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淵

林麗淵

林麗淵,女,出生於年中國廣西,是2007廣西高考文科狀元,本科學歷,畢業於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她學習心得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林麗淵是個美麗開朗的女孩,隨和謙遜間又充滿自信,喜歡爬樹,擅長手風琴。

基本信息

狀元事跡

林麗淵 林麗淵

據可靠訊息說,在北京大學民德社組織新生一起活動的時候, 林麗淵是被邀請共舞次數最多的女生,足見林麗淵的魅力不小,接觸之後,確信傳聞水分不多:乖巧、可愛、大方、說話溫柔,還有一雙漂亮水靈的大眼睛。喔,還有她喜歡爬樹,擅長手風琴,喜歡QQ聊天,在高考考場上睡覺……有些驚訝吧,就讓我們一起走近林麗淵,了解這些讓人匪夷的經歷。

在林麗淵的故事裡,爬樹和音樂是分不開的。幼稚園的時候,在電視上看到別人的手風琴演奏,覺得“一個方塊可以拉出聲音來,很神奇”,於是林麗淵跟媽媽提出“我要學手風琴”,幾年後,又在老師的建議下,轉學了琵琶。中考之後,林麗淵又回到音樂老師那裡當“大學徒”,重拾丟了多年的手藝,間接培養了爬樹的本領:“當年老師家門口有棵番石榴樹,我就常帶著小師弟師妹們去爬樹玩,番石榴熟的時候,我就爬到頂山摘下來分給大家吃”,一直生活在城市的林麗淵每次看到課本上描寫農村孩子爬樹掏鳥蛋的經歷就特別羨慕,如今也能切身感受到那種“成就感”了,那也是一種鍛鍊身體的特殊方式呢。

七年Q齡,自我激勵

林麗淵 林麗淵

林麗淵是個QQ迷,有長達七年的Q齡,她非常喜歡上網跟好朋友海聊,不過絕對不跟陌生人聊天,她把自己的QQ設定為拒絕任何人加為好友,只在現實中交換號碼。“我特別喜歡看別人的QQ空間,也喜歡寫文章,很多現實生活中不敢表達的東西都可以在網路上寫出來。”

林麗淵說自己是個需要鼓勵的人,初三高三階段,她經常會上各大入口網站的教育頻道,看別人寫的勵志文章,看學習資料,學習經驗,看狀元的經歷。“從高二開始就特別關注狀元,心裡承受能力快不行的時候,就會上去看看他們寫的文章,調整一下心情,用他們激勵自己,”林麗淵說,“我有三個特別佩服的對象,一個是05年貴州省高考文科狀元董何,年紀那么小就考上了復旦,還那么漂亮(笑),一個是師哥董春,還有一個就是06年海南省文科狀元葉婧,高三看了一年她的blog,很崇拜她。”

除了這些是歷年狀元們,那本因為封皮特別漂亮而偶然購買的《居里夫人自傳》也成了林麗淵每次沒考好或者壓力很大的時候拿出來激勵自己的工具:“初三那年,因為初一初二沒考好,初三一年要考獎學金,壓力特別大,就看《居里夫人》,看一次哭一次,哭完之後就特備振奮精神,繼續努力,它也激勵了我的整個高三。”

濃郁的復旦情結

這有些奇特,但卻是林麗淵學習生涯的一次轉折。初二的時候,有一次打掃完尾聲,林麗淵出去倒垃圾,恰巧經過各大高校在學校的宣傳欄,無意中看到了復旦大學宣傳海報,被“日月光華,旦復旦息”印象深刻,於是萌生了考復旦的“鴻志”,之所以稱為“鴻志”,是因為初一初二的時候,林麗淵忙著玩,成績平平,“如果一直這樣肯定考不上復旦,初三開始就特別努力,一下進到了前十名,並於全市第十五名的成績考入高中,高二開始成績就一直很好了。”

很“牛氣”,高考睡覺

跟林麗淵同時參加《魯豫有約》的另一個狀元在私下裡評價林麗淵可是個特別聰明又“牛氣”的女孩,“中考之後,因為想去的高中不給獎學金,林麗淵生氣不去那個學校,並放下了‘三年之後我要讓你們後悔’的豪言;高三一年,林麗淵都不怎么去學校,她給校長寫了一封信,說了自己的複習計畫後在家自己總結學習資料和心得,三天在家一天在學校……”

