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細蛾

柳細蛾

成蟲有冬型和夏型之分。一年發生3代,以成蟲在樹皮下、向陽牆縫和土縫裡越冬,來年4月中旬成蟲開始活動、交尾產卵。根據此蟲天敵種類多,寄生率高的特點,提出對此蟲的防治原則,即應以生物防治為主的綜合防治,改變過去防蟲只考慮用藥的局面。

信息

種名:柳細蛾

..

種拉丁名:LithocolletispaslorellaZeller
國內分布:
寧夏、河北河南
國外分布:
日本歐洲

形態特徵

成蟲有冬型和夏型之分。夏型體長2.7—3石mm,平均3.2mm,翅展8-10mm,平均9.lmm。冬型體長3.6-4.8mm,平均4.3mm。雌蟲體長及翅展略小於雄蟲。體銀白色,有黃銅色花紋。觸角細長,常近體長。下唇須直而略向上翹。前翅狹長,端部較尖,翅基1/2翅處銀白色,近中室處有1個圓形小銅斑,端部1/2有3條銅色波狀橫帶;在此橫帶外側有黑褐色飾邊,前2條橫帶向基部彎曲,後2條與前緣幾乎垂直;翅外線中部有長形黑斑。後翅特別狹長,灰褐色,緣毛特別長,色淡。足銀白色,勝節、謝節外側有不等長的灰褐色和白色間斷斑,冬型蛾色暗,4條銅色波狀橫帶均勻分布在前翅上,近翅基的一條橫帶稍短,近翅中室無圓形小鋼斑。卵扁圓形,乳白色,有網狀花紋,卵四周有扁邊,如帽緣狀。幼蟲老熟幼蟲體長3.8-5.2mm,平均4.4mm。淡黃色。腹部各節背後有1個近三角形黑斑。初齡幼蟲白色,無足;胸部特別發達,長度幾乎占全體之半;頭扁,三角形,褐色;上顎向前突出,如2個圓盤鋸狀。幼蟲5齡,各齡頭殼寬分別為1.5—1.6,2、.2一2.3,3.3-3.6,3.6—3.8,4.9—6.lmm。4齡以後,上顎正常,有胸足和腹足,胸足細小。在各齡幼蟲脫皮初期,蟲體色談,以後顏色逐漸加深。幼蟲體上有稀疏細長毛。蛹長5.6-7.3mm,平均6.2mm。黃褐色,前端尖。觸角幾乎長及腹部主端。

生物學特性

此蟲1年發生3代,以成蟲在老樹皮下、他表土縫中或向陽牆縫窗縫中越冬。第二年4月中旬楊樹芽萌動時成蟲開始產卵。各代成蟲期分別為6月上旬至6月下旬,7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9月中、下旬到翌年4月底、5月初。幼蟲危害期分別為4月中、下旬到6月中旬,6月中、下旬到7月底,8且到9月上、中旬,以第一代發生最為嚴重。成蟲白天靜伏在葉背或樹縫內,夜間出來活動。清晨交尾產卵。第一、二代多在葉背產卵。一般1葉產卵1粒。少數產2—3粒。4月下旬,初孵幼蟲咬破卵殼底部,直接蛀人葉內危害。幼蟲蛀入葉片後不再轉移。歷或用天左右。被害處近圓形,稍隆起,不變色。4齡以後大量取食葉肉,僅留上、下表皮及葉脈。透過表皮可見篩網狀蟲班,近橢圓形,如豆瓣。幼蟲在葉內吐絲將葉背表皮拉緊,被害處中間呈一縱格。近老熟時幼蟲用絲將蟲糞集中纏成一團。化蛹前吐絲將蟲體末端固定。5月下旬出現蛹。6月上旬出現成蟲。成蟲羽化時將半個婉殼拖出葉外。成蟲羽化高峰在4一8時和17-19時。雌、雄性比為1:1.2也雌蛾壽命最短4天,最長8天,平均5~7天;雄蛾壽命最短2天,最長6天,平均4.6天。成蟲多在羽化當天或第H夭4—8時交尾,持續時間約半小時。成蟲一生只交尾1次。雌蟲產卵量最多61粒,最少2粒,平均用.3粒。天敵捕食性天放有瓢蟲及食蟲蟎等。寄生性天敵有寡節小蜂科Pnigaliosp.3種,DiglypnusSp.1種,金小蜂科Pachymeuronsp.2種和跳小蜂科多胚桃小蜂。其中以多胚跳小峰寄生率最高,達26.8%。此種跳小蜂寄生在4齡以後的幼蟲體內,每一細蛾幼蟲體內寄生有跳小蜂12-22頭。此蜂近化蛹時,細蛾體軀內含物全部被食光,只留一而透明的體壁及頭殼。此種跳小蜂對柳鋼蛾的數量起著很大的抑制作用。另外,病菌在卵期和幼齡幼蟲期寄生率也較高。

防治方法

l.冬季在林地、苗圃和果園清掃落葉,集中燒毀,以消滅越冬蛹和成蟲。如遇天敵昆蟲寄生率高的林地,也可將掃集的落葉於早春撒到寄生率低的林地。
2.化學藥劑防治一般年份第一代細蛾幼蟲潛葉期較整齊,可抓住初孵幼蟲這個關鍵時機,噴灑50%殺螺松乳油1000-2000倍液,或50%對硫磷乳油2000信液,或敘%氧化樂果乳油1000—2000倍液,或50%馬拉松乳油1000—2000倍液。
3.成由出現期,可設黑光燈誘殺。或在集中連片的林地、果園,施放“741”插管煙霧劑,用藥量7.5—10.5kg/ha,均可取得良好效果。
4.保護和利用天敵細蛾有多種天敵,捕食性的有胡蜂、食蚜虹、瓢蟲等,均能捕食幼蟲和蛹;寄生性的有跳小蜂、小英蜂、姬蜂、桿狀細菌等,能寄生幼蟲、蛹。如利用金紋細蛾桃小蜂防治第三代金紋細蛾,寄生率高達50%。由此可見,利用天敵昆蟲防治細蛾是有前途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