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浪木

松花江浪木

松花江浪木是指長白山松花江水系內沖刷下來的木本植物根、桿、枝椏等部分,在深水中長期浸泡磨蝕下保留下來堅實的殘留物質。 松花江浪木是北方地區加工工藝品的優良材料,又叫長白浪木、浪木等。

種植區域

長白山坐落於吉林省的東南部,山體部分的總面積為八千平方公里。山區林木茂盛,樹種繁多,具有典型的火山山地的自然景觀特徵,素有長白林海之稱。主要河流:松花江、鴨綠江、圖門江。長白山區古代人煙稀少,不經戰亂,清朝時期又由於是滿清先祖的發祥地而柳條封山加以保護起來,歷經二百多年毫髮未傷。近代,日本侵略我國時期,曾大規模地掠奪戰爭資源,易於採伐的地區遭到破壞,並在松花江下游修建了豐滿水電站,抬高了松花江的水位,淹沒了大量的溝谷地區。一九六零年,我國在長白山區的二道白河建立了長白山自然保護局,統一對長白山區進行保護。

植被特徵

長白山區屬於溫帶大陸型氣候帶,最高海拔2155米,山地氣候顯著,植被有明顯的垂直分布規律。植被由下而上依次為:次生落葉闊葉林、針闊葉葉混腳林、針葉林、、岳樺林及高山凍原五個植被垂直帶。

針葉林木主要有:紅松、落葉松、魚鱗松、雲杉、冷杉、紅豆杉等;

闊葉林主要有:水曲柳、黃柏、核桃楸、春榆,樺樹、椴樹、槭樹、楊樹等;

灌木主要有:忍冬、接骨木、托盤、長白瑞香,刺五加、山刺玫、珍珠梅;

藤本植物有:山葡萄、獼猴桃、五味子、木通媽兜鈴。

這些都是浪木的主要產生材料。

松花江浪木 松花江浪木

形成原因

一、長白山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節,豐沛的降水引發陣歇型湍急的洪流,把森林中腐朽的枯枝倒木匯集到河谷中,並隨著激流歸集到了松花江中,帶到了下游的豐滿水電站;寒來暑往,松花湖的水面落差很大,不少的枝椏掛靠在雜亂的石崖,浸泡在江水中,歷經幾十年,上百年的自然腐爛磨蝕,保留了堅實的木質部分。

二、歷史上豐滿水電站的修建也淹沒了大片的成材林木,也有許多浪木材料浮出水面。

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松花江上游攔江築壩,修建電廠,致使松花湖水位上漲,沿江林木被浸入湖中,經過幾十年湖水的浸蝕沖刷、日曬雨淋,剩下的便是精華了。被浸泡在水中的木材有的隨波逐流,有的潛在湖底,還有的漂浮在水面或擱淺在沙灘上,就形成了今天的松花湖浪木,它可以說是江城的獨特天然資源。

品質特徵

材質堅硬、自然隨型

松花江浪木在湖中經過長時間的浸泡,韌皮部位都已腐爛,剩下的都是木質的精華含油脂部分或是節疤堅密部分,在自然界的多種物理作用下,鬼斧神工地修剪出各種形狀。

紋理清晰、色調沉穩

松江浪木的材質大是硬雜木,諸如紅松、水曲柳、柞木等,這些樹種本身就具有很好的肌理,經過多年的水土浸蝕後所剩的精華部分紋理更加沉穩清晰,呈現出褚石、淺褐、棗栗子等天然顏色,凝重、古樸。

堅硬似鐵、形態萬千

松花江浪木與普通的木質相比,更有它的神奇的地方。它是經過了江水、湖水的浸泡,並由自然外力的雕琢而遺留的產物。堅硬似鐵,其形狀千姿百態,妙趣橫生。有的像鳥類,有的似動物,有的如人形,更有的如騰龍。這些造型奇特,形態各異的材料經過藝人的稍加整理,就變成了生動逼真的木雕作品。

松花江浪木中以含有油脂的紅松明子為上品材料,硬木的斑結為中品材料,其餘的為下品材料,講究自然隨型,不朽不腐。

松花江浪木根雕的特點就是“七分天成,三分整理”。

松花江浪木 松花江浪木

製作工藝

將撈取的浪木經過篩選,選擇出理想的材料,構思成含有主題思想的作品,經過造型,切割下去多餘的部分,把木質裡面的一些雜質一併清理掉,然後放在特大的鍋里進行蒸煮。目的是:一方面是便於徹底去除雜質;另一方面也可以消滅附著在浪木裡面的蟲卵,有利於木質長期的保存。