要說真牛,林麗淵在高考考場上睡著了還考了個狀元那才真正“牛氣沖天”呢。第一天考語文的時候,林麗淵忘記寫名字了,整天心情都不太好,晚上睡覺的時候,她躺著想:“如果我數學考150分,其他又考特別好,在缺一門分數的情況下還能上個不錯的學校,也不是不可能的,那時候肯定會轟動的,說不定還能上新聞,當名人呢……”越想越不著邊際,越想越興奮,結果當晚沒睡好。第二天中午,得知憑考號也可以計算分數,一下多了120多分的訊息讓林麗淵更加興奮,午覺也沒睡著。於是,當天下午考英語的時候,興奮過後的疲倦和兩天裡缺乏的睡眠一齊向林麗淵襲來,剛上考場她就感覺眼皮開始打架。堅持聽完聽力之後,她實在堅持不住了,趴在桌子上睡了起來,小憩之後又起來打足精神接著做題,然後再睡,再起來做題。就這樣,兩個小時的考試,林麗淵睡過去了快三分之一的時間。“多虧了平時基礎紮實,做題也快,要不然後果真是不堪構想”,想起當時的情形,林麗淵仍心有餘悸。

嗯,不得不承認,林麗淵是個讓人驚奇的女孩,相信,充實而又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會給她帶來更多的驚喜和歷練。

學習心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為剛剛走過高考的“過來人”,給大家些許小建議,希望能有所幫助吧。

語文

一、一定要重視第二輪複習。第二輪應該是專題訓練,要各個擊破,重點突擊。這時要認真學習例題,多做練習,並從練習中總結出答題規律,最後再把規律套用到做題中。

二、作文分值之大以至於沒有人敢不重視它。突破審題關最重要,不論作文寫得如何好,寫偏題目就得分低。對於審題,我一般是每星期都審四五篇題目,然後列提綱,給老師看,最後檢查出自己是哪裡出了問題。這樣訓練幾次,審題就顯得不那么困難了。

數學

一、我個人還是比較支持題海戰術的。只有多練才能達到長見識的目的,靠做少量典型題目而達到高分是非常難的。當然,不能盲目做題,要精選題目,而且做完後要總結規律。最好能把做錯的題目抄錄下來,以便最後鞏固。

二、我經常在考試前在草稿紙或者本子上寫上自己平時容易犯的錯誤,比如一定要記得函式的定義域之類的。考試時不停地提醒自己不要犯此類錯誤,這樣做的效果很好。還有就是,考試時不要總想著做完所有題目後有時間檢查,一定要一遍就過,一遍就對。

英語

我著重強調閱讀理解和完型填空,這兩部分分值之大以至於幾乎可以決定考試成敗。我從高二開始每天堅持做四五篇閱讀理解和一篇完形填空,一開始沒效果,但堅持下來,高三就會有質的突破。做完後要總結,使自己的思路和出題人儘量相近。

文科綜合

我分三步走:背、做、總結。

背:課本是法寶。我的方法是一遍遍地看。五本歷史書我看了七八遍。我可能不能完全背下來,但是做題時能準確地回憶起課本上幾乎所有知識點。

做:儘量找近幾年高考真題體驗一下,文綜是“踩點得分”,光背好課本還不行,要使自己的答題思路與命題人的命題思路儘量貼近,學會使用專業術語以提高分數。

總結:其實每一科的答題都是有技巧的,都是有規律可循的。做完大量的題目後,完全可以總結出所謂“套路”,這樣,考試會相對輕鬆很多,分數也會有很大提高。

狀元心得

向高考微笑

“我的心有翅膀,飛向未知遠方,舞台閃亮燈光,太過耀眼明亮,看不清自己的方向,小信念不能忘,堅定看著遠方……”高三,絕對是一個人的戰役。沒有人可以幫你。你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是冬天早晨賴床的自己,是面對失敗哭泣的自己,是上課走神的自己,是打錯了小數點粗心大意的自己,是為了那個刺眼的紅色分數眼淚不止的自己……越到最後,越能體現一個準成年人從孩子到成人的蛻變,因為,那需要勇氣去承受失敗,需要毅力去承擔責任,需要堅持去支持夢想。高考就如一場大火,而鳳凰,總是浴火重生!當你到達夢想的聖地時,你才會真切地看到:所有成功者的微笑,都因努力而生。

