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步青

林步青(1860—1917) 丹陽人。蘇灘名藝人。光緒十年(1884)正式下海,並首創蘇灘班子——林家班,至嘉定、湖州等地茶館、書場演出。

人物介紹

林步青(1860—1917)丹陽人。蘇灘名藝人。原為店員,後受教於當時旅滬的蘇灘清客汪利生王鶴珊。光緒十年(1884)正式下海,並首創蘇灘班子——林家班,至嘉定湖州等地茶館、書場演出。

主要作品

他工醜腳,擅唱後灘曲目,如《游殿》、《教歌》、《堂斷》、《借靴》、《游觀》、《探親相罵》、《賣橄攬》、《馬浪蕩》、《盪湖船》等。他才思敏捷,能即興編唱。在前清舉人楊根雲輔助下,將當天發生的社會新聞編成“時事新賦”演唱,深受聽眾歡迎。演唱時口齒伶俐、語言詼諧,擅說各地方言。他嗓音稍低、略沙,然咬字清晰,抑揚頓挫,恰到好處。還善於運用丹田氣,快板急如流水,長達數百句的唱段也能一氣呵成。後幾乎專唱“新賦”,並灌制了不少唱片。代表作有《貼票賦》、《戒菸賦》、《上海大罷市》、《寧紹輪船》、《攻打寧波會館》、《攻打製造局》、《立憲賦》、《大改良賦》等等;並巧妙地將“新賦”穿插進《賣橄欖》、《馬浪蕩》等後灘書目中演唱,豐富了這些節目的內容,推動了後灘的發展。清光緒年間,林步青多次在蘇州演唱,並曾與蘇州最負盛譽的張鶴樓對台演唱前灘《寫狀》;還將蘇州發生的迎神賽會時,觀眾蜂擁擠坍橋欄桿之事編成“新賦”演唱。光緒末年,蘇州閶門外興建鴨蛋橋,經費無著,地方人士邀請林步青集資義演三天,場場滿堂,轟動蘇城。宣統三年(1911)林步青在滬發起組成上海第一個蘇灘同業公所——集成社,自任社長。但不到一年,即解散。在此前後,他一度搭班人上海“大舞台”改唱京戲。民國四年(1915)1月30日還曾在大舞台為故鄉丹陽旱災籌賑義演,客串了拿手傑作《賣橄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