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家溝鎮

柏家溝鎮

柏家溝鎮位於遼寧省瀋陽市法庫縣境東北部,遼河中游西岸,距縣府17公里。北鄰和平鄉,東接昌圖縣,南靠鐵嶺市和調兵山市。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柏家溝鎮 柏家溝鎮

柏家溝鎮位於法庫縣城東17公里處,南與調兵山市相鄰,東南與鐵嶺縣相連,東與開原、昌圖兩市縣隔遼河相望,北與和平鄉接壤,地處瀋陽、鐵嶺兩市的五縣(市)交界處;境內有柏家溝鎮煤礦,鄰近有鐵煤集團大明一礦、二礦和鐵嶺縣的高家煤礦、顧家房煤礦;新梨、秀梨、省道303三條省級路從境內穿過,村級柏油路四通八達,交通較方便。

自然狀況

柏家溝鎮現有31個自然屯,農戶7300戶,農業人口2.5萬人,勞動力1.3萬人,第五次人口普查,人口總數25018人。

柏家溝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25018
12892
12126
家庭戶戶數 7439
家庭戶總人口(總) 24953
家庭戶男 12837
家庭戶女 12116
0-14歲(總) 4807
0-14歲男 2544
0-14歲女 2263
15-64歲(總) 18496
15-64歲男 9502
15-64歲女 8994
65歲及以上(總) 1715
65歲及以上男 846
65歲及以上女 869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22847

耕地面積9.2萬畝,是瀋陽市重點工業鄉鎮和法庫縣重點產糧大鎮之一。

鄉鎮企業有運輸、農副貿易等業。農業主產玉米。

全柏家溝鎮支柱產業有糧食、畜牧、勞務、輸出、交通運輸、風力發電和木材深加工六大產業。

2007年,全柏家溝鎮地區生產總值3.25億元,財政收入82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700元。

歷史沿革

柏家溝鎮屬法庫縣轄鎮。1958年設柏家溝公社,1984年置鄉,1991年建鎮。

行政區劃

柏家溝鎮屬於法庫縣轄鎮。區域面積125平方公里,轄柏家溝村、小溝村、劉大溝村、劉小船村、新立村、大六家村、小六家村、肖家街村、党家街村、龍家村、泡子沿村、夏堡村、小夏堡村、頭台子村、東二台子村、前山村、蔡家溝村17個行政村。

2013年8月2日法庫縣對21個村、社區進行了調整,東二台子村、夏堡(含夏堡、泡子沿、小夏堡)村劃歸法庫鎮管轄。調整後的柏家溝鎮轄柏家溝村、小溝村、劉大溝村、劉小船村、新立村、大六家村、小六家村、肖家街村、党家街村、龍家村、頭台子村、前山村、蔡家溝村13個行政村。

城鎮建設

柏家溝鎮 柏家溝鎮

柏家溝鎮以環境整治和村屯綠化為重點,全力推進新農村建設。以龍家村為示範的新農村建設取得一定成果,村屯環境治理堅持常抓不懈,村屯主要道路及其兩側基本達到了“四無”標準,充分利用農閒時間,開展綠色村莊運動,“七邊一地”全部綠化,共栽植樹木28.2萬株,成活率達91.8%,村容村貌有了較大改觀,人居水平進一步提高。不斷鞏固和提高綠色村莊運動成果,搞好村屯的綠化和美化工作。以示範村為重點,發展以沼氣為主的“四位一體”模式庭院經濟200戶。

黨政建設

柏家溝鎮 柏家溝鎮

柏家溝鎮機關政風行風頗具新意用“長、寬、高”標準衡量幹部

所謂“長”就是幹部要區別於一般民眾的專長,隨著社會發展,科技的進步,新時期幹部不僅要有“一身漢兩腿泥”的艱苦奮鬥精神,更要有掌握一門絕活,運用科技帶領民眾致富的專長;所謂“寬”就是幹部的胸懷和眼界要寬,特別是在服務民眾方面,不能局限於幾件小事情就滿足了,要用發展的眼光,著眼於民眾的利益,謀劃長遠發展,切實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所謂“高”就是幹部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質要高,利益面前,先人後已,先公後私,誘惑面前,嚴格自律不為所動。

