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繼富

林繼富

林繼富(1964.2- ),法學(民俗學)博士。中央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民俗學專業博士生指導教師,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民間文學專業碩士生導師,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民俗學會常務理事事兼中國民俗學會副秘書長。中國著名藏學家。長期研究西藏藏族民俗、湖北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民俗等,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作出了不同凡響的貢獻。

基本信息

學習工作經歷

1982年—1986年在華中師範大學中文系學習,獲文學學士學位。

1996年—1999年在華中師範大學中文系攻讀民俗學碩士學位,1999年獲法學碩士學位,導師劉守華教授。

1986年7月—1994年10月在西藏農牧學院任教。

1994年11月——2010年11月華中師範大學工作。

2006年6月——2009年4月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博士後工作站。

2001年9月—2002年7月北京師範大學訪問學者,導師鍾敬文教授。

自2002年9月起,在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攻讀民俗學博士學位,導師劉魁立教授。

1994年11月至2006年7月,在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從事民俗學、民間文學的教學科研工作。

2006年7月起,在中央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從事民俗學、民間文學的教學科研工作。

學位論文

學士論文:《中國地方風物傳說結構試論》,1986年6月,華中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中國怪孩子故事研究》,1999年6月,華中師範大學。

博士論文:《民間敘事傳統與故事傳承》,2005年6月,北京師範大學。

博士後報告:《非物質文化遺產現代轉換研究》,2009年4月,中央民族大學。

承擔項目

合作承擔劉守華教授主持的國家教委“九·五”社科規劃重點項目“中國民間故事類型與傳承研究”和劉魁立教授主持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的“十大民間文藝資料庫”工程中的“中國民間故事資料庫”項目,分別作為第二主持人。獨立承擔兩項華中師範大學校級科研課題,分別為1999——2000年的“漢藏民間敘事文學比較研究”,2001——2002年的“中國山嶽傳說研究”。

2010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後期資助項目“清江流域土家族始祖信仰現代表述研究”,項目批准號:10FMZ012。

2009年度教育部“985”2008年度專項經費北京市重點學科中央民族大學民俗學學科建設項目負責人,項目編號為98502—008014。

2008年主持中央民族大學“211工程”三期重點學科建設項目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學科子項目“漢藏民間故事比較研究”,批准號:MY02—14.。

2008年,主持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中國節日誌·藏族雪頓節”課題,項目編號JRZ2009001。

2004年,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民間敘事傳統與故事傳承——以湖北長陽都鎮灣土家族故事傳承人為例”,項目編號04BZW058。

個人著作

專著

《西藏節日文化》,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1996年再版,10萬字。

《靈性高原——西藏民間信仰源流》,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中國民俗通志·民間文學誌》(下),山東教育出版社,2005年。

《中國民間故事》,中國社會出版社,2006年。

《民間敘事傳統與故事傳承》,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

《村落空間與民間敘事邏輯》,雲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

《中國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孫家香》,寧夏人民出版社,2009年。

《永遠的太陽——西藏節日文化覓蹤》,西藏人民出版社,2010年。

合著

《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研究》(排名第2),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