媒體報導

高考狀元並非天生注定

按林麗淵的說法,從國小至初一,她都是在懵懂中度過,快樂無憂,學習成績並不拔尖,沒有任何將於高考中奪冠的預兆。上初二時,有一次路過學校宣傳櫥窗時,她站在復旦大學招生宣傳資料前呆住了。這時她才知道,高校的生活是多么的吸引人。為此,她暗下決心,要考取復旦大學。此後,她時刻留意復旦大學的有關情況,考取復旦大學成了她努力的動力源泉。此後,林麗淵開始把主要精力轉移到學習上。

林麗淵對學習非常有主見。她說,學習要有計畫,一天的學習量必須完成。在課堂上,必須認真聽老師講課,對所有的知識點都要掌握得十分精熟。她說,老師是個寶,就看如何去挖掘、吸納。在充分熟悉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她也大量閱讀課外輔導書。在高三階段,各科大量的習題堆砌成她各科優異的成績。她還強調了高三一直堅守的三原則:首先,一定要有夢想和信心,高三特別需要自信。當所有人都覺得你不行的時候,你一定要相信自己。其次,要有個完整的學習計畫,分長期和短期。長的可以是整個高三,比如她的長期目標就是高考過650分;短的可以是一個月、一個星期、一天。第三,要專心乾好自己的事情。她仍然記得一位狀元的一句話:踏踏實實地乾好手上的事,不要幻想遙遠的東西,你的夢想一定能實現。

林麗淵嚴謹的學習態度和特有的自信給她的高三英語老師符蘭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符老師說:“當時我剛開始接任高三(15)班的英語課。第一節課,我只介紹了一些英語學習的方法、技巧,還來不及向同學們交代一個學期總的教學計畫。下課時,活潑美麗的林麗淵來到我的跟前:老師,可以跟我談談您這學期的教學計畫嗎?我要有計畫地跟著老師的節拍走,根據老師的教學進度來制定我的短期和長期的學習計畫。從教十幾年來,從沒碰到過學習計畫性這么強的學生,我當時就感覺這女孩挺特別。”符老師還介紹說,林麗淵對學習的執著,從她的英語學習中也可略見一斑。她的英語基礎已經夠紮實了,但她仍強迫自己狂啃英語。因為,她心中的夢想被激活了,要以持之以恆的毅力去追求它。她學習到深夜是經常的事,每天的英語學習包括20分鐘的聽力,3到5篇甚至7篇的閱讀理解——這是她每天必須完成的。

從容自信勇奪冠

“這次高考對於我來說,壓力不是很大。” 林麗淵成功之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心理的自我調節。進入高三後,她數次考試成績均在全區幾市中名列前茅,而在第三次高考模擬考中,遭遇了上高中以來的滑鐵盧。大哭一場後,林麗淵發現自己還是自己,一切都沒有改變。她總結了一下,認為這次失敗很有好處,就像長跑中衝刺前一直跑在前面的並不一定是冠軍,一直處於巔峰狀態未必是好事,有了一個低谷,才能儲備力量,沖向更高峰。“我告訴自己,現在我沒有什麼心理壓力了,壓力不在我身上。”有了這種良好心態,林麗淵坦然面對即將來臨的高考。她說:“高考其實只是一次模擬考試。”

從幾次模擬考一路走來,對比全區各中學考生,林麗淵對自己的每一次考試應該達到的高度心中有數。考完最後一科,她在個人部落格中寫道:我盡力了,我把我的命運交給上天了,我的努力不會白白付出的,我相信!