煮過之後進行陰乾,再進行碳化處理。碳化方法是用噴火將浪木表面燒燎一遍。把沒腐爛徹底的軟質木材燒掉,並在燒燎的過程中使木質表面著色,增強其美觀的感覺。

碳化工藝處理以後,將殘留在木質表面的雜質徹底清除掉。並用布砂紙拋光。經過由粗到細的砂紙數次拋光以後,再根據浪木的不同質地著油或著蠟。這樣,一件精美的松花江浪木工藝品就制製作完成了。

藝術特徵

天然、渾成的藝術想像

松花江浪木根雕的材質主要是大自然的雕琢而成的。強調的是尊重自然,儘可能少地少施以人工,因為浪木本身就已具有千奇百怪的造型,有些浪木不用雕琢就已經具備比較完整的藝術形象,如果過多的雕琢相反會破壞它的自然美,所以浪木創作該強調的是發揮想像力,巧借天然和巧妙創意,多端詳,少動刀。

松花江浪木 松花江浪木

古樸、純真的藝術風格

松花江浪木創作時追求神似貌相。作品與生活原型之間存在著似是而非的藝術效果。給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像空間,因而會產生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強調立意和主題的和諧,體現作者的文化功底及綜合素質水平。不過分強調雕刻技法和表現形態,不是以精湛的雕工和傳統的工藝取勝,而是以獨到的創意和古樸、純真的藝術表現魅力而一枝獨秀。

粗獷、豪放的人文精神

松花江浪木製品的材料及其作者都出於白山松水之間,他的藝術特徵集中體現出關東人的粗獷與豪放,它與南方根藝的精細婉約派別形成了鮮明的藝術對比,有著大氣磅礴之勢。能給人留下廣闊的想像空間,意猶未盡、餘音繞樑的藝術感染魅力。

松花湖浪木與普通的樹根相比,它更多的是經過了大自然的雕琢,湖水的浸泡,堅硬如鐵。形狀千姿百態,妙趣橫生。有的像鳥類,有的似動物,有的如人形,這些材料造型奇特,形態各異。

吉林的浪木藝術家們具有多年的加工製作經驗,大家手筆。松花湖浪木根雕小的只有手掌大小,大的高數米,在他們手中反覆揣摩,選擇確定造型,經過陰乾、吹烤、油浸、上蠟、刨光等幾道工序的精心雕琢,一件件藝術品變得惟妙惟肖。有的適合居室陳列,有的適合大廳擺設,創作選料講究,外觀光滑細膩,手感極好,色彩持久,富有力度,顯得十分高貴典雅,給人以無窮無盡的遐想和美的享受。

吉林地區依據地域的自然資源優勢,開發了松花江浪木的工藝品加工生產,已經形成了

產業化發展趨勢,成為北國江城的一張獨具風情的名片。

相關論述

浪木:據考證屬油松、紅松科,後被喜好者譽名“千年水底松”。它源於我國吉林省長白山脈松花江水系。長白山在歷代史學中記載為定時活火山,每隔三百年噴發一次,久而復之,致使地殼變動,水位上漲,部分山脈及原始森林被淹沒於水中。水中的林木藉助於自然超能的力量,承一脈山水之靈性,將金、木、水、火、土合而為一,歷經著千百年的世態變遷,在水與浪的沖刷中演繹著將腐朽變為神奇的孕育歷程。

歲月的長河奔流不息,直至近代,日本侵略東北時在松花江水系建造了豐滿水電站,山於水勢截流及流向、流速的改變,水下的神奇終在千百年後得以展露於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每一款出水林木的造型都聚集了自然的精華,且賦予了其生命的靈性。

浪木,這種千年沉睡於水中的“千年水底松”終以其高深、自然的形態;淡雅、清香的味道;古老、光亮的色澤呈現於世間,成為自然界賜予世間獨一無二的藝術珍品。其特有的觀賞及收藏價值博得了眾多愛好者的青昧,並被相關權威專家譽為當代“出水文物”且飄洋過海進入歐洲、日本、韓國等許多國家,也成為許多國外收藏者的追夢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