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島綜合徵

林島綜合徵

林島綜合徵(Yon Hippel—Lindau Syndrome,又稱“VHL綜合徵”)是一種罕見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其致病基因位於染色體3P25-P26,基本病變是成血管細胞瘤,臨床特徵為發生於神經系統或視網膜的血管母細胞瘤、腎臟透明細胞癌、嗜鉻細胞瘤以及肝、腎、胰腺、附睪等多發囊腫或腫瘤。

疾病介紹

林島綜合徵林島綜合徵

VonHippel-Lindausyndrome(VHL綜合徵,林島綜合徵,視網膜中樞神經血管母細胞瘤病)是一組多發的、多器官的良、惡性腫瘤徵候群,涉及腦、脊髓、視網膜、胰腺腎臟、腎上腺和附睪等器官。VHL綜合徵為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其發病率為1/85000~1/36000,患者子女有50%發病率,在性別上無明顯差異。VHL綜合徵是由VHL基因突變引起,臨床表現的複雜多樣性是其最顯著特點,同一家族內不同成員常患有部位及組織學各不相同的各種腫瘤。腎細胞癌是成年人腎臟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分為遺傳性和散發性兩種類型,在遺傳性腎癌中,VHL綜合徵引起者最為常見。

疾病命名

1895年德國眼科醫生VonHippel發現視網膜血管母細胞瘤(RetinaHemangioblastoma,RHb)具有家族特性,1926年瑞典眼科醫生ArvidLindau也觀察到視網膜和小腦的血管母細胞瘤是中樞神經系統(CNS)血管瘤病灶的一部分,並具有遺傳性。到1964年,Melmon和Rosen總結了多篇臨床報告,將CNS血管母細胞瘤合併腎臟或胰腺囊腫、嗜鉻細胞瘤、腎癌以及外皮囊腺瘤等疾病正式命名為“VonHippel-Lindau綜合徵”,簡稱VHL綜合徵。

病理病狀

四肢厥冷,頭暈,噁心嘔吐,視物模糊、鏇轉,走路不穩,眼底出血,咽反射遲鈍,吞咽困難,嗆咳。
病理
其表現為一系列的病變,基本組成分為兩部分:
①視網膜、腦幹、小腦或脊髓的血管母細胞瘤;
②腹腔臟器病變(嗜鉻細胞瘤、腎囊腫或腎細胞癌、胰腺囊腫等)。

流行病學

VHL綜合徵為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其發病率為1/85000~1/36000,患者子女有50%發病率,在性別上無明顯差異。VHL綜合徵是由VHL基因突變引起,臨床表現的複雜多樣性是其最顯著特點,同一家族內不同成員常患有部位及組織學各不相同的各種腫瘤。

患者的中位存活年齡是49歲,最常見的死亡原因是小腦成血管細胞瘤的神經合併症或轉移性腎癌。帶VHL基因的父母其子女有50%的機會帶VHL基因,性別分布相等。一些家庭子代患病不到50%,反過來子代患病,其父母也不一定發病,即基因被遺傳但並不表達。也有許多病例是無症狀攜帶者。無家族史者罕見患VHL。基因的突變僅僅發生1%~3%的病例。VHL綜合徵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通常多臟器患病,影像檢查是發現病變的主要手段。

病因研究

目前認為VHL綜合徵是由VHL基因的突變引起。VHL基因是一個抑癌基因,位於染色體3P25區,編碼含有214胺基酸,分子量為30ku的細胞蛋白。VHL編碼的蛋白參與構成一多蛋白複合體,可以負性調節低氧誘導的如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mRNA表達。VHL基因突變可造成該蛋白功能喪失,VEGF表達升高而發生富含血管的血管母細胞瘤。VHL基因突變在其它腫瘤發生中的機制尚未弄清。目前知道VHL基因不同位點的突變類型或稱基因類型導致疾病的不同表現型,新生血管生成是腫瘤發生、發展的必要條件,散發腎細胞癌中也有70%發生VHL基因突變或高甲基化抑制。VHL基因突變的人群攜帶率估計為3/10萬左右,外顯率接近100%。其遺傳特徵為常染色體顯性方式,子女有50%機率發病,故對其子女也應嚴密隨訪。

診療常規

(一)病史及體檢
1..有無視網膜病變,包括脫落、出血和失明。
2..有無腦的成血管細胞瘤。
3..有無胰腺、肝、肺等器官的多發囊腫
4..無嗜鉻細胞瘤(心慌、頭痛、盜汗、間歇性或持續性高血壓)
5..有無單側或雙側腎腫瘤或腎囊腫
6..其他器官的囊腫及囊腺瘤
(二)輔助檢查
1..眼底螢光造影
2..頭部CT或MRI
3..腹部B超和CT
4..腹膜後器官(腎、腎上腺)B超和CT
5..KUB+IVP以利明確泌尿系統形態和功能
(三)治療原則
1..視網膜病變治療手段為雷射。
2..中樞神經系統病變治療靠手術或雷射,治療上最主要的難點是多個腫瘤的散在分布。
3..胰腺囊腫治療應儘量避免外科手術。
4..嗜鉻細胞瘤治療應以腫瘤剔除術為主。
5..腎臟病變:
腎囊腫:應每六個月複查一次CT,一旦發現輕微異常(如囊壁的不規則、形態的異常或囊內有分隔出現),即應行手術切除治療。
腎細胞癌:4cm以內腎腫瘤採用腎部分切除術;雙側腎腫瘤最後可行雙側全腎切除術加透析,隨診2年無惡性腫瘤生長可考慮腎移植術

診斷治療

診斷標準:

1、有家族史者,具備下列臨床表現之一:眼底或中樞神經系統的血管母細胞瘤、內臟器官腫瘤或囊腫,即可診斷。
2、無家族史者,具備眼、中樞神經系統及內臟器官兩個部位以上的病變,方可診斷VHL綜合徵。
鑑別診斷:腎臟血管瘤,肝血管瘤腎臟及肝臟的轉移性腫瘤。
治療原則:VHL綜合徵的腎細胞癌多為透明細胞型,原位發生並以1..6cm/年的速度呈進行性增長。腎細胞癌是所有VHL腫瘤中唯一具有轉移性的腫瘤,但直徑7cm以下者極少發生轉移。故對於直徑小於3cm腎腫瘤可只觀察,密切隨訪。4cm以內腎腫瘤採用腎部分切除術。因VHL綜合徵腎腫瘤有多中心性的特點,故部分腎切除術後復發率極高,需嚴密隨訪。如病人患雙側腎腫瘤,雙側全腎切除可作為最後選擇。雙側全腎切除加透析及隨診2年無惡性腫瘤再生可考慮腎移植,但多年臨床觀察發現,移植術後因套用透析和免疫抑制治療會誘發或加快其他部位的VHL腫瘤的生長。
預後:VHL綜合徵患者平均壽命不超過49歲。其主要死亡原因是中樞神經系統血管母細胞瘤破裂出血、腎細胞癌和嗜鉻細胞引起的惡性高血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