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窖

三,上海博物館和北京近來發現有兩件柴窯器。 嘉賓張楊談柴瓷:第一,一定要是五代的器形。 第二,一定得是在鄭州燒制的。

柴窖瓷器

柴窯瓷器判斷標準:第一,符合柴窯特徵: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薄如紙指釉層,青如天指青色系列如天藍、天青、粉青、影青、月白、豆青諸色。第二,用排除法,判斷此瓷器不是其他窯口。第三,瓷器來歷,地下出土、宮廷藏品、世代家傳。
柴窯窯口:柴窯在河南鄭州之中牟柴窯村,新密柴窯村,管城東西大街。根據《中國台灣網》 (2006年05月08日)一文南水北調文物調查:東虢國和黃帝的誘惑 報導,柴窯遺址位於中牟境內,據記載為後周時所建,專為皇室燒造貢品。柴窯和鈞窯關係極為密切。相傳鈞窯原為柴窯故有工匠所組成,而且鈞窯與後周顯德時在鄭州設立的柴窯相距不遠。位於中牟境內柴窯遺址的發掘對於研究柴窯的真相是個很好的機會。
根據《中原網-鄭州日報》(2008-01-25 )一文 文物普查取得碩果 新密發現大規模古遺址報導 ,新密市文物普查隊在牛店鎮月寨村柴窯自然村進行文物普查時,發現了大面積的古窯址,採集了一些瓷片,確認這是一處五代至宋代的瓷窯遺址,為探索我國歷史上的柴窯之謎提供了重要線索。 根據20世紀90年代在鄭州管城東西大街的考古發現,發掘出大量窯爐、窯具、青瓷片、青瓷器,出土瓷器在博物館和私人收藏家儲存,考古證實管城為柴窯遺址之一。郭葆昌《瓷器概說》對柴窯器介紹道:"柴窯在今河南鄭縣。
一,國家館藏,清宮內府曾有收藏的記載。據《清高宗御製詠瓷詩》一書有四首詠柴窯器的:《詠柴窯碗》色如海玳瑁,青異《八箋》遺。土性承足在,銅非箝口為。千年火氣隱,一片水光披。未若永宣巧,龍艘落葉斯。《詠柴窯枕》 《遵生》稱未見,安臥此何來?大輅椎輪溯,春天明鏡開。薦床猶蟹爪,藉席是龍材。古望興遐想,宵衣得好陪。堅貞成秘賞,苦窳漫嫌猜。越器龜蒙詠,方斯倍久哉。《詠柴窯如意瓷枕》過雨天青色,《八箋》早註明。睡醒總如意,流石漫相評。晏起吾原戒,華祛此最清。陶人具深喻厝火積薪成。 
從這幾首詠柴窯器的詩文看,乾隆皇帝不但欣賞到柴窯器物,他還親自睡過柴窯如意枕。否則,他老先生不會有"睡醒總如意"的感受。據民國趙汝珍《古玩指南》一書中記載:"柴窯傳世極少,故宮中尚可見之。"傳說蔣介石出逃台灣,把故宮內藏的柴窯器帶走了。
二,根據清代《國學導航- 香祖筆記》 ●卷五記載,一貴人買得柴窯碗一枚,其色正碧,流光四照,價餘百金。始憶陸魯望詩“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可謂妙於形容。
三,上海博物館和北京近來發現有兩件柴窯器。上海博物館有件產於五代的"白瓷鏤雕殿宇人物枕"。此枕既非景德鎮產品,又非定窯產品。而北京有件五代"白釉刻花碗",北京專家對此碗認定為五代時產品,為北方瓷,既非定窯產品也非景德鎮產品。
