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趁

早在中美建交前的1975年,他偕夫人及兒子林浩波博士回國探親,是那時進入祖國大陸的第一批美籍華人。 此後,林趁先生以更高的愛國熱忱,公開地參與中美關係正常化的工作,積極促進兩國之間的交往和交流。 2010年10月4日,林趁先生安詳地走完了他心繫家國、感恩奉獻的97個春秋,回到了大地的懷抱。

父親林建中為早期同盟會成員,揭陽真理學校(1906年)的創辦人、校長。家庭環境的良好薰陶,在小林趁心中植下了讀書圖強、報效祖國的愛國種子。林趁先生1935年以優異成績考入廈門大學深造,後休學回鄉;1938年再入廣東中山大學學習;1940年轉入西南聯合大學讀書,1941年6月畢業後回家鄉真理中學教書;1947年到中國資源委員會經濟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1948年赴美國賓州大學深造,獲地理學碩士學位;1951年在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林趁先生的夫人柳淑媛醫師,是美國賓州大學有史以來第一位獲婦產科博士頭銜的中國女性,畢業後在紐約中國城開業行醫。
林趁先生旅居海外60多載,情系桑梓,努力促進祖國的繁榮與進步。在中美建交前30年中,林趁先生與祖國、親人隔斷音訊,但他有著強烈的愛國心,1974年,他捐資並組織愛國華僑歡迎鄧小平同志參加聯合國大會第六屆特別會議。早在中美建交前的1975年,他偕夫人及兒子林浩波博士回國探親,是那時進入祖國大陸的第一批美籍華人。1976年前後,林趁先生夫婦參與搶救國家領導人急需醫療用品的採購;毛主席、周總理逝世後,又到我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駐地弔唁。林趁先生夫婦熱衷愛國活動,引起美國聯邦調查局的注意,常派人上門盤問,但林趁先生安之若素、泰然處之。在老同學、前駐英大使宋之光先生的影響下,他把滿腔的愛國思鄉之情傾注於宣傳社會主義中國和促進中美友好事業中,傾其人力、財力,積極支持我國駐紐約聯絡處各項工作。我國駐美國紐約辦事處,總領事館創館初期,百端待舉,其艱辛程度可想而知。面對紛繁複雜的各種環境,林趁先生憑著一顆愛國之心,戰勝種種危險和困難,為我國駐紐約聯絡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基礎性工作。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兩國間30年的堅冰終於打破。此後,林趁先生以更高的愛國熱忱,公開地參與中美關係正常化的工作,積極促進兩國之間的交往和交流。1982年,我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特命全權大使)凌青到紐約林趁先生家中做客,並就相關工作交流了意見。在此後的近30年間,林先生先後資助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到美國考察;捐助親近祖國大陸的華文報紙《美洲華僑日報》;擔任中山大學美東同學會會長,接待中山大學訪美代表團; 2003年在林趁先生90歲高齡時,捐資支持興建位於華盛頓的一個中國式園林(由旅美華僑和中國政府籌資興建),藉以弘揚中華文化;2008年5月,當電視螢幕閃現我國汶川大地震的實況後,林趁先生十分痛心,多方表示對祖國遇難同胞的哀悼。
家鄉是林趁先生心靈永遠的歸宿。晚年的他,更思念著至親至切的故里,常常指著從家鄉寄來的《古邑涵元》,對兒子及身邊的人講述兒時在家鄉的人和事。他常對身為美國國家科學院信息系統顧問的兒子林浩波說:“咱們是揭陽人,只要有機會,就要回鄉去看看,看看家鄉需要咱們做點什麼。”2002年侄女林雲輝受叔父林趁的託付,再度回老家揭陽,並就祖居“敬德堂”的捐獻問題與地方政府和真理中學交換了意見;2009年又命兒子林曉輝、林暾輝、外甥女林梅溪及子侄林覺新等一行10多人到故里江夏村尋根。
林趁先生對家鄉教育事業有著深厚的感情。他從小跟隨父親林建中為真理中學募捐籌款,又在真理中學當過教師,深感教育對家鄉發展的重要性。他常說:“我願意把錢花在教育上,在教育上花錢最划算。”2003年,在他的大力主持下,將祖居“敬德堂”無償捐贈給揭陽真理中學。2009年10月,在家鄉揭陽真理中學校史館落成之際,他親書“希望真理中學越辦越好”,並奉獻1萬美金。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他陸續把失學子侄接到美國讀書,以後又擴展到侄孫輩。到目前,接受他資助赴美讀書的晚輩達19人,如今他們大部分學成回國效力,成為高科技領域的精英。
2010年10月4日,林趁先生安詳地走完了他心繫家國、感恩奉獻的97個春秋,回到了大地的懷抱。在出殯那天,他的遺體前赫然擺放著一副攙聯:“大樹擎天,扶掖後輩,披肝瀝膽手足情;魂歸故里,殷殷桑梓,殫精竭慮愛國心”。這正是林趁先生一生光輝的寫照。臧克家先生在詩作《有的人》中寫道:“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林趁先生生前心繫祖國,情牽故里,為促進中美關係正常化而殫精竭慮,為家鄉教育發展而盡其所能,是揭陽人民引以為豪的高級知識分子、愛國華僑和傑出鄉賢,是桑梓的榜樣,家鄉的楷模,家鄉人民永遠懷念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