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彧

柳彧

柳彧,字幼文,生卒年代不詳,隋河東解(今山西運城)人。他七世祖柳卓隨晉室南遷,寓居襄陽。父柳仲禮先為梁將,後敗歸北周,北周滅北齊以後,舉家復歸本土。

基本信息

經歷

柳彧自幼好學,博覽經史,長成後被北周大冢宰宇文護引為記室,任職多年,頗被親信,後出為寧州總管掾。北周武帝時,朝廷勵精圖治,柳彧入京自薦,得到北周武帝的賞識,被任為司武中士,後轉遷鄭州守令。他在鄭州任職時,北周武帝發兵滅北齊,之後,大賞從征之士。這時,柳彧上表,認為留守官在軍隊的後勤及鎮守後方上也間接為平齊效力,建議對留守官也應進行適當封賞。北周武帝採納他的建議,很多留守官得以提升和受賞。
隋文帝代北周以後,柳彧不斷遷升至尚書虞部侍郎,後又任屯田待郎。當時屯田侍郎兼管朝官儀仗事宜,柳彧任此職時處理了這樣一件事情頗引人注目,按隋制規定:三品以上高官門前可裝置戟槊,時隋文帝所倚重大臣高熲子高弘德封應國公,入三品之列,特申請門前置戟,但柳彧認為高弘德與父同居,其門已列戟槊,不應重置。對此,高弘德父高熲頗為嘆服。不久,柳彧遷任治書侍卸史,任內以正直聞於朝,為百官所敬畏,並得到隋文帝的稱讚,特賞錢10萬,米100石。
隋是繼南北朝的分裂之後建立起來的統—王朝。南北朝時因戰爭頻仍,重用武臣,入隋後武臣勢力仍很大,以地方刺史而言,即多為武臣。這些武臣多不習吏事,又往往不遵法度,禍害百姓。柳彧將自己所知刺史的—些不法行為奏報隋文帝,要求對他們動之以刑,同時建議隋文帝對有功之臣可賞以金帛,但不可委以親民之任,暗文帝對此也非常讚賞,並據其奏議處理了一些不法刺史,從而對當"吏治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隋文帝是歷史上著名的勤政皇帝,但他事事躬親,失於苛碎,使群臣辦事縮手縮腳。為此,柳彧諫奏應將具體政務責成有司處理,被隋文帝採納。但隋文帝猜忌苛察,柳彧因直行多諫,有一次也因違隋文帝意而被免職。但過後,隋文帝覺柳彧所說有理,不久又起用了他。
柳彧還頗清廉,雖居高官,並不富裕,為此,隋文帝特命人為他修築宅院,還對身邊侍臣說:“柳彧正直士,國之寶也。”
隋文帝後期大臣楊素當權,百官憚其權威,都對他非常畏懼。有—次楊素過錯,隋文帝命柳彧核實處置。楊素平素驕橫,並不把此事放在心上,他到柳彧衙署後,值柳彧不在,就大模大樣地坐在柳彧辦公的胡床(即椅子)上等待。不久,柳彧回還,見楊素如此,即於階下端笏整容對他說:“奉來秈治公之罪。”楊素見柳彧認起真來,馬上站起到階下待罪。之後柳彧行至正堂坐下,讓暢素立而聽審,此事大失楊素臉面。事後楊素一直懷恨在心,但因柳彧正為隋文帝所信重,也無奈他何。柳彧還持節巡省黃河以北52州,奏免長吏不稱職者200餘人,一時州縣官吏震懼,官場風氣為主清肅。他因此受到隋文帝的嘉獎,賜絹布200匹,氈30人領,加封同三司,一年後,他又加任員外散騎常侍。
隋文帝晚年,次子楊廣陰謀篡權,陷害同胞兄弟,楊廣弟蜀王楊秀即被羅致罪名。廢為庶人。柳彧在楊秀來致罪之前,曾得到博陵人李文博所撰《治道集》10卷,然後送給楊秀。楊秀作為報答,贈柳彧奴婢10人。及楊秀致罪,楊素為報宿仇,乘機奏柳彧與楊秀交往,有不軌之謀,因此柳彧被削職為民,流配懷遠鎮(今遼寧遼中縣附近)。當他行至高陽(治今河北高陽縣東舊城)時,朝廷下詔征他還朝,就在他返經晉陽(今山西太原市)時,隋文帝死。楊廣繼位,是為隋煬帝。鎮守晉陽的漢王楊諒不臣服隋煬帝,準備起兵反叛,值此,聞知柳彧經過晉陽,特振人召柳彧.想與他商議反叛事宜。柳彧為繫囚之人,不知朝中變化內情,在他應召後才知楊諒要反叛,他不願與楊諒同流,但又自度無法脫身,急中生計,假稱中毒,作垂危之狀。楊諒聞聽柳褒如此,知他不願與己同謀,不禁大怒,即將他囚禁起來。不久,楊諒反叛兵敗,柳彧想望出頭有日,但楊素仍不忘前仇,又奏隋煬帝說:柳彧在晉陽心懷兩端,以觀時局,雖無反跡,實有貳心。隋煬帝聽奏後,即將柳彧流敦煌,直到楊素死後,柳彧才向朝廷自述冤情。隋煬帝至此也同情他,下詔征還京師,他死於回京途中。
柳彧歷周、隋兩朝,是一個既迂又直的官吏,他廉於自奉,忠於朝廷,勇於執法,不避權貴。尤其他奏請隋文帝懲治地方不法刺史,後在巡查河北時,又奏免了很多不稱職官吏,這對整頓南北朝以來吏治的混亂有著積極的作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