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雕鴞指名亞種

林雕鴞指名亞種

林雕鴞指名亞種成鳥(春羽)眼先,頰和頦等披以淡褐色近白的須狀羽,但眼先羽乾為黑褐色,在頦部轉為白色。耳羽發達,內翈大都棕白而雜有黑褐色斑,或為黑褐色而有棕色綴黑的橫斑;外翈非純黑褐,亦雜有棕色綴黑的橫斑,上體包括內側肩羽以及覆羽均黑褐色,頭頂色特濃,微具隱約可見的棕色橫斑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林雕鴞指名亞種
拉丁名∶Bubo nipalensis nipalensis nipalensis
定名人∶Hodgson
定名年代∶1836年
模式產地∶尼泊爾

外形特徵

成鳥(春羽)眼先,頰和頦等披以淡褐色近白的須狀羽,但眼先羽乾為黑褐色,在頦部轉為白色。耳羽發達,內翈大都棕白而雜有黑褐色斑,或為黑褐色而有棕色綴黑的橫斑;外翈非純黑褐,亦雜有棕色綴黑的橫斑,上體包括內側肩羽以及覆羽均黑褐色,頭頂色特濃,微具隱約可見的棕色橫斑。背羽及翼上的小覆羽,均雜以棕色橫斑和羽緣,向向尤為顯著,尤其是腰羽和中覆羽及大覆羽等;這些棕色部分均綴以黑褐色,因而斑雜成雲石狀。外側肩羽棕色而具黑褐色的橫斑,小翼羽和初級覆羽幾純黑褐色,初級飛羽黑褐而具淡褐色的橫斑和羽端斑,次級飛羽橫斑較著,且散綴以黑褐色。尾羽亦黑褐色,綴以棕色橫紋和棕白色羽端,橫紋和羽端均或多或少地散綴以雲石狀黑褐色斑點,外側尾羽的內翈上棕色橫斑較鮮亮幾成純色,下體白,稍沾棕色,在胸部特別顯著。喉及胸均雜以暗褐色橫斑,至腹和尾下覆羽則縮短為“V”形斑。覆腿羽白色,密雜以暗褐色橫斑,腋羽和翼赭覆羽的色調和胸部相似,但滿布以暗褐色“V”形斑紋。
虹膜褐色;嘴臘黃色;趾暗黃,爪角色沾紅,漸轉為黑色。

特徵鑑別

外形和雕鴞相似,但體形稍小,頭頂上有顯著的耳簇羽,上體雌褐色,多數羽緣雜有白色或淺皮黃色;下體皮黃色,腹部中央白色,在喉及胸部有雌褐色橫斑,並遍布粗大點斑,腳全部披羽。

地理分布

世界分布∶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斯里蘭卡緬甸泰國、寮國、越南。
中國分布∶僅見於四川雅安、寶興、會東及雲南東南部河口,為罕見的留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