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港鸚鵡

林肯港鸚鵡

林肯港鸚鵡(學名:Barnardius zonarius)是鸚形目鸚鵡科的鳥類,共由3種亞種組成,依亞種不同約36-40cm。由於分布地區廣,棲息的地區包括了開闊的尤加利樹林、灌木叢、農地果園、海岸地區、沙漠區、郊外、公園等。它們大多在地上覓食,食物包含了花蜜、草類種子、水果、花和昆蟲等,有時會因對農作物造成損失而被獵殺,在澳洲北部的族群會有季節性的遷徙。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林肯港鸚鵡林肯港鸚鵡

二十八鸚鵡的喙部與體型最大,腹部呈綠色不像其它兩種有鮮黃色的腹部,淡色林肯港鸚鵡體型最小,體色較淡也較不鮮艷;母鳥的頭部、喙部均較公鳥小,身體的羽色亦較淡,在野外或是籠中都不靜,在野外各亞種間偶有雜交的情形,若自幼鳥養起可成為不錯的寵物,也可學會吹口哨;在1993年時作的數量估計,全球總數約有10萬隻,國內與國際間的飼養情形並不普遍。
體長:依亞種不同約36-40cm(14-15.7 吋)

分布區域

廣布於澳洲西部、中部及南部。

生活習性

它們大多棲息在乾燥的地區,由於分布地區廣,其所棲息的地區包括了開闊的尤加利樹林、灌木叢、農地果園、海岸地區、沙漠區、郊外、公園等,但是二十八鸚鵡對棲地的要求較有限制,它們偏好棲息在海岸邊的尤加利森林;包括林肯港鸚鵡在內的三種亞種都是群集性強的種類,經常成對或群體一起活動或覓食,且十分吵雜,它們大多在地上覓食,食物包含了花蜜、草類種子、水果、花、昆蟲等等,有時會因對農作物造成損失而被獵殺,在澳洲北部的族群會有季節性的遷徙。
它們在6月至2月間會開始築巢(北部的族群則較早),繁殖期間很具領域性, 通常會由母鳥挑選巢穴,而且大多選擇在近水源區較高的尤加利樹上,一窩產5-7顆蛋,約19天后孵化,前一個星期由母鳥獨自餵食雛鳥,之後公鳥也會加入餵食,幼鳥約會在4周后離開巢穴,但還是會與親鳥一起生活一段時間;籠養的林肯港鸚鵡十分強壯,咬合力強,最好提供堅固的鳥舍和巢箱,提供玩具或新鮮樹枝供其啃咬,將它們飼養於籠子內是十分不理想的,應該飼養於大的籠舍內,由於公鳥相當有侵略性,所以成對飼養較為理想;林肯港鸚鵡與二十八草鸚鵡的變種數量相當地稀少。

生長繁殖

繁殖上並不容易,而且在小的籠內繁殖更是效果不彰,在大的籠舍中則是成功機率較大,為防止啃咬破壞巢箱最好提供它們堅固的巢箱或者將其外掛於籠舍外,以天然中空的樹木作巢穴效果也會較好,而若使用一般巢箱深度必須夠深(至少70公分以上),它們約在2歲時性成熟,並不建議太早讓它們繁殖,繁殖季約始於春天,但有可能更早 ,一窩約產4-7顆蛋(通常為5顆),孵化期約20 -22天,孵出後前10至14天由母鳥單獨餵雛,之後公鳥也會加入餵食幼鳥的行列,幼鳥約於5周后羽毛長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