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區號子

林區號子

林區號子,又稱林區吆號子,是勞動號子的一種,是在林區看啥、運送木材時所長的號子。在長期的林區勞動中,形成了多種多樣的號子。因地區的不同,號子也有差異,如東北地區有按工種分的號子,也有按勞動方式分的號子;在湖南則是分拉木和伐木號子。

林區號子,勞動號子的一種,又稱林區吆號子,是林區砍伐、運送木材時所唱號子的總稱。人們在林區長期勞動中,根據不同的工種和勞動方式,形成多種多樣的林區號子,在勞動中用以統一節奏,協調動作,鼓舞情緒。

種類

各地的林區號子,名稱繁多,如東北按工種分有裝車、歸楞(原木歸垛)、拆垛、撈旱灘等號子,按勞動方式分有抬木、滾木、拽繩等號子;在湖南分為伐木號子和拉木號子;在滿族地區,分為拉上、拉下、拉輕木、拉重

林區號子林區號子
木、平地、山路等號子。不同的勞動形式,有不同的名稱,產生不同的曲調。主要有以下幾種:

1、滾木號子
滾木號子,是滾動原木時唱的號子,屬林區號子的一種,流行於東北林區。在大、小楞場的裝車、歸楞、趕楞、平地運木和流送作業的推河、撈旱灘等勞動中廣泛套用。常用的號子有:(1)撩號,為一領眾和,和唱時都加個“撩”字而得名。曲調有三句,節拍和速度根據實際勞動的需要而變化。一般是領唱二拍,眾和一拍。如遇到搬運大木頭或搬運距離較遠時,眾和部分可延至二拍,速度也隨之減慢。(2)瓦槓(亦作挖槓)號,根據使用工具而得名,主要流傳在長白山南部鴨綠江一帶。為一領眾和,領唱四拍,眾和四拍。有時領唱者可提前一拍接唱,形成曲調重疊,曲調簡單,句數不定。眾和部分為重複領唱的曲調和歌詞,或略加變化。

2、抬木號子
抬木號子,亦稱蘑菇頭號子,林區號子的一種,主要流行於東北林區,適用於裝車、歸楞(原木歸垛)以及平地運木等勞動。抬木號子常由八人一組,抬一根木頭,邊走邊唱。常用的號子有:(1)哈腰掛。“哈腰掛”是領唱者的第一句唱詞,也是預備勞動的號令,讓大家哈(彎)腰將鉤子掛在木頭上。曲調起伏較小,正常情況下一拍一步,如抬較沉重的大木頭或上較高的跳板時,則為三拍一步,一領眾和,先後交替輪唱。(2)拉鼻子,或稱拉鼻兒(即鳴笛)。歌詞沒有具體內容,只有“哎咳嘿哈”一類的襯詞。唱時八人分為兩個聲部,相隔一拍輪唱,速度根據抬木頭的輕重而定,輕則快,重則慢,一拍一步。由於唱者有先有後,所唱的曲調也各異,因而形成多聲部。

3、拽繩號子

拽繩號子,林區號子的一種,亦稱大繩號子或拽大繩號子,流傳於東北的大、小興安嶺,長白山,完達山一帶。拽繩號子主要用於裝車、歸楞(歸垛)等用拽大繩搬運木材的勞動。

拽繩號子分一把繩號和兩把繩號兩種。拽繩號子曲調都由上、下兩句構成,往往根據勞動的需要,稍加變化,多次反覆。一把繩為三拍子,速度較快,節奏鮮明,一般在拽繩較省力時使用;兩把繩號為四拍子,速度較慢,鏇律性強,一般在拽較沉重的木頭的開始和終了時用。唱時一領眾和,先後交相呼應。兩種號子在同一勞動過程中變換使用,形成慢—快—慢的對比,林區工人稱它為“三節號”。

4、排筏號子

排筏號子,又稱木排號子,流行於湖南、江西、四川等盛產竹、木的山區。過去全靠水道用排筏運送竹、木,在勞動過程中,根據勞動的種類及勞動的強度,形成了整套排筏號子。大致可分為扎排與放排兩大類。如湖南省排筏號子中,扎排(將木材編成排)號子有拉木、起木頭、打樵、打環、套簧等。放排(將木排順水流送)號子有蕩船、搖擼、收家業、對花等。江西贛江排筏號子則分為撈筏、倒梁、串錨、推車子、收纜子、拉排等。用一領眾和形式,領唱者唱詞多為即興創作,和唱則多為襯詞、襯腔。有的號子領唱與和唱往往首尾相疊,形成四、五度的和音,鏇律多吸收當地民歌、小調。

5、流送號子

流送號子,林區號子的一種,流送又稱“趕羊”,是林區較原始的運輸方式,即利用天然河水散放木材,多用於東北林區。常用的號子有:(1)拉羊拽。多用於拆垛勞動,有兩種曲式:一種由上、下兩句構成一段,宮調式;一種由四句構成一段,徵調式。歌唱形式為一領眾和,有時領唱可提前一拍或兩拍先唱,構成聲部疊置。由於這種勞動緊張激烈,唱速度較快,節奏鮮明。(2)羊工號。主要用於撈旱灘勞動(即將漂流到沙灘、岸沿的木材推回河中)。曲調由上下句構成,詞曲多即興創作。

內容及節選

林區號子的歌詞和其他勞動號子相似,多為勞動者即興編唱。大部分內容與勞動關係密切,如“蹲腿哈腰,摟鉤掛上”,“抬著個木頭,往前走哇”等。也有編唱敘事,詼諧打趣的,曲調粗獷有力,一領眾和,形式多樣。

《抬木號子》(蘑菇頭號)
(領)哈腰掛來! (合)嘿!
呦號嘿呀, 嘿!

