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爾克孜羊

柯爾克孜羊

柯爾克孜羊是新疆綿羊品種中老品種之一,產於天山南部的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數量約64萬隻。

形態特徵

外貌

柯爾克孜羊 柯爾克孜羊

柯爾克孜羊的外貌特徵與哈薩克羊近似,但體型小於哈薩克羊而與蒙古羊近似。公羊有角,角型開張向兩側彎曲,母羊有小角或無角。體型勻稱,結構緊湊石頭大小適中,鼻樑稍隆起,四肢高而細長,蹄質堅實,尾型不一,有U等三種類型。主體毛色為黑色,約占60 % ,還有棕色、白色及其他雜色羊。由於在體型發育上具有勻稱、緊湊、四肢高長的特點,使得柯爾克孜品種綿羊對天山南坡坡度較大(一般在250一400之間)的放牧地段有著很強的適應性和放牧能力,從而成為該品種綿羊特有的典型生態特徵。

體重

柯爾克孜羊的斷奶月齡一般為5一6月齡,斷乳後6月齡公羔體重達27一28.5公斤,母羔為24一26.5公斤。780隻一歲公羊體重(又±S又)為36.1士0.08公斤;394隻一歲母羊的體重(又士S 又)為34.7 士0.03公斤。成年公羊體重一般可達40一56公斤,成年母羊約在35公斤左右。

模式產區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西北與蘇聯交界,東連阿克蘇地區,南靠喀什地區,土地總面積為7200平方公里。產區位於天山山脈南坡呈西北向東南傾斜,海拔高度平均為2000 一2400米,最高海拔高度達6000一7000米。產區南倚崑崙山脈,平均海拔高度為2400米。

帕米爾高原位於產區西北部,海拔高度介於2500一5000米之間。平原地區的海拔高度約為1200一1700米。氣候特徵山區與平原有別。天山南坡山區年平均氣溫為3.5℃,絕對最高氣溫32℃ ,絕對最低氣溫-35℃,年平均降水量為200一250毫米;南部崑崙山區年平均氣溫為5℃ ,絕對最高氣溫32℃ ,絕對最低氣溫-35℃ ,年平均降水量為150一200毫米;平原地區年平均氣溫為11一13℃ ,絕對最高氣溫40℃ ,絕對最低氣溫-28℃ ,降水稀少,年平均降水量僅為60一100 毫米。產區天然草場為草甸、沼澤、荒漠等三種類型,生長的牧草有苔草、馬藺、笈笈、銀穗草、狐茅、針茅、草木樨、大黃、蒿屬、紫草、酸模、野蔥、錦雞兒、鵝觀草、合頭草、琵琶柴、梭梭等。

物種起源

柯爾克孜羊的形成迄今尚無確切文獻可查,但無疑與柯爾克孜民族的歷史有直接關係。柯爾克孜羊有其典型的品種特徵,對產區的高寒生態環境條件有很好的適應能力。

繁殖狀況

柯爾克孜羊的繁殖仍以自然交配為主,公母混群放牧,一般一隻公羊交配25—30隻母羊。每年9一11月為配種期,母羊的發情周期介於16一21天之間,平均18.5天,發情持續期為12一24小時,妊娠期142一145天,繁殖率為80一108%。

培養方法

具有耐粗飼,適應性強易肥育特點。被毛黑色,外貌特徵與哈薩克羊近。公羊有角,母羊有小角,毛色極雜。體重公羊平均為40~60千克,母羊為35.0千克。剪毛量公羊為1.5~2.0千無:母羊為1.0~1.5千克。屠宰率為50%左右。尾重一般為2.0千克。繁殖率為86.9%左右。

柯爾克孜羊具有耐粗飼、增重快、適應陡峭山地放牧的特點。鑒於當地牧民及鄰近喀什地區對肉食的需要,可考慮向專門化肉用生產方向發展,應從本品種選育入手,進一步純化固定其優秀種用品質和提高其產肉性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