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穿孔線蟲

柑橘穿孔線蟲

柑橘穿孔線蟲的寄主範圍較廣,是害蟲。

柑橘穿孔線蟲柑橘穿孔線蟲

信息

編號:S00020
學名:RadopholuscitrophilusHuetteletal.,1984
中文名:柑橘穿孔線蟲
異名:Radopholussimiles,citrusrace
英文俗名:Citrusspreadingdeclinenematode
檢疫分類:一類檢疫性線蟲
科學分類:墊刃目Tyelnchida,墊刃總科Tylenchoidea,短體科Pratylenchidae,穿孔亞科Radopholina。

寄主

寄生25個科250多種植物、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柑橘穿孔線蟲的典型寄主是酸橙、檸檬;在夏威夷為害花燭屬植物。

分布

柑橘穿孔線蟲的分布地域較小,僅分布在美洲的美國(佛羅里達州、夏威夷、路易斯安那州)、古巴、多米尼加和蓋亞那。

為害症狀

柑橘根系受害最明顯的症狀出現在4m以下的深層土壤的根系,線上蟲侵染點,營養根出現深暗色的壞死斑,線蟲可以在幾周內完全穿孔、毀壞根的韌皮部和環繞中柱的大部分皮層。如攜帶或感染其他次生病原物,危害加劇,壞死斑擴展、融合。較大的根,壞死斑可形成愈傷區域。如果根尖被侵入,有時造成根尖增生和粗短,形成膨大。如果土壤乾旱,植株地上部分表現症狀,初期衰退的樹葉稀少,最終完全枯死。整個過程進展很快,因此,稱為速衰病。

形態描述

1.測量數據(據Huettel等,1984)
雌蟲(n=30):L=698.1(600~764.1)μm;a=28(21.4~31.7);c=28.0(21.4~31.7);spear=19.1(18~20)μm;tail=69(62.4~80.8)μm;V=46~58;W=27.1(21.6~30.4)μm;頭區高=4.5(3.2~5.2)μm;頭區寬=10(8.0~10.8)μm。
雄蟲(n=30):L=634.3(587.1~700.0)μm;spear=14.8(11.6~16.0)μm;交合刺長=20.9(17.6~25.6)μm;頭區高=6.6(5.6~7.6)μm;頭區寬=8.3(7.2~9.6)μm。
2.形態描述

柑橘穿孔線蟲與香蕉穿孔線蟲在幼蟲和成蟲的形態上基本一致[見前節香蕉穿孔線蟲Radopholussimiles(Cobb,1893)Thorne,1949]。它們主要差別如下:
(1)在電鏡掃描下觀察,柑橘穿孔線蟲雄蟲瀉殖腔交合刺孔口有3~7個生殖乳突,而香蕉穿孔線蟲此處光滑或僅有1~2個生殖乳突;柑橘穿孔線蟲雌蟲陰門開口處有4個體環,而香蕉穿孔線蟲有5個。
(2)柑橘穿孔線蟲既能為害香蕉,又能為害柑橘,而香蕉穿孔線蟲只侵染香蕉,不侵染柑橘。
(3)柑橘穿孔線蟲的染色體基數n=5,而香蕉穿孔線蟲的染色體基數n=4。

生活史

在合適的氣候條件下,柑橘穿孔線蟲在柑橘上完成一個生活周期僅需18~20天。適合的發育溫度為13~32℃之間。一般為兩性交配繁殖,亦可孤雌生殖。通常0%~40%(平均10%)的群體有雄蟲。在寄主根內,雌蟲開始產卵後,平均每天產卵2個,卵2~3天后即孵化。

生物學特性

在晚夏和初秋季節,合適的發育溫度與柑橘根生長期吻合,土壤中的線蟲群體的量也最大。土壤表層高溫和低溫限制了線蟲的發育,同時,土表溫度也低,因而土壤表層的線蟲群體密度小。土壤條件明顯影響柑橘穿孔線蟲的發生和為害,在美國佛羅里達州中部的Ridge地區柑橘穿孔線蟲為害最重,而其他地區也發生柑橘穿孔線蟲,但對柑橘為害並不嚴重。砂土中的線蟲對柑橘的為害比壤土中要重。

傳播途徑

香蕉穿孔線蟲相似。
可通過雨水、灌溉或農業操作傳播。

檢疫方法

受檢材料:凡是來自疫區的苗木土壤及相關寄主的植物材料。
採樣:採集受檢材料苗木10株的根系及根際土壤500ml,對於相關的寄主植物材料以根系或表現有受害症狀的部位為主進行採集,凡是來自疫區的土壤及相關寄主材料每次採集標樣量至少500g。
線蟲的分離:本種線蟲為遷徙性內寄生線蟲,在根內或寄主組織內寄生,單獨在土壤可存活6~12個月。因此,分離本種線蟲可直接在病部組織內採用次氯酸鈉酸性品紅染色法(Byrd等,1983年)或Mcbyde染色法(Mcbryde,1936)(這兩種染色法見劉維志主編的《植物線蟲學研究技術》P71~74)進行染色後鏡檢,或按土壤或植物殘體材料中線蟲的蔗糖梯度密度離心結合過篩的方法分離線蟲。如果若分離該種線蟲的活蟲,可以採用淘洗—過篩—貝曼漏斗結合的方法。

防治方法

1、堅持嚴格的檢疫制度。
2、使用不帶線蟲的苗木。
3、田間衛生,徹底清除病根系銷毀。
4、使用抗病的砧木,美國佛羅里達州推薦“RidgePineapple”品種酸橙,“Milam”檸檬品種做砧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