林區號子林區號子

蹲腿哈腰, 嘿!
漏鉤掛好, 嘿!
挺腰起來, 呦嘿!
嘿嘿嘿, 嘿!
推位個“把門” 嘿!
不要個晃蕩, 嘿!
往前走哇! 嘿!
呦嘿! 嘿!
老哥八個, 嘿!
抬著個木頭, 嘿!
上了個跳板, 嘿!
呦嘿! 嘿!
呦號嘿! 嘿!
找準個腳步, 嘿!
多加小心, 嘿!
前邊個拉著, 呦嘿!
後邊個催著,嘿!
前拉後催,嘿!
這就上來啦。嘿!
哈腰撂下!嘿!

《上楞號子》(拽大繩號)
(領)呦嘍,拽打住了吧!(合)哼哈勒嘿!
拽達起來吧,哼哈勒嘿!
猛來一號啦,哼哈勒嘿!
這就過來了。哼哈勒嘿!
呦哪,齊拽啦!哼哈勒!
拽起來吧,哼哈勒!
悶完上達來,哼哈勒!
這就過來了。哼哈勒!
呦嘍,小頭個上一號,哼哈勒嘿!
還得個少來點兒,哼哈勒嘿!
兩頭一齊來呀,哼哈勒嘿!
一號叫它上來吧。哼哈勒嘿!

《滾木號子》(了號)
(領)大家圍上,(合)了!
圍上端哪。了!
我說哥們兒,了!
都要鉚勁兒。了!
打住個大頭,了!
上上小頭。了!
猛來一號,了!
這就翻過來。了!
我說哥們兒,了!
插上挖槓,了!
使上勁兒啊,了!
這根兒就上來。了!
回頭這根兒,了!
這是個紅松,了!
好大個傢伙,了!
猛勁兒端哪,了!
一號就上來。了!

《裝平車號子》(挖槓號)
(領)呵咿呀,挖槓挖起來呀,(合)吼嘍挖起來呀!
猛拉勁兒的挖呀,挖起來呀,挖起來好哇!
大頭不動啊,挖小頭啊,小頭上來好哇!
還得來一點啊,過來了哪,吼嘍過來好哇!
呵咿呀,一起扳個吊啊,吼嘍扳吊好哇!
猛來一號啊,叫它上來吧,吼嘍上來了哇!
哎咳喲,這就上來了啊,吼嘍一號上來了哇!

東北的林區號子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林區沒有機械,人們全憑笨重的體力勞動把木材搬運下來。在繁重的勞動中,都呼喊著號子,像慷慨激昂的歌聲,劃破了幽靜的山谷,喚醒了沉睡的山林。工種不同,號子也不一樣。

在東北林區,號子最單純高亢的是喊山。採伐工每逢伐倒一棵大樹之前,都要喊山。根據大樹生長的態勢,確定樹倒方向,發出順山倒,橫山倒或仰山倒的呼喚。“順山倒了”———樹根鋸斷以後,一棵參天大樹,帶起一陣風嘯,撲嗵一聲倒下了。地動山搖,樹葉亂飛。餘音在山谷中久久迴蕩著。伐木工說,喊山是前輩傳下來的,在過去的傳說中,喊山是向山神爺打招呼,樹是山神爺的臣民,人們把它帶走了,應該告訴一聲。喊山一聲延續下來,今天把它定為安全措施,樹倒之前喊山是讓人們躲開,避免出事故。

歸楞的號子婉轉悠揚。歸楞是把山上串下來的木材,按長短、粗細歸成楞垛,等待裝車外運。徑級大,分量重的不用抬,歸在楞底,其餘的歸成大垛,所以抬著中不溜的木頭盡情的抒發自己的情感。在寂靜的山林里,很遠就能聽到他們悅耳的號子聲。

哈腰掛呀嘿挺腰起呀嘿哥兒八個喲嘿都是親弟兄嘿勁往一處使嘿擰成一股繩嘿……

那時,在林場作業的都是老爺們,妞女如鳳毛麟角,偶而見到一次女人,喊著號子抒發他們的粗獷野性:

綠綠的樹喲嘿藍藍的天喲嘿采山的妹子喲嘿發什麼呆喲嘿哥們心裡愛喲嘿單等妹妹來喲嘿哎嗨哎嗨喲嘿單等妹子來喲嘿 

 如果說歸楞的號子是抒情的歌曲,那么裝車的號子則是雄壯慷慨的交響曲。它使人步調一致,喚起每個人的英雄主義情感,召喚人們拼搏奮進,有不成功則成仁之氣概。

 只聽號頭一聲“哈腰掛呀!”抬木頭的八個人身體猛地向上一拱,只聽蘑菇頭,卡鉤,把門一陣噼啪地響聲,木頭慢慢地動窩,抬起來了,他們像八個勇士,臉憋的紫紅,青筋在太陽穴上蹦跳,臉上的汗珠像水往下淌。號子聲從胸膛里迸發出來,雄渾悲壯,邁著寸步,一點點的向前挪動,腳下大地仿佛震動了,發出“嗵嗵”的響聲。

挺腰起呀嘿穩步走呀嘿加把勁呀嘿上跳板呀嘿誰要拉松套嘿不是爺娘生嘿不懼木頭大嘿不畏肚子空嘿心裡有朝陽嘿前途真光明嘿趕快裝完車嘿回家親老婆嘿

奇蹟發生了,這棵特大木頭終於抬上車,大夥懸著的心,像一塊石頭落地。

參考資料連結

http://tieba.baidu.com/f?kz=364921795

http://202.121.7.7/person/art/yyzl/zgmg/200508/169.html

http://ent.sina.com.cn/x/2006-02-06/1252977477.html

http://www.32lu.com/yinyueshi/ysj/200711/125962.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