《國俗故事》(與陳思和合著,排名第2),長江文藝出版社,2001年,26萬字。

《解釋民俗學》(排名第1),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

《民間信仰與民俗生活》(副主編),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8年。

《民族民間文化研究與保護》(副主編),世界圖書出版公司(西安),2010年。主要學術論文

《中國地方風物傳說結構試論》,《民間文藝季刊》1986年第3期。

《藏族犬圖騰淺談》,《西藏研究》1988年第2期。

《“青蛙王子”型故事原型研究》,《民間文藝季刊》1988年第4期。

《從創世神話看原始人對自我力量的意識》,《民間文學論壇》1989年第1期。

《藏族白石崇拜探微》,《西藏研究》1990年第1期。

《藏族湖神與生育信仰》,《民間文學論壇》1990年第2期。

《藏族鳥崇拜的自然歷史淵源》,《中國民間文化》1991年第1期。

《西藏日土岩畫研究》,《民族藝術》1991年第2期。

《蟻穿九曲明珠源流探析》,《西藏民族學院學報》1991年第4期。

《藏族宗教節日文化論》,《民俗研究》1992年第1期。

《藏族天梯神話發微》,《西藏研究》1992年第1期。

《藏族原型數字“九”的文化意義》,《東方文化》1992年第1期。

《“頭上長角”型故事的流播》,《中國比較文學》1992年第1期。《藏族本教信仰與古老崇拜》,《青海社會科學》1992年第4期。

《西藏旅遊事業與民俗文化》,《西藏研究》1992年第4期。

《藏族兔子故事論》,《民族文學研究》1993年第1期。

《藏族箭神略論》,《中國民間文化》1993年第4期。

《崑崙文化與藏族原始文化》,《西藏研究》1995年第2期。

《珞巴族“插青”習俗述略》,《中國民間文化》1995年第4期。

《珞巴族“卡讓欣”研究》,《民間文學論壇》1995年第4期。

《灶神形象演化的歷史軌跡及文化內涵》,《華中師範大學學報》1996年第1期。

《活佛轉世與藏族神判習俗》,《西藏藝術研究》1996年第1期。

《珞巴族灶神論析》,《民間文學論壇》1996年第2期。

《藏族文化中的鏡子》,《西藏研究》1996年第2期。

《羊與藏族民俗文化》,《青海社會科學》1996年第5期。

《漢族少數民族灶神信仰比較研究》,《民俗研究》1997年第1期。

《文化流程中的“中山狼”故事》,《華中師範大學學報》1997年第3期。

《中國民間傳說與史官文化》,《民間文學論壇》1997年第3期。

《文成公主傳說考驗難題試析》,《民族文學研究》1997年第4期。

《棗俗的文化精神》,《中南民族學院學報》1999年第4期。

《中國怪孩子故事亞型及其家族倫理思想》,《民族文學研究》1999年第4期。

《試論中國方誌文化中民間傳說的特點及價值》,《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00年第1期。

《 “獵人海力布”型故事解析》,《民族文學研究》2000年第3期。

《“二母爭子”故事揭秘》,《中南民族學院學報》2000年第4期。《“黑馬張三哥”型故事論析》,《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01年第3期。

《“頭上長角”型故事研究》,《西北民族研究》2001年第2期。

《“皮匠駙馬”型故事研究》,《思想戰線》2001年第5期。

《“爛柯山”型故事研究》,《中南民族學院學報》2002年第1期。

《西藏卵生神話源流》,《西藏研究》2002年第4期。

《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的批評與反思》,《思想戰線》2003年第3期。

《中國怪孩子故事的審美情趣》,《西北民族研究》2003年第3期。

《中國節日文化中的人》,《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3年第5期。

《民間傳說與民間信仰互動研究》,《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第6期。

《藏族湖神與水神關係透視》,《西北民族研究》2004年第2期。

《母題數字“十三”與藏族成年禮》,《青海民族研究》2004年第1期。

《一個民間敘事傳統的形成》,《民俗研究》2004年3期。

《長陽都鎮灣精怪敘事傳統》,《民族文學研究》2005年第2期。

《人多次講述一個故事的傳承考察》,《民間文化論壇》2005年第4期。

《從廩君到向王》,《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5年第6期。

《西藏關羽信仰的演化脈絡》,《青海民族研究》2005年第4期。

《傳承人保護策略研究——以湖北省民間故事傳承人保護為例》,《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下),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多人一次講述一個故事的傳承考察》,《民族文學研究》2007年第3期。

《廩君敘事傳統的當代性》,《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7年第5期。

《從信仰到民俗》,《中國藏學》2007年第3期。

《紫姑信仰源流研究》,《長江大學學報》2008年第1期。

《喜劇傳統的地方敘事》,《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08年第2期。

《20世紀中國民間故事講述人研究的批評與反思》,《文化遺產》2008年第3期。

《清明節研究的兩個誤區——兼論杜牧<清明>的原真意義》,《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8年第5期。

