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迦樂

林迦樂

林迦樂原名林家樂。一九四七年出生於福建泉州晉江市。類生命學探索者、生命管理導師;中國少林傳統理學禪武醫易繼承人、傳播者。武學著作:《中國武術——易筋洗髓內功》;醫學著作:《人類的生命能量開拓》等。


林家樂近照林家樂近照
林迦樂:原名林家樂。
人類生命學探索者 ● 生命管理導師
中國少林傳統理學禪武醫易繼承人● 傳播者
心理、臟腑、經絡三層混合易筋洗髓療法密傳者
香港政府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註冊中醫師
港九中醫師公會永遠名譽會長
香港中文大學校外進修學院導師(1996—2002年)
中西醫放棄醫治之疾病專家
香港內功學會會長
中國香道協會永遠名譽會長
利郎(中國)有限公司創始人終身顧問

一、林迦樂簡介

1、他這一生的經歷
林家樂近照林家樂近照
林家樂,別署林加鹿、迦樂、元禪、林群、守拙齋主、樂和軒主。一九四七年出生於福建泉州晉江市。幼年對宇宙生命易學、禪學、醫學、武功、拳術、社會、政治、藝術、文學、書法、商務,具濃厚興趣。十七歲移居香港,幸遇陳法道師父,師父讓他向自己發問:我是誰?“我”原初是什麼?從哪裡來?將往哪裡去?為什麼生?為什麼活?為什麼死?何為非?何為是?又教會他思考:象中有氣,氣中有理。理生氣,氣生象。理、氣、象貫徹整個世界!理,造成宇宙人生的一切!
學說:
林家樂的學說是“易筋洗髓學說”。此學說由禪、武、醫、易、書法、商務,構成了“六面盒子”的學術形體。林家樂從這六個方面的歷練成就了他自己,他融匯貫通了這六個學科的知識,徹悟了“人類的生命學”,建立了他這一生自己認可的生命觀。這個生命觀的核心在於“心”!
學歷:
他自幼熱愛藝術與思考。六二年覺新國小畢業轉入晉江華僑中學。六四年前往香港入學香港美專(美術)和嶺海藝專(書法)。六七年開始進入香港中文大學校外進修學院修讀“電影創作文憑課程”。十年不懈鉆研中國書法。同時拜陳法道師尊學習和繼承“少林寺秘藏密傳醫學(‘禪武醫易’四元一體)”。五十年自修,深入探索宇宙生命易學、禪學、醫學、武功、拳術、社會、政治、藝術、文學、書法、商務,同時遍訪名師和具賢德的好友,成就了如今擁有的整個學術。
履歷
六六年進入香港鳳凰影業公司學習電影編導,為了能夠成為優秀的電影作者,他遍閱群書,讀書筆記成堆,七七年斷然離開“鳳凰”當過小販、進過多家工廠當工人、任數家公司商品的推銷員,進入社會充分體驗生活,用“林群”筆名拍實驗電影得過獎,與陳樂儀、羅卡、金炳興、余為政、翁維銓、吳承歡、水禾田、章國明、張堅庭、敬海林、唐基明……結交。同時進入“無線”與“亞洲”電視任編劇。作品有“秦始皇”、“近代豪俠傳”等等。八四年棄文從商,回國創辦“三禾塑膠有限公司”任董事長兼任“利郎(福建)服裝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法律上擁有95%股權)。經歷20年的磨折苦難。九六年開始“利郎”晉升為“利郎(中國)有限公司”,他把舞台讓給三位外甥,棄商從醫,全心全意投入生命探索與生命管理研究。九六年至零二年受邀任教香港中文大學校外進修學院。零九年受“中國香道協會”聘請為永遠名譽會長。
目標:
探索和確立生命的意義,通過網頁的不斷整理,不斷的肯定思維和認知,不斷的確定自己的學術價值,傳播生命真理,提醒生活在同一世間的人們什麼才是正確的生命理解和生命的管理方法, 讓儘可能多的人知道生命的真相,從而讓他們更加熱愛生命,懂得運用真心克服疾病,追求健康。2、林家樂的思語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幻中。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幻中。
“林”與“臨”同音。臨:蒞臨、到達、回到之意。

林家樂──臨家樂──回家樂! 

