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上作

枕上作

這首詩寫於宋寧宗慶元六年(1200),這時陸游已是七十六歲的高齡。淳熙十六年(1189),他被罷官回山陰家居,也已十幾年了。全詩前四句寫出了詩人孤夜無眠的情景,頸聯流露了詩人早年希望未果效力然而報國無門,晚年希望學得長生之術而又自知不能的想法,尾聯表面上寫要泛舟江湖、與清風明月為伴,看似超脫,但聯繫全詩,這只不是詩人的激憤之語罷了,意在抒發暮年壯志難酬的感慨於激憤。

基本信息

原文

枕上作
蕭蕭白髮臥扁舟,死盡中朝舊輩流。
萬里關河孤枕夢,五更風雨四山秋。
鄭虔自笑窮耽酒,李廣何妨老不侯。
猶有少年風味在,吳牋著句寫清愁

鑑賞

這首詩寫於宋寧宗慶元六年(1200),這時陸游已是七十六歲的高齡。

陸游陸游
淳熙十六年(1189),他被罷官回山陰家居,也已十幾年了。
陸游的山陰故居,乃水鄉澤國,家中備有小船,所以他可以“蕭蕭白髮臥扁舟”,酣染入夢。老詩人的身體躺在家鄉的小船里,可心中仍在思慮著國家大事。當年和他意氣相投,以恢復萬里關河期許的朋友,有不少已經與世長辭。六年前,范成大卒;五年前,陳亮卒;四年前,趙汝愚自殺;本年初,朱熹卒。——這便是“死盡中朝舊輩流”所指。“中朝”,即朝中,朝廷。韓愈《石鼓歌》有“中朝大官老於事”。朋輩凋零殆盡,詩人自己呢?也已是風燭殘年,只落得“老病有孤舟”而已。
但是,他那顆時刻不忘恢復中原故土的赤字之心,仍在頑強地跳動。身臨前線雖不可能,可“故國神遊”卻誰也擋不住。據趙翼《甌北詩話》統計,陸游計夢的詩有九十九首之多。對統一大業的熱切盼望,使他朝思夜想,形諸夢寐。“萬里關河孤枕夢,五更風雨四山秋”,也許,詩人從軍南鄭時“鐵衣上馬蹴堅冰”、“飛霜掠面寒壓指”的生活,又復現在夢境?也許,詩人懸想過多次的“涼州女兒滿高樓,梳頭已學京都樣”(《五月十一日夜且半夢從大駕親征……》)的景象,又呈現在腦海?也許,詩人一向懷抱的夙願“關河可使成南北,豪傑誰堪共生死”(《獵罷夜飲示獨孤生三首》),因朋輩的殞折和年華的流逝而益渺茫,故於夢中一展宏圖?“孤枕夢”之“孤”,自是實寫,然又恰與上聯之“死盡”相對,照應極嚴。秋風秋雨聲驚醒了詩人的美夢,把他從夢寐以求的萬里關河天氣了,四山的秋色和著雨絲風片一齊向他襲來。回思夢中的情景,再看看自己現在的處境,他不由得想起兩位古人——鄭虔和李廣。
“鄭虔自笑窮耽酒,李廣何妨老不侯”,唐玄宗時鄭虔文才很高,他的詩、書、畫,曾被玄宗贊為“三絕”;但生活貧困而嗜酒。漢將李廣長於騎射,一生與匈奴七十餘戰,屢建奇功,但命運坎坷,終未封侯,最後自殺。陸游自信文可以比鄭虔,武可以比李廣,而自己晚年的遭遇也與鄭、李相仿佛。就在寫此詩的前一年,他已被準予致仕,實差和祠官一併勾銷,不再食俸。“生理雖貧甚”(《致仕後述懷》),但“綠樽浮蟻狂猶在”(《題庵壁》),酒還是不能少的,只好自己釀造(見《村舍雜書》)。這兩句的“自笑”和“何妨”,是句中的詩眼,透露出詩人的心曲。“自笑”,非自我解嘲,而是欣慰之情的表現。當他出於政治鬥爭的考慮,決定辭官時,曾寫過一首《病雁》詩,其中說:病雁“不辭道路遠,置身湖海寬”;而自己“雖雲幸得飽,早夜不敢安”,於是“乃知學者心,羞愧甚饑寒”。忍饑寒而免羞愧,故有欣慰之“自笑”。“何妨”者,境界頗高,所謂“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正可作為註腳。詩人所關心的,決非自己的名位權勢。大而言之,是國家的統一;小而言之,是品德的高潔。既不能進而兼濟天下救蒼生,便退而獨善其身持操守,縱未封侯拜相,又有何妨?況且,在內心的坦然、村釀的陶醉之外,還有少年時的風味積習,增添了無限的情趣——“猶有少年風味在,吳箋著句寫清愁”。
這裡的“清愁”既是前面所寫“孤枕夢”的餘波,也是秋風秋雨的陰影。夢裡的萬里關河,醒來變為一葉孤舟,夢中的馳騁沙場,醒來變為老病臥床,集中到一點,就是“白頭不試平戎策,虛向江湖過此生”的終生遺憾,“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聲聲慢》)“清愁”之情與“清秋”之景交融,情景相生。
全詩脈絡分明:首聯中之“臥扁舟”,對上而言,緊承詩題《枕上作》之“枕上”,對下而言,內啟“孤枕夢”的出現,外啟“四山秋”的環境描寫;風雨驚覺後,夢境變為實境,但思緒未斷,由想像中的“我”,回到了現實中的“我”;於是乃有“自笑”、“何妨”之論;尾聯“吳箋著句”云云,再回應題目《枕上作》,重點則在“作”。堪稱針線細密,無懈可擊。