通過用“長、寬、高”標準要求幹部,使幹部都能做到批評與自我批評,達到教育的目的,更好地促進今後工作的開展。

經濟發展

農業

柏家溝鎮 柏家溝鎮

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做好農業富民文章。柏家溝鎮本著因地制宜,政府引導,農民自願的原則,科學合理調整種植內部結構,以此達到增加農民收入的目的。發展地膜花生10000畝、三櫻椒3000畝、地瓜3000畝、五味子3000畝、地膜香瓜1000畝、水稻育種3000畝、甘草、食用茵等經濟作物1000畝。建立專業合作社一個,專業協會2個,為農民提供信息、科技、銷售等服務。同時抓好糧食生產,提高單產,增加單位面積效益。畜牧業要重點抓好養殖小區和大戶的發展,在原有基礎上計畫發展小區6個、大戶50個,通過小區和大戶的發展,拉動全鎮畜牧業快速發展。落實好退耕還林政策,促進林業健康發展。

2009年柏家溝鎮加快結構調整步伐,確保農民增收。在種植業生產上,以發展“兩高一優”為重點,加強了玉米萬畝高產示範區的建設和防汛抗旱工作,在嚴重乾旱的情況下,全鎮糧食總產量依然突破1億斤大關,與歷史最高產量持平。積極發展以地膜花生、良種繁育和中草藥為重點的高效農業,面積達2萬餘畝,均獲得了較好經濟效益。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全鎮建成棚菜千畝大區1個,百畝以上小區5個,冷棚面積達2100畝,溫室面積100畝。建成500畝樹莓大區2個,百畝以上小區3個,樹莓面積發展到2000畝,並在結凍前完成了各項配套工程。

在畜牧業發展上,以小區和大戶為重點,不斷擴大規模,頭台子五花溝肉食雞生產基地新建雞舍4萬平方米,年飼養量達700萬隻,通過了省市驗收,其規模居全市之首。全鎮豬、牛、羊、禽的飼養量分別達到6萬頭,1萬頭,1.8萬隻和1000萬隻。同比均有較大幅度增長,實現了歷史最好水平。

在林業生產上,以治山退荒改灘為重點,春季完成造林4300畝,秋季完成整地3200畝,代表全縣通過省里檢查驗收,受到了較高讚譽。

工業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做好工業強鎮文章。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著重抓好兩大主導產業。一是木材加工業,以龍陽木業為龍頭,做好新木業園區的規劃,加快地板城建設,拉長木業產業鏈條,做大做強木材加工業,爭取用2-3年時間,將柏家溝鎮建成東北地區最具市場競爭力,質量一流、服務一流、品牌一流木業產品集散地。二是風力發電業,積極配合縣新能源產業辦搞好我鎮風場的規劃設計,道路修築,基礎工程、設備安裝等各項工作,確保2009年按期竣工投產和併網發電。同時搞好二期工程的各項準備,使風場資源得到充分利用。除此之外,還通過招商引資等措施引進低耕能、低污染的工業項目,保證5個投資500萬元以上項目落地投產。

第三產業

加大三產業發展力度,做好農民增收文章。一是鞏固傳統運輸業,投入運輸各類機動車達到1000台,實現收入4000萬元;二是積極發展勞務經濟,擴大勞務輸出業,全年轉移勞動力7300人,實現戶均一人,勞務收入5000萬元,農民人均增收2000元;三是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發展商、飲等服務業,內拉經濟發展,外樹開放形象。

2009年進一步鞏固傳統運輸業,擴大勞務輸出業,全鎮各種運輸機動車保有量達2000餘台,實現運輸收入4000餘萬元;全年向省內外輸出勞力7000餘人次,勞務收入 4000餘萬元。

社會事業

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全心全意為人民謀福祉。2009年全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參合率達97%以上;新安裝有線電視270餘戶,有線電視實現了村村通。通過積極努力,爭取上級投資,新建計畫生育服務中心和垃圾中轉站各一處;維修鄉村道路3條,總里程達24公里;為農戶修建沼氣池249個。劉小船新農村示範村的建設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更加完善,服務功能不斷增強,起到了良好的先導示範作用。加大環境整治工作力度,村容村貌有了較大改觀。關注弱勢群體,優扶濟困政策得以落實,社會福利事業平穩推進。服務大局,密切配合,超常工作,確保果柏線高壓線路改造、東水源三期和昌法線公路改造三大工程建設順利實施和按時完成。特別是昌法公路改造,實現了全鎮人民的多年願望,對於我鎮來說必將發揮內拉經濟、外樹形象的重要作用。

教育事業

法庫縣柏家溝鎮初級中學是一所普通農村國中,位於法庫縣城東20公里的柏家溝鎮。學校占地面積4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500平方米,現有教學班18個,現有教職員21178人,學生878人。有省一類標準的理、化、生實驗室;有標準的語音室、微機室、電教室、圖書室、閱覽室、衛生室及音、美專用教室,有圖書2萬多冊,有省一級的檔案室,有75畝的學農基地,3畝的校庭果園。學校多次榮獲省、市、縣的表彰,曾被評為“遼寧省標準化農村國中”、“遼寧省美育先進示範學校”、“遼寧省信息技術實驗校”、“遼寧省實施《國家體育鍛鍊標準》先進單位”、“遼寧省普及實驗教學先進單位”、“遼寧省一級檔案工作先進單位”。被瀋陽市政府評為“花園式學校”。

