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岱口鄉

柘岱口鄉,位於遂昌縣西南浙閩交界。全鄉總面積16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51公頃。境內地表水、地下水資源豐富,溫度相對穩定,水災較多。

基本信息

柘岱口鄉位於遂昌縣西南浙閩交界,距縣城97公里,東靠龍洋鄉,西毗江山市,北與西畈鄉相鄰,東北與黃沙腰鎮接壤,南面是龍泉市、福建省浦城縣。鄉人民政府駐地柘岱口村,海拔425米。全鄉總面積16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51公頃,山林面積15674公頃。

明洪武十四年(1381),柘岱口鄉為保義鄉所轄的二十一都。清雍正七年(1729),柘岱口鄉為西鄉二十一都。宣統三年(1911)5月,柘岱口鄉屬保信區管轄範圍。1950年從王村口區劃出,屬黃沙腰區。1951年石示岱鄉析成石示義、柘岱兩鄉。1956年兩鄉合併稱茅陽鄉,1957年更名為毛陽鄉。1962年1月,改名毛陽公社。1981年10月,毛陽公社更名柘岱口公社。1989年5月,柘岱口公社改名柘岱口鄉,屬黃沙腰區管轄範圍。1992年6月,浙江省實行“撤區、擴鎮、並鄉”,遂昌縣設20個鄉鎮,保留柘岱口鄉。

所轄行政村是

北洋村漈下村開陽村占莊村毛陽村柘岱口村坑西村陳坑村岙頭村尹家村。

氣候、水文

境內氣候屬中亞熱帶季風類型,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氣溫16.2℃,最熱7月平均氣溫26.8℃,最冷1月平均氣溫4.9℃。年降水量1792.4毫米,年無霜期219天。境內主要的河流有一條:周公源。它發源於福建省浦城縣營盤尖南麓(海拔1664米),全長52.5公里。境內主要支流有烏崗坑、昌裘坑、左別源、潘接坑、流亞坑、陳坑、山石坑、金溪、鎖匙坑、黃枝坑、河邊坑等。周公源屬錢塘江水系,系徑流河。周公源周公口多年平均流量為13.28立方米/秒。1953年6月,境內柘岱口村設立雨量站,測量降水情況。境內地表水、地下水資源豐富,溫度相對穩定,水災較多。

自然資源

境內以山地為主,地勢較高。仙霞嶺山脈自福建省浦城縣入境,一支向北,為遂昌縣與江山市界,一支向東北延伸入黃沙腰鎮。千米以上山峰80餘座,為縣地勢最高的邊遠山區鄉鎮。其中最高峰小九龍,海拔1624米。全鄉有耕地251公頃,占總面積的1.49%;有山地16123公頃,占總面積的95.4%。森林覆蓋率85.7%,是縣重點林區。目前已探明的主要礦藏有螢石礦。

尤家墩神仙疊石

位於該鄉際下行政村尤家墩自然村旁。沿坎坷不平的石階拾級而上,偶爾經過一小段泥路。山間涼風習習,格外清新。行得好一段路,額頭有汗漬滲出。正徘徊間,已到了山頂,里進有一紅牆白瓦顯現,原來是一間寺廟,稱作“仙峰庵”。內供奉觀音菩薩、關聖、地藏王等神位,常有信男信女來此禮拜。寺廟左側有塊空地。沿菜地內側小路進去,只行得200米,但見一巨石聳立,就是“神仙疊石”。在山岩外端,巍然立著一巨石,如遭受刀砍劍劈,筆直陡峭,上面不長一草一木。奇怪的是,在巨石頭頂,竟然蹲臥著一塊更龐大的石頭,像一柄蘑菇。繞過石壁,正面瞧去,卻又似恐龍;另一端望去,儼然成了獅子;真是一個方位一個模樣!

柘岱口古寨牆

位於該鄉柘岱口行政村。遂昌縣文物保護單位。縣人民政府發文命名為“寨門”。此門用石條築成,呈圓弧形。歷史久遠,現今仍存。最初修築石門有什麼用途,已是無可考證。當地老人介紹,古寨門有500餘年歷史了。古寨門門中有門,號是民國時期加上的。當時國內戰亂,土匪橫行。村民們紛紛出資出力,建好小門,用於防匪。岙頭龍山大殿:位於該鄉岙頭行政村。

毛陽桂花樹

位於毛陽行政村。外人一到毛陽,走到內塢與外塢交界的路口,就看見一株高大而滄桑的桂花樹。樹幹粗糙、顯灰白色。葉革質,對生,呈長橢圓形,少許嫩葉邊緣有鋸齒。樹高達20餘米,樹冠呈傘狀,覆蓋近500平方米。據《遂昌縣誌》記載,此樹胸圍達3.14米,要4個大人伸展雙臂方可抱攏樹幹,是全縣最大的桂花樹。據當地老人說,該樹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了。此樹葉茂而常綠,樹齡長久,秋季開花,芳香四溢。微風拂過,撲鼻的香味迎面而來,過往的行人腳都挪不動了。可連續開花兩次,間隔15天左右。花開時節,真是香瓢百里、熏醉遊人。

民情風俗

古時柘岱口鄉地處邊遠山區,窮山惡水,人民的日子過得異常維堅。有民眾唱得一山歌:送飯歌太陽對中掛天空,三姐送飯到山中。哥哥問姐什麼菜,苦麻醃菜薤頭蔥。不吃薤頭不吃蔥,快快回去宰雞公。宰了雞公猶則可,害了雞母無老公。

 

岙頭“八寶燈”

據說“八寶燈”是龍山大殿廟祝創建的,歷史悠久。解放前,“八寶燈”紅及一時,每年新春佳節都要在四方村莊演出,直至二月才停止。因為“八寶燈”是根據“八洞神仙”兵器所創,是驅魔鎮邪的象徵,深受當地百姓歡迎。解放後,因為種種原因就,已有五六十年沒有再扎這種“燈”了。為了使這一民間文化藝術不至失傳,1998年,由葉發雄、葉益偉、葉發華三人組織當地參加過“八寶燈”演出的老人。老人們以作畫、口述等多種形式的回憶,通過半月有餘的時間,將“八寶燈”重現本來面目。並在次年農曆下月初二出燈,到柘岱口、黃沙腰、大熟、毛陽等16個自然村演出。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廣大村民自發地幫助。2004年10月,恰逢遂昌縣文化大集隆重舉行,岙頭“八寶燈”又重煥生機,受到了廣大市民的歡聲喝彩。

 

剪紙

剪紙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手工活。它即要求精細美觀,更追求創新的時代感。在民國時期,柘岱口鄉有許多婦女從事剪紙。這幾年只有幾位上了年紀的老人還有此番手藝。如果你要看到完整的剪紙過程,一定要非常有耐心。在和煦的陽光下,抑或在悠揚的音樂聲中,老人手捧著紙,用飽含深情的目光注視著,專心致志的。在“咔嚓咔嚓”聲中,紙屑隨風而飄。一盞煙工夫,鳥兒、猴兒、花兒……就在他們的手中展現出來,活靈活現,惟妙惟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