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林文[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林文(1887-1911),號時爽,字廣塵,福建侯官(今閩侯)人。同林覺民、林尹民同年生、同年為創建民國而捐軀,並稱黃花崗“三林”英烈。祖父鴻年,曾官雲南巡撫。1911年參加廣州起義時英勇犧牲,時年僅二十五歲,葬於廣州黃花崗,為七十二烈士之一。

基本信息

簡介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墓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墓
林文早年沒有什麼建樹,屬於大器晚成的人,於明宣宗宣德五年(1430)的廷對中取得第三名,中探花,先任翰林編修。明英宗正統元年(1436)參與修撰《宣宗實錄》,書成,轉任翰林修撰,升春坊諭德,兼翰林侍講。正統四年(1439)修成《歷代君鑒》。正統七年(1442),修成《天下郡志》,此二書都得到了皇帝的首肯,並有賞賜。天順元年(1457),明英宗復辟,拜林文為學士。天順四年(1460),請求辭官,英宗愛其忠厚老成,不放之歸去。明憲宗即位,升任太常少卿,兼翰林侍讀學士,再次辭歸,因其已年過七旬,得到批准。林文在古稀之年,神清氣爽,思維清晰,應對如流,實為難得。他是一個謙謙君子,來訪者無論長幼,皆以禮相待。其詩文體格溫淳,自成一家,士大夫們謂之“醇儒”。他的書法也很有特色。故而經常有人向他索取書字,他從不拒絕。死後贈禮部左侍郎,謚莊靖。

人物經歷

1905年留學日本,始入成城學校,學習軍事,繼改入日本大學法科。

1905年8月,參加同盟會,任福建分會會長,並參加《民報》的經理工作。後多次參加同盟會所發動與領導的武裝起義,往來於南洋香港之間。

1911年(宣統三年)應黃興與趙聲之約由日本回國參加廣州起義(黃花崗之役)。4月23日潛入廣州。27日起義發動,隨黃興攻督署,奮勇當先,衝出督署後中彈犧牲。葬於廣州黃花崗,為七十二烈士之一。

1905年8月,參加同盟會,任福建分會會長,孫中山先生深器重之。與黃興、張繼、胡漢民、趙聲等最交契。曾任《民報》的經理工作,有著作署名“天討”。後多次參加同盟會所發動與領導的武裝起義,往來於南洋和香港之間。1911年(宣統三年)應黃興與趙聲之約由日本回國參加廣州起義(黃花崗之役)。4月23日潛入廣州。27日起義發動,隨黃興當先抵清總督署,即疾撲總督署衛隊,衝鋒陷陣,銳不可當。及至總督署內,索總督不獲。返至東轅門遇李準部下,林文向前招呼謂:“我輩皆漢人,當同心戮力不用打”,不料言未畢,林文、林尹民、劉元棟均中彈死,黃興亦中傷,右手兩指垂斷,其餘死者尚有數人。林文欲招降反被還擊,犧牲時年僅二十五歲,因其未婚,親人以其堂侄若霖為後嗣。葬於廣州黃花崗,為七十二烈士之一。

起義經過

4月23日潛入廣州。27日起義發動,隨黃興當先抵清總督署,即疾撲總督署衛隊,衝鋒陷陣,銳不可當。及至總督署內,索總督不獲。

返至東轅門遇李準部下,林文向前招呼謂:“我輩皆漢人,當同心戮力不用打”,不料言未畢,林文、林尹民、劉元棟均中彈死,黃興亦中傷,右手兩指垂斷,其餘死者尚有數人。

林文欲招降反被還擊,犧牲時年僅二十五歲,因其未婚,親人以其堂侄若霖為後嗣。葬於廣州黃花崗,為七十二烈士之一。

後世紀念

每年的3月29日是黃花崗起義紀念日。人們在這一天會舉行各種紀念儀式來懷念這些為近代民主革命捐軀的先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