興宗耶律宗真北府宰相蕭袍魯長眠柏家溝

法庫縣縣城東北21公里處,為柏家溝鎮前山村。在前山村東北2.5公里的蝴蝶山南坡上,埋藏著一座遼代墓葬。經過考古人員發掘、考證,終於探明了墓主人的身世。

據《法庫縣文物志》記載,該墓葬為磚砌,墓門朝向南偏東24度。墓室土壙前方後圓,呈馬蹄狀,南北長10.3米、東西寬9米,下部鑿入山岩之中。墓道為長方形坡道,全長15米、寬3米。墓門內有長3.08米、寬1.65米的船篷式券頂甬道;甬道兩側各有一間耳室。墓葬主室為平面八角形,直徑4.8米。

墓室中,除了出土大量陶瓷器物外,最為重要的,是出土了一合記載墓主人身世的石墓誌。石墓誌蓋上題字“故北宰相蕭公墓志銘”,志文為契丹文、漢文各一篇。墓誌記載:“故北宰相蕭公……諱袍魯。”由此可見,該墓葬墓主人為遼代達官顯貴、北宰相蕭袍魯。

蕭袍魯歸葬之地,遼代為“娘子莊”,屬祺州城管轄。遼代祺州城址,位於康平縣東南的郝官屯鄉小塔子村,與法庫縣柏家溝鎮搭界。蕭袍魯祖居於此,所以死後歸葬故里。

城鎮風景

泡子沿風景區位於法庫鎮東北與調兵山市交界地帶,以泡子沿水庫為主體,景區距法庫縣城7公里,距瀋陽100公里,景區占地2690公頃。分湖區、石景山、梯子山三部分,是集休閒觀光水上娛樂於一體的旅遊風景區。

泡子沿風景區不僅具有山水相依、湖光山色之美,並有金兀朮調兵和薛禮征東的歷史典故,讓人們不但領略大自然的神采韻致,更能窺視到遠古的無數秘密。其湖區湖水清澈潔淨,湖岸平坦舒展,設有游泳、垂釣、餐飲、娛樂休閒等服務區。湖中有一情人島,金沙拍岸、綠樹成蔭,是情人垂釣、娛樂、休閒、野炊的好地方。石景山景區位於泡子沿西岸,法庫鎮蛇山溝(楊宇霆故里)村北,裸石百態,山陽坡有一天然石洞,供有七尊石佛,故稱石佛洞。石景山下就是埋葬奉系軍閥高級將領、民國官吏楊宇霆墓了,這裡依山傍水、樹豐林茂,百姓稱作是極具風水的寶地。梯子山景區在湖西岸,

法庫鎮蛇山溝村南,唐代薛里征東時曾與高句麗元帥蓋蘇文在此激戰,南宋岳飛次子岳雷掃北時曾經屯兵於此,宋朝時金國元帥兀朮在此調過兵。這裡是天宮造就的神奇和歷史遺蹟的神秘,因遠古火山噴發而斷裂的山體千姿百態。主要景觀有金龜送子、龍吐天漿、一線天、夾扁石、森林浴場等。

旅遊資源

柏家溝鎮 柏家溝鎮
煙波浩淼的泡子沿水庫 煙波浩淼的泡子沿水庫

泡子沿水庫坐落在柏家溝鎮泡子沿自然村西南,東南與調兵山市相連,東工線公路從水庫旁通過。水庫水面面積7000畝,庫容1800萬立方米,年產鯉魚、鯽魚等各種淡水魚10萬斤以上。泡子沿水庫三面環山,風景秀麗,水清見底,特別是水庫湖心島,景色堪稱遼北一絕。2005年,泡子沿水庫被法庫縣政府確定為重點旅遊開發區。進而,加大了投資力度,不斷完善了水庫基礎設施建設,水庫南北兩岸餐飲服務網點十餘家,為廣大遊客提供良好的餐飲住宿條件。近兩年來,每年到此觀光的各地旅客達5萬餘人。泡子沿水庫風景區開發剛剛起步,具有很大的開發潛力和空間,可在水庫周圍建設農業生態園區,也可以在水庫風景區內興建旅遊度假村等項目。隨著宣傳力度加大,泡子沿水庫風景區將成為東北地區景色最美、環境最佳的旅遊觀光聖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