經歷“人生”的千辛萬苦,累了、倦了、明了、悟了、想回家了、該回家了,就回家吧!回到家裡就樂了!

他同意:
一炁化萬殊。
●天地間有一寶,此炁也,此炁能陶鑄天地,天地氣不能陶鑄此炁,是何理也?此炁是先天炁,是天地之父母,是人之大父母也,得了此炁,故能長生不死。
●人體有祖炁(讀音:氣),父母交感而炁先至,鏇轉時精血隨至,包裹於外,以成胎,始至無有呼吸,後漸漸隨母臍帶呼吸,是隨母之呼吸也。十月滿足“哇”的一聲落地,是稟天地五行之氣,乳以沃之,先後天混合二炁生,每至子午卯酉時,生炁生血,是人生化一機,漸次分性分命,是一陰一陽之謂道也。陰者元神也,陽者元炁也,陰陽合併生元精,這元精是氤氳之炁,久則甘露也,水自下沉在丹田。
●何為先天炁,生天、生地、生人、生萬物,此炁也。
● 心淨可見佛(見炁)。
●聖者求心不求佛,愚者求佛不求心。
●百千三昧不離方寸。方寸者,心也。不信自己方寸,歷足百千法門,終是南轅北轍,愈走愈遠。
●人乃欲身所成,佛是性靈元宿。
●本性、原性、真性、自性、靈性、覺性,一體異名。其原質善正不邪,若是邪惡,則不是佛。
●金兔金豬金羊,合而溶之,即現真相、本相、本體是金。金再造別物,又現別相。(舞台上扮演的是“他”,下了粧就是“我”。)
●性只能以心見,不能以眼見,只有臨終才能帶走。
●佛之與人,本無界限。你自己的本原真心便是佛。波浪與水原為一體,波浪平靜,點點皆水。
●修行者也,由冰化水,因苦而得樂。空不是無,空是不刻意求有,亦不刻意逃避。不捨不受,不思不議。見者自見,聞者自聞。事不及因,會不合宏,自然無跡。
●勝者一偈可明,劣者萬咒不效。
●心存菩提念,何恐緣來又緣去?!
●生命就是知識,就是在體會佛性在歷煉過程中所獲得的智慧。
●不執於有無,不執於來去,就叫不住心,亦稱佛心。無是東方哲學之髓,有是西方哲學之乾。無是無所得之無,亦是無盡藏之無。
●應該感恩,一切負面的遭遇,是你生存的老師,他教育你成為一個更加優秀的人。
●自己站得穩,別人靠得住。
●從動中去入定,不要凍結了自己的一種活力,而去修行,就叫正定。經過邪惡打滾而不為所動,就叫正定、真定。
●種子埋在泥土中,一定要經過一段苦悶日子,忍受被埋藏的一段黑暗時光,才能茁芽成長。

二、關於林家樂的“禪易同源同體”理論

1、“易筋洗髓”由林家樂解密!

1-1、“易筋洗髓”的重要性?

金庸不在小說里描述“易筋洗髓”的重要性,世人就不會傳說其為“少林寺”的最高武功學問。
人最大的苦困與疑惑,就在於“活著的感覺”無窮無盡!想與不想;喜歡與不喜歡;存在與不存在;對等與不對等;對應與不對應……甚至愛與不愛。仁,孔子向老子問“仁”,真義在哪裡?在於孔子不能夠確定一個人與這一個人和他以外的所有的人及所有的物之間“活著的感覺”的正確分辨之定義。
1-2、為什麼需要“解密”?
大家都好奇!都百思不得其解。都想一睹真相。世傳的只有“易筋經”,不傳“洗髓經”。只傳形態,不傳心法。不知心法是什麼!?“心法”、“功形”、“功法”就成為不可知的秘密了。

