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風眠師生作品集

林風眠師生作品集

作品 作品 作品

圖書信息

作者許江 (編者), 楊樺林 (編者)
出版社: 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1月1日)
精裝: 229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8
ISBN: 9787550300309
條形碼: 9787550300309
產品尺寸及重量: 35.6 x 26.8 x 3.4 cm ; 2.6 Kg

內容簡介

《林風眠師生作品集》內家簡介:林風眠(1900-1991)原名鳳鳴。廣東梅縣人。1919年留學法國,先後在第戎美術學院、巴黎美術學院學畫。1925年回國,任北平國立藝術專門學校校長兼教授。1928年,在杭州主持創辦國立藝術院(中國美術學院前身),任首任院長兼教授。林風眠受蔡元培“美育代宗教”思想影響,倡導新藝術運動,長期從事美術教育與創作實踐,後曾任上海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林風眠早期創作多為油畫,代表作《摸索》、《人道》、《痛苦》等蘊含著強烈的人道主義精神。後期主要致力於中國畫創新。林風眠注重外師造化,用心感悟自然中的生機、節奏與詩意。他主張“調和中西藝術”,一方面繼承中國藝術傳統,對戰國漆器、漢代石刻、六朝壁畫、宋代瓷器以及民間木版年畫、剪紙、皮影等均有所擷取,一方面兼容西方藝術的審美意識與表現手法。遂融合中西,盡脫窠臼,別開生面,獨創出一種富於時代氣息和民族特色而又高度個性化的抒情畫風。其畫好用正方形構圖,不留或少留空白;筆法靈動,富於變化;墨色交融,鬱勃淋漓。所作靜物、花鳥、風景、人物,無不氣韻生動,情趣盎然,一片天機。出版有論文集《藝術叢論》及畫冊《林風眠全集》等。林風眠是中國現代畫壇的藝術大師,傑出的藝術教育家,中國美術學院的創始人。

目錄

前言
林風眠
簡介
作品
名家論林風眠
吳冠中
簡介
作品
名家論吳冠中
朱德群
簡介
作品
名家論朱德群
趙無極
簡介
作品
名家論趙無極
蘇天賜
簡介
作品
名家論蘇天賜
席德進
簡介
作品
名家論席德進
圖目
編後記

序言

林風眠先生生於1900年,是二十世紀的同代人,又是這個翻天覆地的百年的曲折命運的見證人。他的一生經歷了世紀的重大變遷:新文化運動、抗日戰爭、社會主義建設與改造、“文化大革命”……這些民族的大事件,都在他身上留下烙印。他的人生幾乎映襯著一個世紀的民族文化的尋覓和苦難。但他的藝術,卻仿佛孤行在這一切之外,吸取民族民間的養料,秉持東方藝術的理想,從抒情詩意的一端,到蒼涼憂鬱的另一端,創造著一方清新雋遠的新天地。在那裡,“家園”之思的凝痛和個人命運的鬱結,被濾成咫尺之間的詩,被凝定成一道歷史天空下新東方藝術的悽美而又真切的身影。談起林風眠,總令我們百感交集。和那一代的許多文化大師一樣,他的人生與教育相聯。他傳奇般的青年遭遇,使得他很早就立在一個高點上,參與和領導了我們這個古老民族向著現代轉型的文化大業。1928年,他秉持蔡元培先生的美育思想,創立了中國美術學院的前身國立藝術院,並團結了當時具有國際視野的一批優秀藝術家,確立了“調和中西藝術、創造時代藝術”的使命,樹立起理論與實踐融通、中西融通、古今融通的學風,塑造了學院獨特的詩性品格,培養了一批優秀的藝術大家,營造了建院初期十年的輝煌。林風眠先生的傑出貢獻不僅在於他是揭開中國現代藝術教育新篇章的重要的一人,更在於他率先構建了我們今天稱之為“國美之路”的學術脈絡。他用一生的孤獨的奮鬥指明了這條振興東方藝術的創新之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