此前林麗淵知道自己已進入廣西前三名,所以在確信自己是廣西高考文科狀元時,並沒有顯得過分激動。“考完試我就知道,我這次考得不錯,得知成績之後,我更知道,這個第一名應該是我的了,去年的第一名正好也是這個分數。”林麗淵的自信並不矯情。林麗淵說,媽媽的自信、堅強、果斷;居里夫人對學習的孜孜不倦,寵辱不驚,直至笑到最後,都成為她自信堅韌的力量源泉。

大氣女孩的真實

當記者問及:對她而言,狀元意味著什麼?“我的夢想實現了。我一直想要告訴其他人,我的家鄉很好,我們學校很好。在我們學校,以前出過兩個理科狀元,文科狀元我是第一個,我們學校一點也不比其他學校遜色。”林麗淵對家鄉、母校充滿了感情。

林麗淵有一顆感恩的心。成為狀元後面對來自各方的好奇詢問,她只想告訴別人三件事,那就是她希望別人知道她有多么好的父母,她的家鄉浦北有多么好,她的母校、身邊的老師有多么的好。“高三這一年,我過得非常順利,感覺溫暖,學校里的老師們、同學們對我非常愛護、寬容,我真的非常感謝他們;學校對我的好,我永遠不會忘記。”

招生開始時,清華、北大、香港中文大學等都向她伸出了橄欖枝,在這些新的機遇面前,林麗淵原來的夢想復旦大學也許仍是一個夢想。最後,林麗淵放棄香港中文大學,選擇北京大學:“內地的大學讓人有一種民族情結。”

當然,這位高考女狀元也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彈琵琶,拉手風琴;喜歡音樂,有時複習時都聽著MP3。她一直是個QQ迷,非常喜歡上網聊天。但確定了奮鬥目標後,她表現出高度的自制能力,整整一年沒有開過QQ,上網也只是查找資料或聽英語。

林麗淵對於成為廣西文科狀元這件事,已經看得很淡。她告訴記者,狀元對於她來說已是過去時,就好像花開過之後,最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回憶花開時的絢爛。

文章推薦

我們都不是神的孩子

林麗淵 林麗淵

我不知道該用什麼詞語來形容那段成就我夢想的日子,語言總是會在某種程度上限制情感的表達,高三的生活同樣夾雜著很多的味道,讓每一個認真走過了的人無法在回首時說出其中的情感。

每個人都有歇斯底里的本源

從國中開始,我的夢,就是復旦大學。高三了,我似乎感覺伸出雙手就可以碰觸到我的夢想,每天無數次被灌輸高考這個概念,除了背水一戰,我別無選擇。我在床頭的小柜子上刻了幾個大字:殺進復旦!我還記得那時的我“殺氣騰騰信誓旦旦”的樣子。每天起床後我就默念一次。我老老實實,安安靜靜地過著同樣的生活,心如止水。旅遊,瘋狂網上購物,八卦,戀愛問題……都被我忍痛拋棄了,長達7年的Q齡也戛然而止。我真的不是一個能一邊娛樂一邊學習的人,厭倦總是有的,偶爾也為自己的小成功沾沾自喜。我對夢想的瘋狂在初入高三時達到了極限,所有的一切都在高考來臨之際幻化成自己早已認定的那個大學之夢,夢想的動力強大得讓我躊躇滿志躍躍欲試。

從老師公布高考複習進度表開始,我就拿出全新的本子開始記錄我的高三。在第一頁上,只有幾個字:復旦,等著我!第二頁,也只有一行字:我的高考目標——650分以上。第三頁,是一段話:“我知道,一切都會有的。我會擁有大考小考的失敗,但永遠不會放棄努力與夢想。環境只能影響我,不能決定我的未來。決定我的未來只有我自己。踏踏實實做好手邊的事,努力讓夢想照進現實。”這三頁,一直默默地支撐我整個的高三生活。就如我高中老師說的:飛不飛得出這漫漫大山,就看這次高考了。許多有夢想的同學和我一樣在心中默念著“必須贏下這場這場戰役”!

高三上學期,10月份,第一次月考來臨,也是從那刻起我開始感到高考的真實。國慶放假的幾天,我一天也不敢邁出家門,從祖國生日那天開始,一直到4天后放假結束,每天早上7點起床,一直做作業到凌晨1點,其中的吃飯和午休都在書桌上完成。我悶在家裡狠命學習,睜開眼睛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怎么做好頭天晚上沒完成的數學題,累了就幻想著拿到復旦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情景。我真的那樣癲狂地甘願做一個最老實的學生……後來我才知道,每個人都有歇斯底里的本源。我想,那年10月,我曾經歇斯底里過。

做個會思考的書呆子又何妨呢?