荷花荷花
 自有歷史以來,幾乎每一個人都想知道“生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歷代的思想家、哲學家、宗教家、文學家、教育家、藝術家、詩人……各人都有自己的探討說法。而宗教家更是眾人之中詮釋“生命真相”的權威! “佛”是生命真相的“覺”者,“學佛”即是“學禪”。學“禪”的目的是要讓人“易筋洗髓”。“易筋洗髓”──是讓人知錯明正,轉弱為強,脫胎換骨,離苦回樂,從凡返聖。
為什麼要“脫胎換骨”,“從凡返聖”?
因為聖人是戰勝了自己的人。在人世間,只有聖人才是真正懂得“人生”和懂得怎么樣“活著”才“對”的人。只有“脫胎換骨”才能夠返復“聖者”的本相,從而活得自在無愁,快樂無憂,身體健康而且充滿智慧,生活能力變得特彆強盛。凡人,則與此相反!
怎么樣才能成為“自在無愁,快樂無憂”的聖人?
先讓自己透徹了解“道”或“禪”的道理,並且運用這個“道理”去戰勝自己!
1-3、林家樂解了什麼“密”?

凡人因為“陰陽對立混餚相爭”心地不單純而使身體不健康。聖人卻知道“純陽”單純的重要,他們明白陰陽與純陽為一體,用巨大的慈悲心去護愛眾生,因而在日常生活中時刻保守著寂然無念、無生、無住、無欲、自由、自在、快樂、無憂、健康而強盛的悟境。純陽無相的“能知(覺)”之“知能”是我們生命的“原始大智慧”。佛家稱“他”為般若、菩提、法身、佛性、本體、天心…… 懂了他,進入了不二法門,用他來主持生命的存繼,逐步化陰陽為純陽(以“純陽不易”收“陰陽變易”),學會了“以無礙眼等視眾生”,堅信“正知正見”,最終歸回原始。這種棄妄返真,從低級生命狀態向高級生命狀態“脫換”的過程,就是“易筋洗髓”的過程。“ 我覺故我在”,“覺”也即是“基督教”里說的“靈”。三藏《緣起經》說:“我生故彼生,我有故彼有。”“我生”“我有”的“我”,就是“純陽”的“法身”,就是“原始覺知”的“能”。也就是“一切法從心想生”的“心”。
生命的過程是由肉體和心靈共同感受生活遭遇的歷程。我們有一個心,這個心在不斷的讓我們感覺和理會怎么樣“活著”才對! 
雖然大家都知道我們應該很自然地過一生,但“自然”卻還必須懂得什麼是真心!
我們的“所做所為”都是跟著我們的“心”往前走的!
“真心”是什麼呢?!
“真心”對於我們能夠“自然地活著”為什麼那般重要呢?!───我們應當怎么樣運用這一個“真心”去過好這一輩子呢?!
“易筋洗髓”的追求,就是在“易筋洗髓”的過程中用你的真心去明白、了知、徹悟“真心”的真實存在和看到他的真面目,從而獲得新生。
──篇幅所限,更多內容請閱讀他的文獻:林家樂的生命觀:1-4、“易筋洗髓”真是怎么一回事?
觀世音菩薩--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觀世音菩薩--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是提升生命素質素養的學問。人類因為無明而迷惑於“陰陽、是非、對錯、善惡、男女、成敗、得失、苦樂、病健……”的低級形態之中。要如《心經》所言:“行深般若波羅密多”,讓生命從低級狀態向高級狀態“脫換”,就得學習“易筋洗髓”的本事。“所言洗髓者,欲清其內。易筋者,欲堅其外。”“所云清虛者,洗髓是也,脫換者,易筋是也。”“若其人,內無清虛而有障,外無堅固而有礙,豈許入道哉?!”
我們感覺、體會“人生”已經“足夠”了,鳥倦知返了,不想再迷惑,不想再痛苦,不想再不安了,我們像“放任外出流浪”厭倦了,想回家了!我們因為離鄉別井沿途顛簸不定心身失所而求穩定心安了!!但這該怎么做呢?───當我們產生這種心態的時候,我們就必須運用“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的理義來理解並且洞悉“生命”,實現“易筋洗髓”的“生命蛻變”。《心經》的“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就是“易筋洗髓”過程的必然體會和覺悟。當你進入“易筋洗髓”修煉的深層次,你就會體會到什麼就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你也會確認“菩提法身”、“原始真心”本來清淨靈虛,是“陰陽善惡”的分別心包裹了他的光輝,我們才不能夠知道他的真面目和重要性!我們只要把“分別心”去掉,念念不離這個真心本性,回歸“不二法門”而不退轉,“易筋洗髓”的蛻變就會不求自得。我們就可以從生命的低級狀態向生命的高級狀態“脫換”───《心經》的“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就是這個意思。 
──篇幅所限,更多內容請閱讀他的文獻:林家樂的生命觀:2、“健康”可以從“心”取得。

2-1、為什麼說:“健康”可以從“心”取得?