四,根據《傳記文學》2007年8期記載, 觶齋藏瓷是先生為故宮搶救的又一批重要文物。郭寶昌,字世五,號觶齋,古玩鋪學徒出身,後為袁世凱管總務,是著名的瓷器鑑定家和收藏家。1935年郭氏逝世後,藏瓷為其子女郭昭俊等數人所有。1945年9月在先生將離重慶前,馬衡對先生提到郭瓷是一批重要文物,到北京後可與郭家談一談,最好不要讓它散掉,將來歸公家收藏才好。到京後,先生找到郭昭俊與他協商。因郭瓷不是敵偽資產,除收購外,別無他法。郭昭俊同意由公家收購,唯收購經費無著。先生只好去拜謁前輩朱桂辛(啟鈐)先生請示楊銅、郭瓷兩項如何辦理。正在無法進展之時,一天忽接到桂老電話,命前往,告知行政院院長宋子文將來桂老家,命先生趕快把辦理楊銅、郭瓷多方受阻的經過,寫成“節略”,等宋來時當面呈交。宋看過“節略”後,表示馬上由他去辦。朱氏又請最熟悉郭家情況的中南銀行經理張重威從中協調。1946年2月24日,觶齋藏瓷由宋批准出資收購,從郭家運到故宮,存入延禧宮庫房。這批郭氏藏瓷時間跨度大、種類繁多,幾乎囊括了中國陶瓷史各個階段的代表作品,不但有很多精美的宋瓷,還有故宮藏品中罕見的乾隆粉彩仿古銅彩犧耳尊。瓷器總計四百二十二件,包括:後周柴窯瓶一件、唐昌南窯宮碗一件、唐邢窯三件、宋景德鎮窯十件、宋鈞窯九件、宋東窯八件、宋汝窯四件、宋官窯三件、南宋官窯四件、宋龍泉窯八件、宋哥窯六件、宋定窯十一件、宋建安窯三件、宋建陽窯五件、宋河南窯一件、宋磁州窯一件、南宋吉州窯九件、南宋廣窯五件、金宿州窯三件、元臨川窯二件、元樞府窯五件、元景德鎮窯一件、元鈞窯天青窯二件、元龍泉窯二件、明鈞窯三件、明景德鎮窯十一件、明處州窯一件、明德化窯五件、明洪武窯二件、明永樂窯九件、明宣德窯二十七件、明廠官窯八件、明成化窯二十九件、明弘治窯二件、明正德窯九件、明嘉靖窯五件、明隆慶窯一件、明萬曆窯二件以及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間的大量瓷器。 五,根據《大河網—河南日報》一文網友呼籲拯救柴瓷報導,炎黃文化博物館館長張楊帶到大河網視頻直播間的兩件五代青瓷。嘉賓張楊談柴瓷:第一,一定要是五代的器形。五代雖然在唐和宋之間,但是五代的器形和唐宋有明顯的區別,特別是碗類。第二,一定得是在鄭州燒制的。第三,東西一定要精美。碗是菱口,有的是花口,有出筋,有瓜棱,有的碗底還有支釘。第四,一定是青色,或天青,或青綠。
嘉賓張楊認為:五代耀州一說有一定的參考性,因為五代之後,部分柴窯的工匠跑到了耀州,比照他們心目中的柴瓷來做青瓷。它完全是模仿柴窯,雖然器形上和柴窯有些相似,但在其他方面,比如說胎和釉,和柴窯是完全不一樣的。至於說影青,就更不對了。因為影青是從北宋才開始有,不是五代的東西。再說,它是南方瓷,不是鄭州產。因此,它不可能是柴窯。
嘉賓葛天才談到:我收集了200多片鄭州出土的有柴瓷特徵的碎片。在鄭州紫荊山路西、東大街路北一帶收集到一些窯具和沒有燒透的瓷片。據當時發現者說,這個窯當時呈“8”字形,窯口朝向東南方。用研究者的說法,應該叫葫蘆窯,多給官方燒制陶瓷用品。由此推斷,柴窯應該是在鄭州。
六,根據《焦點網談》報導,鄭州老收藏家展示的柴窯瓷,第一個叫“天青釉喇叭形斛”,和那件日本學者展示的“青百合花瓶”(見焦點網談3月19日報導)很相像,只是瓶頸比日本那件短些。 最老收藏家得意的,是他收藏的兩個觶。這兩個觶一個底部刻著一個“周”字,一個刻著“宋”字。兩觶大小、紋飾、釉色幾乎一樣,只是後者的頂端多一道玄紋,顏色更加鮮亮。老者介紹說,觶是古時帝王祭天時使用的禮器,只有帝王一人可以舉觶灑祭天。底部刻有“周”字的當是後周郭威、柴榮兩個皇帝先後用過的祭天器物;底部刻有行書“宋”字的當是北宋皇帝趙匡胤、趙光義等用過的祭天器物。這兩個觶都是孤品。