《國外民間故事傳承人研究的批評與反思》,《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8年第6期。

《土家族機智人物向遠耀故事研究》,《湖北民族學院學報》2009年第3期。

《端午節的文化精義在於護佑生命——基於兩湖地區端午節習俗的分析》,《民間文化論壇》2009年第4期。

《非物質文化遺產基因保護探討——以清江流域土家族始祖信仰為例》,載《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10年第3期。

《崑崙文化與藏族文化關係研究》,載《青海社會科學》2010年第5期。

其他

《中國古代民間傳說選譯》,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16萬字。

《民間故事》,中國社會出版社2006年版。

《宜昌民間故事家:孫家香》,2009年版

參編

《湖北民俗志·民間文學》,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獨立寫作13萬字。

《民間文學教程·民間傳說》,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文化年夜飯》,中華書局2003年版。

《民間文學教程——國家十一五重點教材》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學術論文

發表學術論文130篇,其中主要論文有:

1、《中國地方風物傳說結構試論》,載《民間文藝季刊》1986年第3期。

2、《藏族犬圖騰淺談》,載《西藏研究》1988年第2期。

3、《“青蛙王子”型故事原型研究》,載《民間文藝季刊》1988年第4期。

4、《從創世神話看原始人對自我力量的意識》,載《民間文學論壇》1989年第1期。

5、《藏族天梯神話》,載《民族文學研究》1989年第4期。

6、《藏族白石崇拜探微》,載《西藏研究》1990年第1期。

7、《藏族湖神與生育信仰》,載《民間文學論壇》1990年第2期。

8、《藏族嘛呢堆》,載《雪域文化》1990年第1期。

9、《生命的歸宿——藏族靈魂觀念試析》,載《邦錦花》1990年第3期。

10、《藏族鳥崇拜的自然歷史淵源》,載《中國民間文化》1991年第1期。

11、《藏族巫術數字“五”的文化意義》,載《西藏日報》1991年6月11日。

12、《西藏日土岩畫研究》,載《民族藝術》1991年第2期。

13、《蟻穿九曲明珠源流探析》,載《西藏民族學院學報》1991年第4期。

14、《藏族宗教節日文化論》,載《民俗研究》1992年第1期。

15、《藏族天梯神話發微》,載《西藏研究》1992年第1期。

16、《藏族原型數字“九”的文化意義》,載《東方文化》1992年第1期。

17、《“頭上長角”型故事的流播》,載上海《中國比較文學》1992年第1期。

18、《鄉土教材與西藏民族教育》,載《西藏教育》1992年第5期。

19、《藏族本教信仰與古老崇拜》,載《青海社會科學》1992年第4期。

20、《西藏旅遊事業與民俗文化》,載《西藏研究》1992年第4期。

21、《藏族兔子故事論》,載《民族文學研究》1993年第1期。

22、《藏族宗教法器——鼓的文化意義》,載《西藏民族宗教》1993年第1期。

23、《林芝地區民間傳說漫話》,載《西藏旅遊》1993年第1期。

24、《藏族箭神略論》,載《中國民間文化》1993年第4期。

25、《藏族宗教的神職人員》,載《西藏民俗》1994年第1-2期。

26、《崑崙文化與藏族原始文化》,載《西藏研究》1995年第2期。

27、《珞巴族“插青”習俗述略》,載《中國民間文化》1995年第4期。

28、《藏族圖騰紋飾的文化心態》,載《西藏藝術研究》1995年第4期。

29、《森林與生殖信仰——珞巴族“卡讓欣”研究》,載《民間文學論壇》1995年第4期。

30、《民間傳說與旅遊文化》,載《世紀之交的中國民俗流變》,中國城市出版社,1995年版。

31、《灶神形象演化的歷史軌跡及文化內涵》,載《華中師範大學學報》1996年第1期。

32、《珞巴族灶神論析》,載《民間文學論壇》1996年第2期。

33、《藏族文化中的鏡子》,載《西藏研究》1996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民族研究》專題1996年第10期全文轉載。