為什麼這般“簡約”的說:“健康”可以從“心”取得?不要以為思維與肉體是決然分開的。“思維”使用神經系統管理整個人體,“思維”就像鑄造物器的“模”,“人”要怎么樣“做人”,可以按照自己設定的“模式”造出來!
提及少林,人們印象中最為深刻的是譽滿天下的少林武術,而往往忽略了更深刻、更重要的少林禪學和醫學。事實上,少林僧侶是以禪學為修行根基,以武學為生命提升方法,以醫學為渡世寶筏。作為少林傳統理學禪武醫的繼承者,林家樂先生不僅認真研習,還以實際行動力圖在全中國普及禪武醫,讓每一個中國人都能夠管理好自己的生命,使之平衡、健康。
2-2、道理在哪裡?

林家樂的醫學著作--《人類的生命能量開拓》林家樂的醫學著作--《人類的生命能量開拓》
人體由載體、被載體、中介,三個結構層次構成,內臟和身軀的四肢百骸是"載體"。心理的主宰活動是"被載體",經絡是"中介"。心靈使用中介管理載體產生能量,又使用中介供養心靈,讓心靈與載體共生、共存、共榮。要身體獲得健康,必須心理、內臟、經絡三通三平衡。而令人體獲得健康的神、氣、血、精、髓必須能夠時常處於互通平衡、變化充實、圓滿健康的生命狀態!在人體生命健康的重建過程中,"心"的正確領導是占決定地位的。 林家樂先生在他的著作《人類的生命能量開拓》一書中,為我們講述的就是“正能量”的產生、使用、管理、開拓、治療和回饋的情況,為我們提供了“生命管理”的方法。他對“生命”有特別的理解:“人體生命由載體、被載體、中介三個層次構成。內臟和四肢百骸是“載體”(像電腦的“硬體”)。心理活動的“心靈作用”是“被載體”(像電腦的“軟體”及其使用主宰)。經絡是“中介”(像電腦的管理線路及操作器腦:“滑鼠”、“滑鼠”。)“心靈”通過“中介”管理“載體”產生能量,能量又通過中介供養心靈,讓心靈與肉體共生共存共榮,“健康地”存活和作用於世間。現代語言之“能量”,即是古代語言之“元氣”。讓每一個人心理、經絡、臟腑三通三平衡,使保持生命健康存活的六種基礎能量:炁、神、氣、血、精、髓能夠時常處於自然互通的平衡、充實狀態。人體生命就能夠轉病為健,轉弱為強。心理、經絡、臟腑三者的互通、平衡、充實,心理的正確性(正面思維的主導)是占決定地位的。”歸根結蒂就是心態與身體的關係,良好的心態讓我們直面挫折和挑戰,即使是失敗也不自暴自棄,充滿力量的再接再歷。而不健康的心態會使人精神萎靡,毫無鬥志。如林家樂先生所言:“人的生命最重元氣(即能量),元氣盛,則生命強;元氣衰,則生命弱。元氣竭,則絕症成;元氣復,則絕症愈。”
2-3、古人也這般說嗎?
達摩祖師說:“非清虛不能脫換,非脫換不能清虛。”“脫換”者,由病轉健,從弱轉強呀!無形主宰有形!古希臘大思想家柏拉圖也說:“醫生所犯的錯誤是,他們想治療身體,卻不想醫治思想。可是精神和肉體是統一的,不許分開處置的。”明朝孝宗皇帝朱祐樘也說過:“自身有病自心知,身病還將心自醫。心若病時身亦病,心生元是病生時。”法國思想家伏爾泰更說:“攝生是超越醫藥的。人如果能把技術與人道聯合運用,使他人恢復健康,這人便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3、“禪”可以用圖形說明。

3-1、“禪”是什麼?