七,根據《新華日報》報導,日本一名長期從事中國古代文化研究的學者去年10月在北京稱,日本發現了絕跡千年的中國古代名窯柴窯瓷器。
64歲的日本伊豆高原藝術館館長對中如雲先生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的“在日本的中國文物保護座談會”上,播放了他帶來的《雨過青天觚——古窯至寶?千年之旅》資料片,畫面中的一件中國古代瓷器——青百合花瓶令在場的中國文物界人士大開眼界。
據北京一家出版社出版的對中如雲先生新著《至寶 千年之旅——發現絕跡千年的柴窯》介紹,9年前從日本一個茶具店發現的這件青百合花瓶是一件藍色陶瓷器,高290毫米,呈喇叭狀的開口直徑167毫米,底座直徑105毫米,瓷器釉面如油般光澤,瓶口留下了30多處修補過的痕跡。無論形狀,還是大小,都像一隻適合擺放在桌子上的花瓶。
30年前開始研究中國古代文物的對中如雲說,青百合花瓶是出自“後周的官窯”。根據牛津大學“熱發光法”測定的結果,青百合花瓶燒制的年代為700年至1100年之前。他認為,青百合花瓶具備歷史文獻記載的柴窯特徵,且修補的痕跡可推斷到四五百年前。“雖然不能肯定它就是柴窯,但也沒有證據予以否定”。
八,據《大公網訊》報導,大連市民劉志國家中有一套曾在箱中塵封了七八十年的瓷壺,他認為這是五代時期柴窯的古瓷。如果確實如此,它將是現存的唯一一件柴窯瓷器,將填補中國青瓷史實物的空白。劉志國稱,「有人曾出價1200萬元買回去收藏,但我沒有同意。」
據《新商報》報導,這套瓷壺分瓷壺和瓷碗兩部分,瓷質光澤細膩,瓷壺為「小口長流」,壺體為六瓣瓜棱形,壺柄彎曲帶式,壺蓋直頸、蓋頂上有一尊臥式坐獅;瓷碗為花口,造型酷似一株蓮花包蕾,花瓣間刻畫著蝶形如意紋飾,十分精美。另外,令人稱奇的是,每片蓮瓣,在燈光映照下,都象是一個虔誠打坐的佛家弟子。
劉志國介紹了這套瓷壺的來歷:他小時候,家中倉庫里有一個紅木箱子,裡面有不少瓷器。「當時,誰也沒把那些瓷器當回事,我和小夥伴經常拿那些瓷器去過家家玩,因此,大部分瓷器稀里胡塗地損毀了,現在包括這套瓷壺在內,只剩下七八件了。」後來,劉志國的母親說,那箱瓷器是他父親從故人手裡得到的贈物。
九,根據《海峽都市報》報導, 福建省收藏家協會名譽會長林仁貴以收藏唐宋五大宮窯瓷器著名,他手裡擁有了幾乎絕跡的唐青花、唐五代柴窯瓷器。除了沉香木龍床,他還收藏了7張清代海南黃花梨龍床。另外,在河南省開封(五代後周京都)和濮陽(五代後周柴榮的澶州節度使府)發現有柴窯瓷器。
北京、上海專家針對北京上海藏品分析得出如下結論:一、兩件器物同為五代時產品。二、兩件器物均為五代時精美白瓷。三、同為豆綠色。四、同為黃土胎。五、釉汁很薄。六、聲如磬,從白釉碗上可以聽到。七、從瓷化程度看,同現代瓷沒有差別,這在1000多年前非一般窯可以做到。 綜合分析,上海博物館的"白釉枕"其品質應在當時景德鎮和定窯之上。加上北京"白釉碗"的佐證,可以斷定:除柴窯外,不可能有別的窯口能燒出如此精美的器物。由此,可以斷定"白釉鏤雕殿宇人物枕"應為柴窯產品。從而解開中國柴窯史的千古之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