34、《羊與藏族民俗文化》,載《青海社會科學》1996年第5期。

35、《漢族少數民族灶神信仰比較研究》,載《民俗研究》1997年第1期。

36、《文化流程中的“中山狼”故事》,載《華中師範大學學報》1997年第3期。

37、《中國民間傳說與史官文化》,載《民間文學論壇》1997年第3期/

38、《多重文化碰撞的智慧母題——文成公主傳說考驗難題試析》,載《民族文學研究》1997年第4期。

39、《孫家香和她講的故事》,載湖北《藝術明星》1997年第5-6期。

40、《根植於泥土中的文化瑰寶——記孫家香和她的故事》,載《孫家香故事集》長江文藝出版社1998年版。

41、《從生命延續方略探尋抗拒洪水神話母題》,載《民間文化》1999年第1期。

42、《棗俗的文化精神》,載《中南民族學院學報》1999年第4期。

43、《中國怪孩子故事亞型及其家族倫理思想》,載《民族文學研究》1999年第4期。

44、《試論中國方誌文化中民間傳說的特點及價值》,載《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00年第1期。

45、《西藏民間信仰節日》,載《西藏民俗》2000年第1期。

46、《守禁違約的背後——“獵人海力布”型故事解析》,載《民族文學研究》2000年第3期。

47、《“二母爭子”故事揭秘》,載《中南民族學院學報》2000年第4期。

48、《強盜歌論》,載《西藏民俗》2001年第1期。

49、《棗的禮俗精神與文學傳承》,載《商丘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第1期

50、《“黑馬張三哥”型故事論析》,載《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01年第3期。

51、《“頭上長角”型故事研究》,載《西北民族研究》2001年第2期。

52、《“皮匠駙馬”型故事研究》,載《思想戰線》2001年第5期。

53、《蛙婿型故事研究》,載《湖北民族學院學報》2001年第3期。

54、《“爛柯山”型故事研究》,載《中南民族學院學報》2002年第1期。

55、《“典當良心”故事類型主題分析》,載《民俗學刊》第3輯,澳門出版社2002年版。

56、《西藏卵生神話源流》,載《西藏研究》2002年第4期。

57、《一部開創性的力作》,載《新聞出版報》2003年4月6日。

58、《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的批評與反思》,載《思想戰線》2003年第3期。

59、《源於怪的力和美——中國怪孩子故事的審美情趣》,載《西北民族研究》2003年第3期。

60、《論西藏天神》,載《民族文學研究》2003年第3期。

61、《角色轉換與文化認同——中國節日文化中的人》,載《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3年第5期。

62、《民間傳說與民間信仰互動研究》,載《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第6期。

63、《跨語系比較的嘗試——以阿爾泰語系與漢藏語系怪異兒故事比較為例》,載《東方民間文學比較研究》(論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獲獎情況

1986年論文《中國地方風物傳說結構試論》獲華中師範大學大學生優秀論文二等獎,湖北省大學生優秀論文三等獎

1990年獲西藏自治區民間文學三套集成工作獎

1990年論文《青蛙騎手故事原型研究》獲上海《民間文藝季刊》“飛鷹獎”

1991年獲西藏自治區為“七·五”做出貢獻的優秀個人

1997年獲華中師範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1997年獲湖北省普通高等學校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集體項目,主要成員)

2000年獲華中師範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2000年獲湖北省高校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集體項目,主要成員)

2009年《民間敘事傳統與故事傳承》獲中國文聯第九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

1993年,推薦為西藏首屆十大傑出青年,《西藏日報》以“青春在燃燒”對事跡予以報導。

1997年,湖北省普通高等學校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集體項目,主要成員)。

2000年,湖北省高校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集體項目,主要成員)。

2006年,《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排名第2)。

2006年,《西藏民間信仰源流》獲湖北省第五屆優秀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

2006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民間敘事傳統與故事傳承”獲結項優秀等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