樂禪師樂禪師
 “禪”是探索生命的答案,也是不同探索階段的心靈境界。
禪的原名叫禪那,是靜止心識之意,因為人的生命心識陰陽交錯不斷向外賓士迷而不悟,所以不能靜、不能止。要“悟”,就得脫離“戲俗樂緣”, 攝散澄神而證道。
“無繩自縛是人世間最大的苦惱與煩悶。禪的目的,就是要從根本除去這苦惱憂患,使能安和安住至樂境界。”─── “ 轉煩惱為菩提”。
佛學的經教里此心也就被稱為“如來藏”、“蓮花藏”、“正法眼藏”、“佛種”、“天心”、“含藏識”……此“識”也即是道學裡的“無極太極圈”此“白圈”非常重要!古代中國修道先賢故云:“鼎內若無真種子,猶將水火煮空鐺。”
而禪的精義在於體會佛心。所謂佛心,即是佛的原始真心。也就是世人的成佛之心,自己要成為佛的心,把自己當成釋迦佛。至於釋迦佛,則是以絕對無我的大慈悲心,救濟一切眾生的苦惱之實行者。我們要有永劫不斷,發揮救濟人類的大勇氣。
3-2、“禪”很重要嗎?
懂得“禪”,生命就活得好;不懂得“禪”,生命就不能活得好。
無繩自縛是人世間最大的苦惱與煩悶。禪的目的,就是根本除去這苦惱憂患,使能安住安和至樂境界。想要達此目的,需更進一步探究苦患之源,將煩惱征服後始能整理善導轉換有利。這種轉換煩惱就是菩提。昔日有名僧曾感化一名強盜,而後介紹他到某公司當會計,還有為惡盜經薰陶感化後,心機一轉修養成為一代名僧。只要能修養至此,便是自利利他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乃禪之最終目的。
悟者色是空空也即是色。禪者把純陽之心純白之炁藏其中,任伊上下左右陰陽之氣周流運轉、騷擾壓迫、嫉妒攻擊,我自巋然不動,清虛純陽之氣暗中元元擴大,在體內無處不充、無處不實,正氣逐漸收服了邪氣,大道早已圓通!
人們從此就不再沉迷於“有無、真假、是非、天地、陰陽、男女、黑白、明暗、動靜、善惡、正邪、生死、苦樂……”之中,心念多生而不安了!
學佛的禪者,也就是中國文化歷史中的“求道”和“得道”者。這些人之所以能夠“得道”,是因為這個世界越來越黑暗,別人的心越來越不可信不可靠!自己的心也就越來越不容易活得自在智慧而快樂!他們已經是“鳥倦知返”的人呀!,他們歷盡了“有無、真假、是非、天地、陰陽、男女、黑白、明暗、動靜、善惡、正邪、生死、苦樂……”的磨難,他們看穿了“諸相非相”,覺悟了性命的緣起緣滅“如夢幻泡影、如霧亦如電,”故心甘情願的棄黑而歸白,返回“來處”,重獲“絕對自在智慧快樂”的原生狀態。
故世間人才說具有這種追求心態的人就是“有心向佛”之人!
3-3、“禪”很難說明白?
達摩祖師像達摩祖師像
 自古以來,眾說紛紜,神秘莫測,各說各的,像瞎子摸象!
我們在進行禪修的時候身體裡的本源知能(能知的菩提)因“真訣”由生轉熟,“脫換”了陰陽二元的相愛、相拒、相爭的“不單純”、“不純粹”!此過程也就是身體內的“本源知能”和“宇宙本源的大知能”互通相連和融的過程。二者的連結、交通、和融,就視乎你的互通相連的誠意,此誠意也就是我們不斷強調的“真心全力去愛”。
因此,
我們才說《心經》是回歸之“經”,回歸之“徑”。
依照此“經”此“徑”,
學禪不難矣!
達摩祖師的禪,提倡 “二入”、“四行”。“二入”指“理入”和“行入”。“理入”是憑藉經教的啟示,深信佛性本淨,佛性本有,眾生為同一真如佛性所化,因客塵陰陽二元變易的“妄想”覆蓋了一元本真,令原始佛性不能顯露作主,因此之故,我們才必須舍妄歸真,掃蕩一切分別心,學會“以無礙眼等視眾生”,以慈愛圓融二元,深切的體會:“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讓自己了悟生命的真實究竟,時刻處於寂然無為而無不為的生命原態。 “行入”即“四行”:報怨行、隨緣行、無所求行與稱法行。懂得“空色無異”的法理,“四行”自在“行者”的實踐之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此語即為“世間陰陽變易之境”不可住而無所住,唯獨“不易的佛性”是我心!此心,“無所住”為“定”,“生其心”為“慧”,生而守之,守而不易,尊重愛護“變易”,使“不易”逐漸充實擴大,最終“地與天同”,圓融無礙,你我無別。
此為我知之禪也。
3-4、“禪”可以用圖形說明?
請看圖解:
七個圖形七個圖形
三個圖形三個圖形
看不明白者,請閱讀林家樂的文獻:4、中國文化“禪武醫易”四元一體的學說。

