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軒鶴

林軒鶴

林軒鶴,筆名木車,1963年出生於惠安縣崇武鎮。中共黨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泉州市作家協會副秘書長、泉州市作家協會青年創作委員會主任、豐澤區作家協會名譽主席、西海岸文學論壇顧問。歷任泉州晚報新聞部副主任、泉州晚報海外版主編。

基本信息

生平

1981年畢業於泉州師專中文系。1981年開始發表作品。

1981年至1992年在惠安縣崇武中學任教,為惠安縣語文校際教研組領導成員。

1993年調入泉州晚報社,歷任新聞部副主任、海外版主編。泉州市作協副秘書長。現為泉州晚報社首席評論員。

2004年至2006年修完復旦大學新聞系研究生課程。

200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榮譽

著有散文集《風骨》,詩集《滄海為鏡》,隨筆集《煮酒聽潮》。詩歌《中國磚》獲全國詩歌大獎賽一等獎,報告文學《未來不是夢》獲大地之光徵文二等獎,兩度獲泉州市刺桐文藝獎。作品選入《中國散文詩大系》、《福建省文學創作50年選》等。兩度獲泉州市政府獎刺桐文藝獎。1988年詩歌《中國磚》獲《詩刊》主辦的全國詩歌大獎賽一等獎,其後轉入散文、報告文學、評論創作,並多次獲獎。在海內外報刊發表作品600多篇(首)。詩作入選《世界華文現代詩提綱》《2006年中國散文詩精選》等書。散文《煙雨秦淮》入選《2002年中國精短美文100篇》。

主要作品

著有散文集《風骨》、詩集《滄海為鏡》、隨筆集《煮酒聽潮》等,主編《堅韌的創造--惠安詩群20年》,並被中國當代文學館收藏。

名家評價

好詩是一種記憶

謝冕

在這裡,我看到了蘇州虎丘的塔影,那劍般斜插九霄的姿態,有一種關於歷史的隱喻。詩人說,江南的風花雪月,演繹了許多粉紅色的回憶。在這裡,我還聽到了寒山寺的鐘聲,漁火明明滅滅地閃爍著滄桑變幻。詩人說,張繼用一首詩敲響了寒山寺。林軒鶴在這本詩集裡留下了很多中國古舊文化的跡痕,這使我感到欣喜。我常常感嘆當今的詩里沒有歷史,也沒有記憶,只是一些對於蒼白的庸常生活的咀嚼。因而那些詩顯得很輕浮,它沒有分量,當然,更談不上沉重或厚重了。

詩歌不能只是一種複述,詩歌需要發現。好的詩歌更像是一種記憶,記憶著人間的、還有心靈的歷史。它在今天的敘述中隱藏著昨日的聲音、色彩和動作。它讓人眷戀那值得記住的一切。它更有一種把今日的一切化為明日的記憶的宏願。沒有記憶的詩不僅缺少重量,而且也缺少生命力。它只是一種稍瞬即逝的短暫。而恆久的則是那些刻骨銘心的記憶。

林軒鶴是大海的兒子,他的詩里有很多海的故事:漁村晨昏的風景,礁石邊的凝思,還有寡婦村里酸酸甜甜的愛情。這是他筆下的半月灣:

飛倦的鳥兒找不到堅實的島嶼/便在她溫柔的懷裡憩息/疲憊的靈魂與她相依為命/於是她的淚和血/便鹹成岸邊的礁石。

在詩人這裡,有一種感傷的美麗。成長和生活在崇武半島的人,似乎天生地會感染上這種感傷的情緒。能夠把這種感傷表現得美麗的,就是詩人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