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樹華

如“百色紅七軍紀念館賦”獲中國作家世紀論壇一等獎,小說《東行錄》獲第二屆中國長城文學一等獎。 其中有現代很少人懂的,用古格律寫成的千字以上長賦多篇,如《馬鞍山賦》、《登黃鶴樓賦》等。 長期致力於文學(小說)和詩詞創作,小說《東行錄》被讀者評為“中國第五大名著”。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1941年8月出生,廣西藤縣人。國中文化。曾任消防隊員、廠通訊員和收發員等職。現為柳州化肥廠退休職工。業餘小說作家、詩人。系柳州市作協、散文、詩詞學會會員,柳州羅池詩社理事,中國國際文藝家協會名譽理事,中華詩詞協會名譽副主席,世界文化多樣性保護與發展聯盟文學藝術專業委員會名譽委員,北京匯文文學研究所兼職研究員,赤壁文學院詩詞楹聯研究所終身制研究員,北京墨斯文化藝術研究院院士等職。並被多家組織授予“中華當代詞聖”、“當代詩仙”、“中國詩學大師”、“中華才子”等榮譽稱號。有詩、詞、歌、賦、對聯、散文、論文等千餘首(篇)在百餘種報刊上發表,並有部份獲獎。如“百色紅七軍紀念館賦”獲中國作家世紀論壇一等獎,小說《東行錄》獲第二屆中國長城文學一等獎。其中有現代很少人懂的,用古格律寫成的千字以上長賦多篇,如《馬鞍山賦》、《登黃鶴樓賦》等。

主要成就

兩百多字的長聯有《毛澤東百年誕辰聯》,百多字的長聯多副,如《黃帝陵聯》、《香港回歸聯》等。有百萬的神話小說《東行錄》上下卷傳世。傳略載入《20世紀中華詩人傳略》等幾十種辭書。2002年7月5日柳州日報用半版報導了他本人事績。多次被邀出國訪問、考察、參展等活動。也多次被邀進京參加各種座談、論壇、頒獎、研討等會議。2004年5月1日參加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的“五一”談座會,並同有關國家領導人合影留念。長期致力於文學(小說)和詩詞創作,小說《東行錄》被讀者評為“中國第五大名著”。擅長詩詞藝術的研究和探索,並寫出了多篇詩詞方面的論文,如“詩林史話”、“詩林雜談”、“詩詞的語法特點”、“漫談填詞”、“詞的押韻”等等。撫今追昔,勇於創新,在創作實踐中豐富和發展了新的理論,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和寶貴的經驗,撰寫了《到北海市觀海》和《登天安門城樓》等多首有價值的詩作,並有《東行錄與我國的科技》和《反右派和文化大革命是和平統一台灣的最大障礙》,《平型關大捷對中國抗日戰爭的鼓舞作用及其深遠的影響》等有較高學術研究價值的精品論文。在學術界引起了廣泛關注,不僅凸現了他對生活的深入觀察和藝術把握,也從另一個側面展開了一個詩人在20世紀所取得創作業績和向社會奉呈的代表佳作,為有關部門和相關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提供了參考借鑑史料,為中國文學事業的繁榮、發展、宏揚、推動和積累作出了較為突出的貢獻。步入新世紀,他雖已近年邁,但仍豪情依舊,與時俱進,堅持鄧小平理論,認真學習和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與新中國一起開始新世紀的征途,難忘的一瞬間,這是人生的一個光環,光輝歷程載入史冊,流芳百世,恩澤後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