4-1、“易”和“禪”有關係?

老子像老子像
“易”是“禪”的前身。“易”是中國的道學。老子西出“函谷關”去化胡,道脈西遷,“釋迦牟尼”得“道”而成“佛”。傳至第二十八代才由“菩提達摩”把道歸還中土。達摩帶來的真理:“易筋洗髓禪學”,就是老子化胡的“道”。這件事被稱為:“老水回潮,珠還合浦”。
禪學是生命學。
易學也是生命學。
禪學的“如來藏”、“正法眼藏”,即是易學的“太極無極圈”。又稱“佛種”、“天心”、“含藏識”,此“識”非常重要!古賢雲﹕“鼎內若無真種子,猶將水火煮空鐺。”
悟者空是色,色也即是空。純陽之氣藏其中,任伊上下左右陰陽之氣周流運轉,清虛純陽之氣元元擴大,正氣逐漸代替邪氣,大道早已圓通。
禪,是生命修習學者的悟境。
禪宗六祖聽聞“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句《金剛經》語而悟道。
道,是人生正確之路。
正確的理解和了解:“人的生命真相”,才能得道。
中國禪宗初祖達摩尊者是徹底理解和了解“人的生命真相”的人,他到“東土”的目的,就是要把自己的“心得”轉達給“東土人”,讓“東土人”重獲“人生正道,共享正果,同登聖域。”春秋時代,老子鏇(倒)騎青牛出函谷關,道脈西遷“西天”國家;梁朝時期,“老水回潮、珠還合浦”,達摩禪師將道脈東引還歸“東土”。
4-2、“武”跟“醫”和“禪易”有什麼關係?
生命存活以“心”決定“一切”,“一切法從心想生”。有謂:“禪不明則武不達,武不達則醫不明。”懂性命才懂醫治和救人;懂醫病懂救人也才懂生命!
“禪武醫”這三個字大家可能都會“一頭霧水”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但我們至少可以直覺猜到它與少林有關。俗語說:“禪不明則武不達,武不達則醫不明。”
林家樂先生說:“禪武醫是三元一體的少林傳統密學。少林以武術名天下,然而,禪才是它最為精妙和深邃的核心,醫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用武的過程中容易受傷,故在跌打方面尤為擅長),懂生命才懂醫治;懂醫治才懂生命!易學通佛學,佛學即禪學,禪學即生命學!武學的‘內功’是生命學的體現,通過‘武學’可以更加深入體會生命學和醫學。中國清代的少林,總匯了傳統禪學、武學和醫學,南宗獨得精髓,確認了人體是綜合心理、經絡、內臟的能力產生‘氣血’以至‘元氣’的。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少林禪武醫得以保存和繼承,可見我們中華民族文化傳承的堅韌性!少林醫學,是一種有別於其他一般中醫的‘另類醫學’,這種醫學秘密隱藏於‘少林寺’而千年不滅,必有它無比珍貴的實用和保存價值!而‘禪武醫’歸根結底就是一種以少林禪學和武術學理為生存土壤的醫學。她的別稱叫做‘易筋洗髓醫學’。”
4-3、林家樂的武術心要:
林家樂的武林家樂的武
●人體活動以“心”決定一切!“心”要身體做什麽,身體就會按照“心”的意思做什麽。武術與書法相同,你要“乾”什麽,就視乎你平時的訓練,“功”之秘在於“隱”,“隱”者“意”也。“意”者藏而不露,露而法生,生而速收,既收為“蟄”。
●“內功”者,為攻擊力之修煉,也為受攻擊力之修煉,更為攻守技巧之無形修煉,體能之衍化聚蓄,“元氣”也!
●古老的太祖拳非一般的“虛套”和閱者所喜之“戲劇套數”。
●綿里藏針。
●功拳並修,體用俱圓。
●有感即應,無點不彈,指掌貼身可以傷人,也可以救人。
●不招不架只一下。