月考過後,學校的宣傳欄熱鬧起來,上面寫著許多關於高三的榜單和通知,突然覺得我的高二已經走遠了,遠得我看不到一點曾經的影子。我只站在那裡發愣,明白了自己貼在書桌上的那句話不再有故做姿態的意味。高三,不是要求你做到在生活中學習,也不是讓學習滲透到生活中去,而是要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學習,儘量讓自己在每一個時間段里都有所得,所得的一定要利於高考。“為了高考,做個會思考的書呆子又何妨呢?”我想著。每天的日子在不停地重複,簡單充實,略顯乏味。但是沒有關係,我願意,一切都值得!

早晨,爬到學校五樓教室時我氣喘吁吁睡眼朦朧,困了我就扯我同桌問問題:“把唐朝的文化史介紹一下……”或者面對著成堆發下來的還飄著油墨味的複習資料,有點神經質地發牢騷:“最近紙張是不是降價了,以至於學校毫不吝嗇地發了這么多?”隨後,在座位上翹著腳忘乎所以地抱著書捏著筆拚命背歷史,分朝代和專題背,背到連書都想扔到窗外去;中午吃飯時嘴裡塞著飯同時翻看著下一步的學習任務,把自己想得比國家總理還忙;放學後在操場上慢跑,還逼自己邊跑邊背古文;晚上做一大堆數學題,像許多文章裡面描述的一樣,旁邊放著一杯咖啡,其實有沒有咖啡無所謂,我也沒喝過幾次,或許僅僅是一個象徵性的東西罷了……這是我的一天,我不知道這樣的一天會不會讓別人很“鄙視”和覺得太誇張了,受不了。但我真的是這么過來的,我是一個尋常的高三生,深陷在高三里,只知道機械般地吃著飯,上著課,做著題,平靜得如同家鄉的小城,永遠都不會有什麼大事發生。

苦,是從來不會白吃的

臨近高考那段時間,各種各樣品種繁多的試卷如約而至,輪番轟炸,躲都躲不了。月考已經不算什麼了,每周一大考,三天一小考,這還只是學校的硬性規定,各科老師還商量著什麼時候時機對頭了再來和同學們用試卷“交流交流以保持戰鬥力”。從下學期開始我們年級的課程表全面改版,兩節課連堂上那絕對是正常情況。我們每天都會交上N張密密麻麻地聚集了自己近一年複習心血的試卷,也會收穫N張批了鮮紅分數的試卷。分數,這個具有強烈刺激性質又很值錢的傢伙,在2007年的春天,它的魄力足以讓包括我在內的所有高三學生震懾不已,即愛又恨。雖然我早已“身經百戰軟磨硬泡”地成為了考試老手,可遇到考試我還是擔心考不到好成績,“百鍊沒有成鋼”的鬱悶籠罩著每一次將來的測試:感覺自己為數學付出了許多個白天和黑夜,卻沒得到期望中的紅蘋果。文科綜合也是我刺痛我神經的一科,4分一道的選擇題,十幾分一道的簡答題,稍微一疏忽就眼睜睜地看著好好的分數突然沒了,像錯過一場華麗的邂逅,最終一無所獲。可即使這樣,我依舊每天嚷嚷著要考復旦,依舊每天拿著繁多的試卷仔細地做著,因為我的選擇是沒得選擇,所以我一直學啊學……

我喜歡有周期地學習,我的學習計畫性非常強。一般月考前兩個星期,我就會抽出一天時間把這兩個星期每天的日程都填滿,一步步循序漸進地複習,每科每天的任務都會很重。月考前的那兩個星期是我最累的時候,因此每一次月考後我都會犒勞自己一次,不管考得好與壞,只要我盡了最大的努力去複習。我一直都奉行著“苦,是從來不會白吃的”原則。我是超級shopping迷,飾品店是我的最愛,越是考不好,我就越喜歡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讓自己擁有美麗的小心情,然後躲在小房間裡用塔羅牌和自己遊戲,玩到我滿意為止,那是一件總是讓我充滿期待與驚奇的事情,這也許算是我高考無趣生活中最好的點綴。生活總得有點希望,比如你在狠命學習的時候,潛意識裡要告訴自己,過了這個坎兒,會有一件很美好的事情等著你,這時效率就會高很多,再難熬的分分秒秒也會覺得值得。

