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枝節[柏枝節]

柏枝節[柏枝節]
柏枝節[柏枝節]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常綠喬木,高達20m,胸徑可達1m。樹皮薄,淺灰褐色,縱裂成條片。小枝扁平,直展,排成一平面。葉鱗形,互動對生,長1-3mm,先端微鈍,位於小枝上下兩面之葉露出部分倒卵狀菱形或斜方形,兩側的葉折覆著上下之葉的基部兩側,呈龍骨狀。葉背中部均有腺槽。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高達20m,胸徑可達1m。樹皮薄,淺灰褐色,縱裂成條片。小枝扁平,直展,排成一平面。葉鱗形,互動對生,長1-3mm,先端微鈍,位於小枝上下兩面之葉露出部分倒卵狀菱形或斜方形,兩側的葉折覆著上下之葉的基部兩側,呈龍骨狀。葉背中部均有腺槽。雌雄同株;球花單生於短枝頂端;雄球花黃色,卵圓形,長約2mm。球果當年成熟,卵圓形,長1.5-2cm,熟前肉質,藍綠色,被白粉;熟後木質,張開,紅褐色;種鱗4對,扁平,背部近先端有反曲的尖頭,中部種鱗各有種子1-2顆。種子卵圓形或長卵形,長4-6mm,灰褐色或紫褐色,無翅或有棱脊,種臍大而明顯。花期3-4月,球果9-11月成熟。

有時,整株的柏枝樹也做盆景使用。

柏枝成熟到一定時間還會開花。

生長環境

生長於濕潤肥沃地,石灰岩石地也有生長。

分布範圍

分布於東北南部,經華北向南過廣東、廣西北部,西至陝西、甘肅、西南至四川、雲南、貴州等地。

主要價值

化學成分

木材含揮髮油,其中大部分是倍半萜醇,約占50%,中有雪松醇,韋得醇,α-,β-及γ-叩巴萜醇,α-異叩巴萜醇,α-及β-側柏萜醇,β-異側柏萜醇,薑黃烯醚等;其次是倍半萜烯,約占40露,中有羅漢柏烯,羅漢柏二烯,α-及β-雪松烯,β-花柏烯,α-及γ-叩卜任烯,α-薑黃烯,去氫-α-薑黃烯,叩巴萜等;還有倍半萜酮α-及β-叩巴萜酮,麥由酮,韋得醇α-環氧化物和單萜酸等。

主治與功效

《唐本草》:煮以釀酒,主風痹歷節風。

功能主治

驅風除溫;解毒療瘡。主風寒溫痹;歷節風;霍亂轉筋;牙齒腫痛;惡瘡;疥癩

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3-6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敷;或煎水洗。

選方

【治霍亂轉筋】先以暖物裹腳,然後以柏樹木細銼,煮湯淋之。 (《經驗後方》)

【治齒匿腫痛】柏枝燒熱,拄孔中。 (《聖惠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