●越深奧越簡約。
●拳以抵牛,牛死!元氣之能力也!“內功”者,體能之衍化聚蓄也,體能者,元氣矣!
●技擊的技術技巧的訓練固然重要,技擊的體能訓練更加重要。
●練功時堅守融通“純陽不易”之本體,尊重、信任、平衡、寬待、慈愛、圓融“陰陽互動之變易”,讓自身暗藏的本體力量不斷增長還原,自然而然,快樂自在,即是“易筋洗髓內功”非常重要的理法。肯定了“大選擇”,“小選擇”則隨之!所謂的“入定”、“出定”者,此意也!!
●“生命的理解”是修習“內功”的焦點核心;劉康毅先生說得好:外家之極是內家,內家之極也是外家,不管是內到外或者外到內,最終之境界都是殊途同歸的,有外無內,有內無外,妄認內優於外,或外優於內,都是偏執,這個階段是外家,下個階段未必不是內家。有心修習“內功”的健康追求者或者武術愛好者,首先必須是對“人類的生命理解”具有熱切的求知慾望者;因為“生命的理解”即是“內功”的核心基礎。“生命的理解”可以是最重要的生命之“意”,是修習者的哲學宗教思想心得。外家武術加進了“內家”的“意”,可以“化剛為柔”、“化外為內”成為“內家武術”;“內家”武術失去了“意”,也就會變成“形似神非”、似“內”非“內”的“外家武術”。“萬法唯心造”,生命的“究竟理解”就成為了武術的最高指導和主宰。
●“太祖內功拳術”原本是一種硬功,剛直無比,功到深處,混身是勁,可以達到“有感即應,無點不彈”,“綿里藏針”的境界。功法看似“外家”,實則剛極柔生,“內功”注入修煉者之“意”(學識、智慧),則“功形”即出現另外一種境況!“意”的淺深不同,“少林”僧人以“禪”立意,可以深至“佛境”;俗人以“俗念”立意,只會停留在“俗境”。
●“內功”發展成為了“禪功”,當它不涉及搏鬥、技擊競賽,或者禦敵保身之時,“它”可以純粹是“生命修行”的一種功夫。至此境地,“功”的用心就多於“拳”的用心。“功”是體,“拳”是用,禦敵或競賽之際,“體”離“用”不能顯其“能”;“用”離“體”不能顯其“功”。
●“內功”是“元氣”的體現。“內”是“內在精神修為”;“功”是修為結果。“內功”:是“人的內在修為轉化成為元氣的修身結果。”
●“炁”是少林僧人“禪境”所會的“生命本體”。是最重要和最具決定權威的先天之能。力量最大,要求也最高。
●“元氣”對於“人”的“生命”“存歿”具有六種表現形態:一種是未成為“生命”之前的“炁”的原本形態。(炁,音氣);第二種是成為有形的“生命”之後的“神”的形態;第三種是成形之後的“氣”的形態;第四種是“血”的形態;第五種是“精”的形態;第六種是“髓”的形態。
“炁”是先天“元氣”;“神、氣、血、精、髓”是後天“元氣”。
在後天人體中,神滿而後氣生,氣滿而後血生,血滿而後精生,精滿而後髓生,髓滿而後神生。
●“內功”的精神修為就是“神”的“模形雕塑”──你要成為什麽樣的“人”,想具備多大的能力,可以從“神”的模形設計入手。你要成為一個什麽樣的“人”,完全可以由你自己選擇和決定。 
“內功”造詣的淺深分別的關鍵也在這裡!人體的生命表現是依靠“神”通過神經系統管治而達成的。.
我們不要以為“神”(思想知能心理活動)與“肉體”是絕然分開的,“神” 可以像鑄造“物器”的“模”,人的一切成就,都能夠由這“模”造出來。
“神經”,是“‘神’經過此網路(神經系統)管理整個身體的活動”之意思。
“神”管理好“五臟六腑”才能順利產生氣和血。“氣血”滿足整個身體的細胞之新陳代謝和生命活動的需要之後,會把剩餘的能量(氣血)歸集於腎臟提升為“精”和“髓”。
身體不具備滿足的“氣、血、精、髓”,“神”就無舍可守、無體可依、無元可用!

