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實小卷蛾

橢圓形,長約0.8mm,黃白色,半透明,將孵化時為紅褐色。 紡錘形,長6-9mm,寬2-3mm,茶褐色。 1-3代幼蟲老熟後在果軸中結繭化蛹,10月中旬後第四代老熟幼蟲在被害梢果中化蛹越冬。

學名Retinia cristata(Walsingham)
中文名松實小卷蛾
中文別名松梢小卷蛾
國內分布特點主要分布於河南及長江以南各省
為害生物主要為害一些松類及側柏
為害特點春季第一代幼蟲蛀食當年嫩梢,使芽梢鉤狀彎曲、逐漸枯死,影響高生長;夏季第二代以後的幼蟲蛀食球果,使大量球果枯死,種子減產。
形態特徵成蟲體長4.6-8.7mm、翅展11-19mm,黃褐色。頭深黃色、冠叢土黃色;複眼赫紅色,下唇須黃色,絲狀觸角靜止時貼伏於前翅上;前翅黃褐色,中央1 較寬的銀色橫斑,靠臀角處的1腎形銀色斑內有小黑點3個,翅基1/3處銀色橫紋3-4條,頂角處短銀色橫紋3-4條。後翅暗灰色,無斑紋。卵 橢圓形,長約0.8mm,黃白色,半透明,將孵化時為紅褐色。幼蟲 老熟長約10mm,淡黃、光滑,無斑紋。頭與前胸背板黃褐色,趾鉤單序環。蛹 紡錘形,長6-9mm,寬2-3mm,茶褐色。腹部末端 3 個小齒突。
發生規律遼寧年2代,結薄繭以蛹在枯梢和球果中越冬,來年5月上旬至6月上旬為成蟲期,5月中旬始見第一代幼蟲危害松梢和剛膨大的 2 年生球果,在被害梢基部凝結松脂成套並越夏其中;6月下旬至8月上旬發生第一代成蟲,7月中旬始見越冬代幼蟲危害膨大後期至成熟期的球果,9月中旬始見化蛹越冬。浙江年4代,各代成蟲出現時期分別為 3 月上旬至 4 月下旬,5月下旬至7月中旬,7月下旬至8月下旬,9月初至9月下旬。成蟲多在8-20時羽化,蛹殼露出於羽化孔外;夜晚活動、白天隱伏,飛翔迅速,陰而悶熱時成群在林冠上空飛翔,有趨光性,壽命3-9天;羽化當天傍晚就交尾,交尾時間可長達20小時。卵散產在針葉上及球果基部的鱗片上,每球果有卵數粒,每雌產卵30多粒、最多約80粒;卵四周於次日顯紅斑,第5天后孵化。初齡幼蟲迅速爬行到當年生嫩梢的上半部即開始吐絲、蛀咬表皮並粘碎屑於絲上, 3-4天后漸向蛀內髓心,蛀道長約10cm、直徑約0.4cm;每梢有幼蟲1-3頭、最多8頭,被害梢自蛀孔以上黃萎並鉤狀彎曲。5月初部分第1代幼蟲常轉移至 2 年生的球果上,從球果中部蛀入取食果軸和種鱗,蟲絲、碎屑、蟲糞和流脂在蛀孔處粘集成漏斗狀,褐色蟲糞與白色凝脂充塞蛀道,每球果有幼蟲1-3頭不等,被害球果自蛀入後3-4天開始變黃、後枯死。第一代幼蟲期約30天,蛀果率達26.8%、是侵害球果最嚴重的時期;第三代主要蛀食球果的種鱗,第四代蛀食球果後對種子的產量和質量影響很大。1-3代幼蟲老熟後在果軸中結繭化蛹,10月中旬後第四代老熟幼蟲在被害梢果中化蛹越冬。該幼蟲有轉梢和轉果危害習性,在溫度較高、發育不良的林份中發生較嚴重,並以南方的松林受害最重;該蟲常於油松球果小卷蛾、微紅梢斑螟、芽梢斑螟等相伴發生,使松林大量嫩梢枯死。天敵對控制該蟲的種群數量有重要作用,其中繭蜂的寄生率高達26.4%。
防治方法(1)農業防治。 營造混交林,加強撫育,增強樹勢;注意林區衛生,及時剪除枯梢,清除地面落葉,剪摘被害梢及球果,集中處理。(2)保護與利用天敵。(3)藥劑防治。 在3月中旬用90%晶體敵百蟲、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噴殺。
常用藥劑參考農業科技網:http://www.sipp.ac.cn/害蟲松實小卷蛾分布特點及防治方法:http://www.sipp.ac.cn/zhongzhi/songshixiaojuane-0.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