民國初,學校改稱陽曲縣第一高等國小,1932年,又改為太原市第一實驗國小,抗戰時更名為太原市第一新民國小,抗戰勝利後改名為太原市內一區中心國民國小。新中國成立後改為太原市第一完全國小,1956年改稱太原市南城區校尉營國小,1998年改為迎澤區校尉營國小。上世紀50年代,太原市首箇中國少年先鋒隊亦在此成立。
據該校前任校長時啟舟介紹,校尉營國小歷經百年,校址也曾有所變遷,現在校址所在的西校尉營21號,是上世紀20年代的校址,此後再未變更。

榮譽

上世紀50年代的老校友張全盛至今仍對母校“自強不息”的校訓心懷感激。該校是省、市級義務教育示範校及德育示範校。2011年12月,校尉營國小榮獲2011年度檔案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2011年12月,校尉營國小榮獲2011年度通訊報導和信息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2011年12月,校尉營國小在迎澤區中小學生智慧型機器人比賽中榮獲一等獎
2011年12月,校尉營國小在迎澤區中小學生師生聲樂比賽中榮獲一等獎
2011年12月,校尉營國小美術組榮獲第二十六屆素質杯全國少年兒童書畫競賽優勝單位500強二等獎
2011年9月,校尉營國小榮獲迎澤區2010年度校長工作目標考核先進學校榮譽稱號
2011年9月,校尉營國小黨支部榮獲迎澤區2010年度黨支部工作量化考核暨創先爭優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2011年5月,校尉營國小在迎澤區中國小“愛在路上”朗誦比賽中榮獲一等獎
2011年5月,校尉營國小在迎澤區中國小花燈展示比賽中榮獲一等優秀組織獎
2011年4月,校尉營國小五年三班榮獲太原市課本劇大賽一等獎
2011年4月,校尉營國小五年三班榮獲迎澤區校園藝術節課本劇比賽一等獎
2010年12月,校尉營國小榮獲迎澤區中小學生第一屆五項技能最佳組織獎
2010年12月,校尉營國小榮獲迎澤區中小學生第一屆五項技能武術、跆拳道優秀組織獎
2010年12月,校尉營國小榮獲迎澤區中小學生第一屆五項技能棋類優秀組織獎
2010年12月,校尉營國小榮獲迎澤區中小學生第一屆五項技能舞蹈優秀組織獎
2010年11月,校尉營國小三年四班被迎澤區教育局評為班級文化建設先進班級
2010年11月,校尉營國小四年二班被迎澤區教育局評為班級文化建設先進班級
2010年11月,校尉營國小五年三班被迎澤區教育局評為班級文化建設先進班級
2010年11月,校尉營國小六年三班被迎澤區教育局評為班級文化建設先進班級
2010年9月,校尉營國小被評為迎澤區教學大賽優勝集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