作者簡介

陸游(1125—1210),宋代愛國詩人、詞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薰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但收復中原信念始終不渝。他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稱,不僅成為南宋一代詩壇領袖,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詩9300多首,是文學史上存詩最多的詩人,內容極為豐富,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風格雄渾豪放;抒寫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虜的愛國主義精神。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放翁詞》《渭南詞》等數十個文集傳世。

補充

陸游寫過多首七言和五言枕上作

七言

枕上作
一室幽幽夢不成,高城傳漏過三更。
孤燈無焰穴鼠出,枯葉有聲鄰犬行。
壯日自期如孟博,殘年但欲慕初平。
不然短楫棄家去,萬頃松江看月明。
謝事還家一老農,悠然高臥聽晨舂。
雖無客共樽中酒,何至僧鳴飯後鍾?
采若未能浮楚澤,思鱸猶欲釣吳松。
自余萬事慵開眼,知結宗門案幾重?
龍鍾七十豈前期,矮帽枯筇與老宜。
愁得酒卮如敵國,病須書卷作良醫。
登山筋力雖猶健,閉戶工夫頗自奇。
今日快情春睡足,臥聽檐鳥語多時。
無地容錐四壁空,浩然亦未愴途窮。
夢回倦枕燈殘後,詩在空階雨滴中。
徂歲易成雙鬢禿,故人難復一樽同。
唐安萬里音塵絕,誰為寒沙問斷鴻?

五言

枕上作
寒夜臥林廬,蕭然適有餘。
蟲悲號壞壁,燈暗守殘書。
養拙天知我,安貧老似初。
雖非漆園吏,也作蝶蘧蘧。
水漲池新滿,山寒屋盡低。
愁多憎夜雨,睡少喜晨雞。
社肉初分胙,春蕪已再犁。
明朝尋父老,不怕蹋街泥。
山雨蕭蕭過,沙泉咽咽流。
夢中無遠道,醉里失孤愁。
貧賣相如騎,寒思季子裘。
兒童報新霽,裹飯出閒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