三、林迦樂的著作

1、林迦樂(林家樂)的武學著作
林家樂的著作《易筋洗髓內功》林家樂的著作《易筋洗髓內功》
2007年1月,出版《中國武術——易筋洗髓內功》,並在中國、香港、台灣、美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發行。
2008年3月,重整再版《中國武術——易筋洗髓內功》改名為《古代少林健身方法——易筋洗髓內功解密》,並由 法自然養生文化機構主席、《台灣武林》雜誌社長總編輯 劉康毅 作序
2003年《民族英雄俞大猷誕辰500周年紀念特刊》選刊林家樂發表的文章《俞大猷與少林太祖內功》
第十六期《台灣武林》刊登林家樂發表的文章《泉州少林武學私語》(第84頁)
第十六期《台灣武林》刊登林家樂發表的文章《太祖少林內功與禪》(第92頁) 
第二十一期《台灣武林》2004台灣傳統武術博覽會紀念特刊 刊登林家樂發表的文章《隱世的醫術—生命能量開拓》(第22頁)
第二十二期《台灣武林》刊登林家樂發表的文章《少林禪功與意拳的異同》(第38頁) 
第二十五期《台灣武林》刊登林家樂發表的文章《太祖拳與南少林真相》(第50頁)
第二十五期《台灣武林》刊登林家樂發表的文章《“存在”與“需要”》(第106頁)
第二十六期《台灣武林》刊登林家樂發表的文章《少林古太祖內功拳術(一)(上)》(第26頁)
第二十七期《台灣武林》刊登林家樂發表的文章《少林古太祖內功拳術(一)(中)》(第26頁)
第二十八期《台灣武林》刊登林家樂發表的文章《少林古太祖內功拳術(一)(下)》(第22頁)
第二十九期《台灣武林》刊登林家樂發表的文章《少林古太祖內功拳術(二)》(第42頁)
第三十期《台灣武林》刊登林家樂發表的文章《少林古太祖內功拳術(三)》(第68頁)
林家樂的著作被《台灣武林》收編於《探索易筋經》雜誌書排列在“功法篇”及“理法篇”首位
2008年《中國功夫》專訪登載《太祖內功傳人林家樂》,並刊登林家樂的《太祖內功自敘》、《易筋洗髓內功(一)》、易筋洗髓內功(二)》”等文章
2009年《中國功夫》刊登林家樂發表的文章的《易筋洗髓內功(三)》
2009年《中國功夫》刊登林家樂發表的文章的《易筋洗髓內功(四)》
2009年《中國功夫》刊登林家樂發表的文章的《易筋洗髓內功(五)》
林迦樂及其趙氏太祖拳被《中國武功圖典》收錄於第一卷《拳種家派●理技 卷一》2、林迦樂(林家樂)的醫學著作

出版《人類的生命能量開拓》,並在中國、香港、台灣、美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發行,並由世界能量醫學研究會主席 黃騫緯 博士 題序
第二十一期《台灣武林》2004台灣傳統武術博覽會紀念特刊 刊登林家樂發表的文章《隱世的醫術—生命能量開拓》(第22頁)
2000年12月《明報》全版刊登林家樂發表的醫學文稿《隱藏的醫術--公開南少林易筋洗髓功法》
2001年1月《明報》全版刊登林家樂發表的醫學文稿《細說元神》
2001年2月《明報》全版刊登林家樂發表的醫學文稿《內臟學說》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