成績下來後,面對著“狀元”的身份,老師和爸媽的腦子裡全是“北大北大”,一時間我自己變得不知所措,我終究放棄了我最初的夢想復旦,選擇了北大,北大的魄力對於每個高三生來說都是不可抗拒的。諮詢會那天,我特意去了復旦大學的展位看了好久,然後轉身默默離開……

高考後我整理了一年用過的各種複習資料。學校印發的各科試卷擁擠著占滿了半個書架,自己去書店買的套題(就是那種一套一套的類型試卷和習題集):語文83套,英語52套,數學65套,文科綜合95套,除了文科綜合的簡答題沒有全部做完,其他試卷和套題都用紅藍黑三種顏色的筆記錄了很多的筆記及注意事項,4本數學資料書,我從頭到尾看了5遍,每一本都寫著日期和我的心情;英語的專項練習,閱讀做了兩大本,完型填空3本,語法及其他單項訓練3本,歷史5本課本,背了7、8次,地理的地圖,剪下了滿滿一本,被我剪成可以裝在口袋裡的大小……別人總覺得我一直都是那么優秀的和一帆風順的,其實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生活是怎樣的,雖然我一點都不覺得痛苦,但辛酸還是包裹住我的身體,包裹住那個陽光燦爛的日子裡想哭的我。想起每個晚自習時看著忽明忽暗的教室外面的那個小巷,等著媽媽接我回家;想起了在數學遭遇瓶頸期時,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整整兩天都沒去學校面對著牆壁發獃六神無主的崩潰樣子。我一次次告訴自己這是上帝的巧妙安排,他讓我在高考前吃盡了苦頭,這樣我就可以在高考中順利過關了,也一次次在彷徨和迷茫中走了過來,因為我一直相信,我們的未來都不是夢,未來的成功與每個人都是等距離的,從來只有拼出來的美麗,沒有等出來的輝煌。我不知道該怎么說我的學習方法,也許我的方法就是一疊加一疊的“題海戰術”和一輪加一輪的總結(包括學習總結和自我總結)。

“一顆心,是絕對不會因為追求夢想而受傷的。求學之路的失落與得意、清晰與迷茫,最簡單的在於你擁有一個什麼樣的心境。努力中會有失敗,會有失去勇氣的時候,但我必須努力,我正在努力,我需要堅強,需要沉默,需要意志。一切都只是過程,成功與快樂才是終點。生活可以是無趣的,但自己一定要快樂。我們都不是神的孩子,我們只是有夢的孩子。”高考後,我以此紀念我的高三。我決定在北大,在更遠的未來,繼續我“無趣”的生活,用微笑做面紗,像蝸牛般成長。

當夢想照進現實……

其實,我完全是處於混沌狀態。第一名的稱號把我照得很耀眼,一陣狂喜過後,更多的是對將來的思考。

回想高三這一年,我記憶最深的是考試前的那股韌勁,有時候很早起床就開始做作業,一直都沒出過門,直到睡覺,想起來感覺很充實。是的,那種充實是很難找到了。不只是我,我知道千千萬萬的高三學生都在拚命為自己的將來而堅持不懈地奮鬥著。我當時也有強勁的競爭對手,我告訴自己,唯一的辦法就是不要去想別人。高考是自己的事情,外因要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我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勝利的。積極準備,坦然面對,高考成功,捨我其誰?!

這是林麗淵在個人部落格里,對高考心路歷程的一段記錄。從中,她在高考衝刺期間的艱辛、堅韌、自信可見一斑,這也是她最後摘取2007年廣西高考文科狀元桂冠的成功法寶。

對於接受採訪已是輕車熟路的她,很樂意將自己的經驗與更多的人分享和共勉;她在每次大方得體地回答記者的提問後,伴隨而至的是一連串爽朗的笑聲。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